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

本内容是个人综合了多个版本的核心观点加以阐述,本着尊重原文为基础去解读。

以简明清晰的逻辑分析,系统性地概括书中的知识关联,不过度推理及过度化书中内容的态度去阐述书中知识。

如有不当之处,还请读者们多多指正。

上文品读了“治大国,若烹小鲜”,老子依旧强调的是自然无为的道理。

自然无为的思想贯穿《道德经》的始终,一个人不管是修身、齐家,还是治国、平天下,都要遵循无为的法则,只有这样才能得道。

“治大国若烹小鲜”,是说治理大国就像烹制小鱼那样,不可反复翻动,不然就会“鱼无完鱼”。

这是老子“无为”思想的又一阐述。就是要统治者不要政令繁出,变着花样去干扰人民,而应清静无为。这是在中国政治思想上有着深远影响的一句话。

统治者如果能无为而治,则人人可以在自然状态中相安无事;相反,扰民则会害民,天下不会安宁,世风混浊,灾祸便起。

老子还提出,若能“自然无为”治理国家,则人人可合遂其生而相安无事。哪怕连鬼神则也伤害不了百姓。

继续第六十一章“其鬼不神”:

大邦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也。

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

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

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

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大邦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也。

下流:江河下游,水汇聚之地。交:交汇,汇集。牝:雌性,母。

大国应居于河流的下游,天下河流交汇之地,即是天下雌柔的位置。

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

牡:雄性,阳性。下:谦下,谦卑。

雌性以宁静胜过雄性,因为静定而又能处下的缘故。

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

所以大国要以谦下的态度对待小国,从而汇聚众多的小国归附。

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

小国以谦下的态度对待大国,从而能够获得大国庇护。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所以,有的谦卑取得信任,有的谦卑获得支持。

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

畜人:养人。

大国无非想兼并更多的小国来增强自身,小国无非想依附大国从而获得生存的空间。

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如此,大国小国各遂所愿。

可见,大国应该态度谦下为对。


本章讲政治哲学的实际运用。老子身处的年代,各诸侯国以大欺小、倚强凌弱的兼并战争经常发生,给百姓带来极大的苦难。

老子提出作为一个大国在对待别的小国时应持有的态度,即处静、处下,内在的道理即前面所说的“弱者道之用”。

春秋末期,诸侯国的兼并战争日益激烈,大国试图称霸天下,小国力图保全自己,人民的处境则苦不堪言。

面对战争带来的灾难,老子对统治者说出这句“大国者下流”的做法。

这里所说的“下流”,指的不是卑贱、无耻,而是江河的流向。

我们知道,水都是向低处流的,海之所以能够包纳百川,就是因为它甘居下位,无所不包,所以才成就了自己的“大”。

它的作为是合乎道德的,所以它能长久而广博。在老子看来,大国如果能像大海那样谦和,甘居卑下的位置,那么国家就能太平,人民就能安定。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