不僅僅是棉花糖

自我調節,打開了機會之門 它始於自我詢問:“爲什麼是現在?”
在孩子身上一些更基本的東西在失去平衡,只強調自我控制是不能解決問題的。自我控制不能建立自我調解體系,或者確保孩子每一天都有好的表現,對孩子的行爲和健康也不能帶來有意義的改變。
實驗顯示:我們的情感;體能或心理壓力越大,我們延遲滿足感的意願就越小。這告訴我們:孩子抵抗衝動的本能是一種生理喚醒現象,這是過多的壓力以及壓力對於能量儲備的影響共同作用的結果。
當孩子由於所處環境中的各種壓力過大,而感覺難以承受的時候,他們通常不能用語言表達他們的行爲、情緒 ,以及聽不清別人說話,不能和別人好好相處,這種種表現都表達了這種焦慮。當環境因素壓力過大時,例如聲音、氣味、視覺干擾,或者對椅子甚至襪子的不適應, 都有可能影響他的精神集中程度,或讓他很容易對身邊的人發脾氣。還有些孩子會由於缺乏睡眠、鍛鍊不夠或者缺少營養而耗盡精力, 這點對於現在的孩子來說極爲普遍。
綜合以上不同的情況,其根本原因是相同的,這些孩子承受的壓力大於他們的承受能力。過度的壓力耗盡了他們的精力,使他們的身體難以應付一天的能量需求。
當你意識到是太多壓力造成孩子行爲不正常的時候,你和孩子之間的關係就會發生質的變化。在自我調節體系中,這種現象就是重新定義孩子的行爲。
在孩子淘氣、不聽話的時候 ,你可以暫時停下來進行反思,而不是立即對孩子的行爲做出反應,這時候你就不再會生氣,而是變得好奇,一心想找到問題的根源。你會開始學着聚精會神地傾聽, 而不是一味的對孩子說教和橫加指責。這樣你就不會再想原來那樣,採取增加孩子壓力的行爲,讓他耗盡更多的體力。你開始幫助孩子安靜下來,梳理情緒,回覆之前的平靜,這就是自我調節的理念。
責備、羞辱或以其他方式懲罰孩子,都可能使事情變得更糟。處罰本身就是一種壓力源,處罰太嚴厲,孩子很可能會進入凍結狀態。凍結是大腦應對壓力的層級戰略中令人擔憂的一步,它可能看起來很像自我控制,但和自我控制完全相反,在不堪重負的情況下,應對系統完全癱瘓了。
對於大多數孩子來講,他們自願選擇某種特定活動,並且甘願在上面花大量的時間。 他們在烘焙、藝術或彈鋼琴方面表現很好的原因,不是因爲他們想成爲“最好的”,而是因爲從事這項活動中,他們感覺很好。
我們常常會把孩子沮喪時所說的話當真。我們已經習慣於把語言作爲主要的溝通模式,只是關注孩子的用詞,而不是他的聲音模式。但是如果我們能暫時拋開他說的內容,而只是聽聽他怎麼說, 聽聽他的說話方式,我們聽到的就會是一個小孩子在他沮喪時的情緒發泄。即使是當我們的孩子長到十幾歲,他們在這些時刻仍然需要我們對他們的情緒進行外部調節。

閱讀感悟:忽然就想到了,前不久網上爆出的北京某小學老師羞辱捂住耳朵的小女孩的事情。或許這個孩子就是對嘈雜的聲音特別敏感,那一刻她感到了巨大的壓力,於是捂住了自己的耳朵。可是,我們的老師因爲沒有相關的知識,也缺乏耐心,於是對孩子說了不該說的話。視頻的畫外音裏聽得出,這位老師不是年輕人,應該是個工作多年的有經驗的老師。由此可見,教師的終身學習是多麼重要。日新月異的今天,不能再只用“經驗”去面對孩子、家長,只有學習更多鮮活的知識,並在實踐中不斷運用、反思、改進,才能讓自己的工作更加有效。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