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論語》學做人2·18|言寡尤,行寡悔

子張,是孔子的弟子顓孫師的字,陳國人,生於公元前503年,比孔子小48歲,應當是孔子晚年收的學生。《史記·仲尼弟子列傳》把他列爲第11位,《孔子家語·七十二弟子解》將其列爲第11位,說他:“爲人有容貌,資質寬衝,博接從容。自務居,不務立於仁義之行。孔子門人友之而弗敬。”

怎麼說呢,顓孫師(子張)這個人容貌很好,性情也寬厚謙和,結交也廣泛,態度也從容。但是,有個問題,這個人吧,只注重自己生活的事,不注重建立仁義的事,所以孔子弟子們對他很友好,但不敬佩。

據考證,顓孫師(子張)祖籍陳國。顓孫形成於春秋時,是陳國公族。後來,陳國發生一起爭奪王位的鬥爭,公子陳完與公子顓孫在陳國無法安身,於是逃奔到了齊國,後來公子顓孫從齊國又逃到了魯國,並在魯國做了官,後代遂以顓孫爲氏。梁玉繩在其《史記志疑》說:“(子)張蓋其後,故又爲魯人。”

《論語》記載顓孫師(子張)的有19章,其中顓孫師(子張)問學有11章,其他還包括他的言論、孔子的評價及同學的評價等,是《論語》記載的言論較多的孔子弟子。

本章記載的是顓孫師(子張)要學謀取官職的辦法。

“幹”,追求、求取的意思。“祿”,即祿位、薪俸。《周禮·天官·大宰》說:“四曰祿位,以馭其士。”國設祿位,以馭其士。因此,這裏的幹祿,就是怎麼當上幹部並獲得薪俸的意思。“闕”,缺,此處意爲放置在一旁;“疑”、“殆”,懷疑,就是還沒有搞清楚的東西;“寡”,少的意思;“尤”,過錯、過失。

孔子沒有直接說怎麼獲取職位和薪酬,他先講了兩個道理。孔子說,這兩條你掌握了,當個幹部並升職加薪就沒有問題。一是要多聽。對於自己想要表達的觀點,有懷疑或者不確定的,先放在一旁,先不說;對於有把握的,說起來也要謹慎,這樣就可以少犯錯誤。二是要多看。不知道怎麼做的,先放在一旁不做,等搞明白了再做;其餘有把握的,做起來也要謹慎,這樣就會少犯錯誤,以後也就沒有什麼後悔的。說話少過失,做事少後悔,官職俸祿就在其中了。

總起來說,孔子的意思,不管是身居官位者,還是普通公務員、普通員工,都應當謹言慎行,說有把握的話,做有把握的事,這樣可以減少失誤,減少後悔,這是對國家、對單位、對個人負責任的態度。當然這裏所說的,並不僅僅是一個謀位爲官的方法,也是修養做人的方法,即在“知”與“行”二者關係上要有正確的態度。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