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產下腦癱兒,遭丈夫拋棄,如何用29年,送腦癱兒子進哈佛大學

點擊右上角,關注@庫小七站長,和你一起實現個人成長。

文 / 庫小七

一位柔弱母親,產下了腦癱兒,遭丈夫無情拋棄,獨自用了29年時間,將腦癱兒子,送進了哈佛大學的校門,她就是擁有微博認證賬號10萬粉絲的偉大母親——“哈佛媽媽鄒翃(hóng)燕”。

對於鄒翃燕來說, 她的人生既是不幸的,但同時,又是幸福的。

不幸的是,她的兒子從小就是重度腦癱兒,受盡病痛折磨,她的人生亦差點看不到未來;幸福的是,梅花香自苦寒來,她和兒子所經歷的苦痛的磨礪,爲他們的人生迎來了新的花期:

2015年,兒子到哈佛大學攻讀法律法學博士學位,兩年後獲得哈佛大學法律碩士專業學位,並順利通過美國司法考試;她則成爲了武漢城市職業學院的副教授,深受學生愛戴,先後榮獲了武漢市首屆優秀青年教師、武漢市學科帶頭人、武漢市青年教職工標兵等諸多榮譽稱號。

縱觀鄒翃燕的育兒路,以下三點或可值得我們借鑑:

01

O N E

給你的孩子,無條件的愛

鄒翃燕爲兒子取名“丁丁”(dīng zhēng),源自《詩經》中的“伐木丁丁,鳥鳴嚶嚶。”“丁丁”是形容樹木成材後被鋸倒時發出的巨大的聲響。

鄒翃燕生產時,由於醫療事故,導致宮內窒息,孩子顱內出血,落地時沒有一點聲響,經搶救後被診斷爲重度腦癱。她希望兒子在將來離開時,能多少爲這個世界留下一些動靜。

當時,孩子在醫院裏,孱弱得像只小貓兒,兩個鼻孔裏全插滿管子。一個是鼻飼管,一個是輸氧管。

醫生勸她和丈夫,趁年輕,再生一個健康的寶寶。言外之意,就是勸他們放棄這個孩子。她的丈夫經過痛苦的煎熬,選擇了放棄孩子,可是鄒翃燕做不到。

女子本弱,爲母則剛!她懷胎十月,才生下了與她血脈相連的兒子。兒子纔來到這個世界,他有什麼錯!她如何能做到,眼睜睜地看着兒子消失在這個他才降臨幾個小時的地球上。

不!她做不到!

哪怕爲此,她和丈夫的關係生出裂痕,也堅持自己的主見,再苦再難,她也要留下孩子,將他養活大。

醫生告訴她,重度腦癱兒,要麼癡呆,要麼癱瘓。

她從接觸孩子的第一時間起,就開始無論自己手裏在忙什麼事情,都會嘴裏邊和孩子不停地說着話。她在家裏掛滿了彩色氣球,還有很多能發出聲響的彩色玩具,用來訓練兒子的聽力、視力和觀察力。

兒子7個月時,能隨着她的手指方向去找顏色了,這讓她作爲媽媽的一顆忐忑的心才稍感安慰。看着孩子明亮的眼睛,她堅信,兒子的智力沒有問題,她的針對訓練也是對的。直到兒子1歲9個月時,醫生對兒子做了心理評估後,明確告訴她,她的兒子智力正常,她心裏的大石頭才落了地。

雖然兒子的智力正常,但是運動神經受損明顯。其他孩子都能“三翻、六坐、九爬”,而她的兒子明顯頭不能久擡、手指無力、還一直流口水,是“三不能翻、六不能坐、九不能爬”,動作根本無法協調。

這讓她很難過。但是難過是暫時的,她必須強打起精神,謹遵醫囑,在兒子三歲之前靠藥物治療,三歲之後就到中醫醫院去做按摩治療。

孩子管按摩叫捏背、卷皮。因爲每次按摩,就像是將皮膚捲起來了一樣疼,孩子會忍不住大哭大叫。她告訴孩子,哭鬧是解決不了問題的,爲了健康,就得忍。之後,孩子哪怕再疼,也只是哼哼幾聲。

