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weekly.015 —— 冥想的延伸

😆隨便聊聊

在第三週的週報文章《在相信的路上,需要時間的驗證》曾經提到過冥想的話題,關於冥想的話題有很多資料即使是課程也是一抓一大把,當冥想變成一個赤手可熱的市場後,他就會自然而然的被吹的神乎其神,特別是冥想時身體的姿勢會不由自主的和宗教聯繫在一起,這更讓這種行爲蒙上了一層神祕的面紗。

在接觸過冥想的人之中,大多數人會肯定冥想的作用。可以通過冥想放鬆自己,讓自己在一段時間內舒緩心情,放下焦慮。如果說運動是對身體肌肉的鍛鍊,那麼冥想就是對大腦與內心的鍛鍊。有研究表明,長期持續冥想人的大腦結構會產生一定的變化。

大腦的灰質部分會變厚,包括左側海馬和一個在大腦中央的小馬蹄形結構,這些都與學習和記憶有關,控制人的情緒。其它與情感和記憶相關的部分也在加強,其中還有小腦幫助協調運動。

然而,這個過程是需要從量變到質變。進行一段時間的冥想後你會發現在一段時間內心境非常好,但如果沒有繼續堅持下去,那麼不久心境就又會迴歸到之前的樣子。似乎冥想就像心境的加油站,每隔一段時間需要加一次油,而“耗油情況”就與所處的環境與調節能力有關。

希望每一次都可以及時的到達心境的加油站。

🌈本週新的啓發

瞭解冥想也有幾年的時間,但很難能堅持一段時間,根據我自己的統計2021年累計的冥想時間只有17個小時左右。


而今年(2022年)我本身也對冥想越來越重視,其實也是越來越需要,所以加大了冥想的頻率,同時也更加看重了每次冥想的持續時間。所以截至到現在已經有了7個多小時的冥想時長。

正因爲有了量的變化,所以對冥想也有了更多的想法並且增加了更多的嘗試,包括:時間、地點、冥想時的聲音等等。這些嘗試有的時候會帶來意外的驚喜

其實,冥想的門檻很低,幾乎所有的人都可以很方便的嘗試,但同時冥想又有一個很高的要求,只有通過量變纔會形成質變。而如果要達到量變這與長期的堅持是密不可分的。

說到這裏,似乎可以話風一轉再來聊一聊如何堅持的話題。不過,在我看來如果想達到長期堅持的效果,重要的並不是意志力,而是你知道這樣做自己可以獲得好處


今天當我回顧這條Memo時,我突然意識到,之前冥想沒有很好的進行下去,有一部分原因是爲了想把冥想培養成一個習慣而去冥想,並非真的認爲冥想可以幫助什麼或者可以收穫什麼。換一個角度來說,雖知冥想有用,但在心中的比重並不大。

其實,這種心理也與阿德勒的目的論心理學一致。而我想進一步表述的:目的是要有的,但更關鍵的是目的要有足夠大的吸引力。

✍🏻寫在最後

我很佩服翻譯“冥想”這個詞的人,因爲他把一個看似“傻坐在那裏發呆”的行爲,用一個看似神祕的詞進行了定義。

回想起冥想給我帶來最大的變化,除了在冥想後可以收穫一段時間平靜的同時也讓我對內心世界的情況更加的敏感。人體的這個系統與電子世界中系統最直觀的不同就在人體的這個系統沒有直接的屬性數值讓你監控,這也是很多時刻人會產生迷茫的原因。而冥想或許是我至今可以想到最有效的方法了吧,可以在這個時刻了解自己系統的運行狀況,在那一段時間裏就像在做一次內心世界的自檢。

願每個人可以在冥想時,看到自己內心世界的真相。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