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63】《反脆弱》:一切都會從波動性中獲益或受損

今天我們共讀的是《反脆弱》的最後一章。

所有真實的想法都可以提煉成一個核心問題,比如一切宗教律法都可以歸結爲一條黃金法則:“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就是《漢謨拉比法典》背後的邏輯。

《反脆弱》這本書的核心觀點就是:一切都會從波動性中獲得收益或遭受損失。脆弱性就是波動性和不確定性帶來的損失。放在桌子上的玻璃杯是很怕波動性的。創新就是從不確定中獲益的東西。

所有事物都在一定程度上喜歡或討厭波動性,每一樣東西都是如此。所有大的事物和所有快的事物都憎惡波動性,現代的事物往往都不喜歡波動性。

玻璃杯是死的東西,活的東西才喜歡波動性。驗證你是否活着的最好方式,就是查驗你是否喜歡變化。

如果不覺得飢餓,山珍野味也會味同嚼蠟;如果沒有辛勤付出,得到的結果將毫無意義; 同樣的,沒有經歷過傷痛,便不懂得歡樂;沒有經歷過磨難,信念就不會堅固;被剝奪了個人風險,合乎道德的生活自然也沒意義。

回顧這本書的主要內容,讓我們更容易理解尼采說的“殺不死我的,只會讓我更堅強。”

正如人體骨骼在負重和壓力下反而會越發強壯,謠言和暴動在遏制和鎮壓下反而愈演愈烈一樣,我們生活中的許多事物也會從壓力、混亂、波動和動盪中受益。

正如中國的古話“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書中說的“反脆弱性”,是指那些不僅能從混亂和波動中受益,而且需要這種混亂和波動才能維持生存和實現繁榮的事物的特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