一次,大冬天,她帶着兒子去做按摩,她的自行車打滑,將自己和兒子狠狠地摔在了雪地上。多年後,兒子在接受央視新聞頻道 [面對面]欄目採訪時,說,當時,媽媽扶起了他,自行車摔在地上;扶起了自行車,他摔在了地上。

媽媽抱着他,狠狠哭過後,又重新站起來,推着自行車和他,走向了按摩的地方。

《陪着孩子走向世界》一書中提到,中國父母的五項修煉之一,是要成爲最好的自己,之二便是,要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

鄒翃燕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告訴兒子,媽媽給予孩子愛的初衷,是因爲孩子是媽媽的孩子,是媽媽帶他來到了世界上,作爲母親,理應窮盡一切力氣,去愛自己的孩子,而這些愛,無關貧窮與富貴,健康與疾病,順境或是逆境。

02

T W O

爲你的孩子早立規矩、早做引導

兒子小時候,握筷子有困難,身邊親人朋友都勸她,降低標準,允許孩子用勺子喫飯。

鄒翃燕說,她不想兒子在懂事後問自己,爲什麼其他孩子能用筷子,而自己不能,難道是因爲他是腦癱患者嗎?

不!她要讓兒子過正常人的生活!她爲兒子立規矩,說,如果僅靠努力,就能夠和正常人一樣生活,她願意陪着兒子去喫苦練習。在她的陪伴下,兒子終於學會了和幼兒園其他孩子一樣,用筷子喫飯。

同樣的,因爲四肢力量不夠,兒子小時候握筆有困難,寫字很慢,還喜歡磨蹭,每次作業都完成到很晚的時間。

爲了能培養兒子按時完成作業的好習慣,鄒翃燕就爲兒子立規矩:作業必須在每天晚上八點半之前完成,到時間了必須停,不管有沒有寫完。

在兒子小學二年級時,因爲貪玩沒有按點完成作業,她就讓兒子依照規矩,停止去寫。結果,半夜,兒子偷偷地爬起來寫作業,讓她很生氣。

她和兒子認真談心,告訴兒子,並不是媽媽不讓他寫,而是他在原本可以完成作業的時間內,不抓緊時間寫,這樣既耽誤睡眠,又影響第二天的學習。孩子當時可能還不太理解,但是這件事情給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自此之後,他一放學就開始寫作業,再也不拖延了。

上小學時,兒子問鄒翃燕字詞的讀音和如何組詞造句,她均告訴孩子,自己不會,讓孩子自行查字典,完了再教教媽媽。她不會告訴孩子某個字的具體讀音,但是她會教給兒子如何查字典的方法;她不會給孩子教一篇作文具體如何寫,但是她會引導孩子一篇好作文是什麼樣的,怎樣去寫作文。

兒子在一次採訪中,談到鄒翃燕是自己的人生導師,這讓她很欣慰。就像《陪着孩子走向世界》這本書中提到的,中國父母的第三項修煉,是爲孩子賦能。

作爲家長,不只要關心孩子的喫飽穿暖,成績、排名,更要爲孩子賦能,爲孩子立好規矩,做好引導,讓孩子擁有不懂就問,對知識的求索、對人生的探索,刨根問底的精神。

03

T H R E E

身行重於言教,要成爲孩子問題的解決者

很多父母,手機不離手,粗話不離口,還妄想教育一個懂規矩、有禮貌的孩子出來,怎麼可能!

鄒翃燕在兒子小時候,總是將繪本和學科知識,先行學完,再在兒子學習有困難的時候,像個隨時都在關注孩子的教練一般,給予孩子建議。兒子長大後,都一直覺得,自己的媽媽就像一個無所不會的超人。

後來,鄒翃燕在一次訪談中,才道出原因:身行重於言教!一切的大道理都是蒼白無力的,只有你身體力行,告訴他,你可以,那麼,他也一定可以的。

鄒翃燕的兒子上中學時,情緒出現了很大的反覆,曾經一度想要退學。鄒翃燕到了學校,去向老師和同學詳細瞭解了兒子想退學的原因,並做了兒子大量的思想工作,才讓他打消了退學的念頭。

當時兒子因爲行動比其他孩子稍顯遲緩,學校學科又增加了很多,課堂作業繁重,兒子幾乎天天熬夜,也無法完成,而且兒子非常害怕老師和同學區別看他的眼神。

鄒翃燕在瞭解到情況後,站到了兒子班級的講臺上,和兒子全班同學談了一次心,她告訴同學們,丁丁有多麼不容易才走到了今天,只希望同學們能將兒子視作正常同學看待,多同他交流,多給予他鼓勵和支持,讓他感受到集體的包容。

鄒翃燕的袒露心聲讓兒子深受鼓舞,班級的同學們,也多了一個瞭解兒子的渠道,成爲了兒子的好朋友。

鄒翃燕又分別找到了各科老師,去和老師們談建議,她以保證上課聽講效率和培養孩子良好的作息爲由,請各科老師將作業的量減少很多。兒子在整個上學階段,養成了從來不熬夜的習慣,而且也基本上沒有因爲作業沒有完成,而被老師懲罰過。

和兒子一路走來,令鄒翃燕感慨萬千。她說父母要成爲孩子問題的解決者。

如果兒子是輛貨車,那麼自己這個母親,就是一名鋪路工。她要將鐵軌鋪好,將兒子扶上鐵軌,兒子就能沿着軌道前行。至於向哪個方向行進,行進多遠,她不敢奢望,她所能做的,只是爲兒子保駕護航,靜待兒子開往春天,看見花開。

兒子長期的治療費用和學習費用,讓鄒翃燕和丈夫天天吵架,很明顯,他們已經無法在一起生活了。爲了讓兒子得到持續的愛和治療,鄒翃燕在兒子十歲時,和丈夫離婚了。隨後她用自己單薄的肩膀,帶着兒子,打多份工,幫助兒子恢復健康。


《陪着孩子走向世界》這本書中提到的,中國父母的第四項修煉,是構建高情商家庭。高情商家庭,是能爲孩子提供安全感、自信、勇氣的 家庭,而父母健全的家庭,並不一定纔是高情商家庭。

鄒翃燕爲了娘倆的生存和給兒子治病,跑遍湖北全省去做禮儀培訓,還兼職賣過五年保險。在她最艱難的時候,她也沒有想過要拋棄兒子,去過自己的生活,正是她的愛和陪伴,讓兒子成爲了一個熱愛生活,樂觀積極的人。

而《陪着孩子走向世界》中提到的中國父母的第五項修煉,是規劃和執行。這在鄒翃燕和兒子身上,也體現得很明顯。

一位腦癱患者的母親,起初的願望,只是爲了能讓兒子擁有正常人的生活。當她發現,靠努力就能到達夢想的彼岸時,她和兒子一起,爲自己的人生重新做了規劃,並且堅定地去執行。結果,那些原來不敢想,且比之前更加瑰麗的夢,竟也真的實現了。

所以,你看,這個世界,只有你不敢想,沒有你依靠努力,到達不了的地方。如果有,那也是你的努力還不夠,或者你給自己定的方向,失了偏。

《陪着孩子走向世界》,願你能修煉自我,和孩子一起走向更好的未來!

參考資料:

1.鄒翃燕的官方微博:@哈佛媽媽鄒翃燕

2.CCTV-13新聞頻道【面對面】欄目: 鄒翃燕:母愛的奇蹟

3.《陪着孩子走向世界》孫玉紅編著。

( 圖片來自網絡,請聯繫侵刪!)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