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一格》:衝破格子的一詞一句

“輪到我的時候我該說些什麼”,是著名電影人陳沖替《上海文學》雜誌撰寫的一個專欄。《回不了家的人》,是8月刊出的文章,文中寫到了16歲時的李小璐渾然天成的演技,“我眼前出現了Pan在鏡前爲小璐造型的畫面,他打量着鏡中毛衣裏面襯衣領子和紗巾蝴蝶結的大小、顏色,跟她說,我的女主角都是得最佳女主角獎的。小璐似笑非笑地看着他,好像在想,人家演得精彩跟你有什麼關係?”

閱讀格子的隨筆集《人間一格》的一個多星期裏,我的耳畔時不時出現幻聽,覺得聽到了陳沖正在朗讀她回憶李小璐演技的那句話,“人家演得精彩跟你有什麼關係”,因爲,在格子所寫的這些文章中,我總能看到躲在文字背後的作者得意地看着他的讀者,說:“人家就是寫得精彩,怎麼啦?”

首次出現這樣的感覺,是閱讀隨筆集中的《隨父羨漁》時。要說格子在這篇文章裏都寫了些什麼,無非是一輩子問土地要生計的父親,因爲生養了一對非常出息的兒女,晚年得以離開農村到女兒生活的青島安度時日。歲月靜好之際容易生出過於寂寞的煩惱,“我”偶爾去青島探望父親時就積極配合他到處海釣……希望渺茫、絕處逢生又由輝煌歸於平寂,是格子筆下他父親的垂釣記,過程雖寫得一波三折,但要說同類題材的文章就無出其右者,這話恐怕就說得太大了,但是,《隨父羨漁》是其中的佼佼者,一定沒有疑義。那麼,格子的好甚至獨一無二,體現在哪裏呢?他總是將他這個年齡的年輕人對社會對世界的認知貌似不動聲色地嵌入父親的垂釣過程,比如,寫到“我”用手機替父親查找青島的潮汐表時,彷彿不經意地添了一筆“產品經理們圍繞年輕一代搞出來的設計,經常讓他摸不着頭腦。即便如此,我爹也從不妥協。一次也沒用過微信的語音功能,堅持發文字”,一句話層次豐富,逆着來欣賞,幽默地批評了父親的固執後,再通過諷刺產品經理們的勢利眼來暗指社會拋棄老年人的冷酷,特別是後一層意思,讓我們感知到了一個叫格子的年輕人對弱勢一族的溫情。

像格子這樣的年輕人,能對在迅猛發展的新科技面前一籌莫展的弱勢一族表現出應有的溫情,已屬不易,他還對他們表達着理解的同情。還是在《隨父羨漁》一文中,作者明知父親海釣註定是沒有收穫的消遣,只要在青島就隨時準備着陪同父親去海邊外,還毫無保留地鼓勵父親入手昂貴的新裝備……我以爲那已是《隨父羨漁》一文的情緒最濃烈時,文章的結尾處,格子寫道:“視頻裏,他身姿矯健,看不出飢腸轆轆,一頭白髮在春色中亮得反光。他騎上公路自行車,用力蹬着車輪(腳蹬),車筐裏載着空空如也的水桶。我在視頻這頭攥緊拳頭,輕輕喊了一句‘加油’。”我被這貌似平淡其實濃情厚意的結尾,感動得一時喉頭髮緊。

也許,會有讀者認定,那是因爲這篇文章的主角是父親,格子寫來才這麼善意滿滿。事實上,《人間一格》的每一篇文章,我都讀出了作者的善良的寬厚。

通過他的文章揣度格子的成長經歷,生於農村,憑藉自己的努力考上武漢大學,大學四年後又考上了清華大學攻讀研究生,才得以在北京站穩腳跟。相比同齡人,格子能有今天的生活狀態,他一定要比城裏長大的付出更多,但是,他從不在字裏行間抱怨什麼,而是以極大的善意和溫情打量周邊、記錄生活,所以,一本《人間一格》,每一篇讀來都叫人倍覺暖意融融。

更難能可貴的是,都是些我們司空見慣的日常生活場景的記錄,格子寫來卻總能一字一詞一句話一篇文章地衝破“格子”的邊框寫出屬於他的新意,從而使得經由格子“濾鏡”過濾過的日常生活,顯得別有新意,特別是有着這個年齡的寫作者對所理解的生活所做的別具一格的呈現。

《童款樂高》,堪稱全書中的最短章,所寫也是一件細如微末的小事:“我”照例去肯德基喫早飯,被管大堂的阿姨叫住,說要送一件禮物給“我”,說着彎腰在儲藏區扒拉了半天,找出一件適合14歲以下兒童拼裝的小樂高玩具遞給“我”。雖然“我”並不想擁有一件肯德基玩具,“這將是我最珍視的玩具之一”——你以爲這已是《童款樂高》的最亮點了?不是。格子又寫“好的歲月給了我足夠多的善意”,亮點在此,其亮度足以投射出整本《人間一格》的好在哪裏。

而《我對超市的意見》這篇堪稱全書最平淡如水的文章,所寫就是作者在好奇心的驅使下翻閱了一下掛在超市門口的“毫無設計感的意見本”,然後選擇了數條客人留下的意見記錄下來——這點小事也能寫成文章?可對有心的作者而言,就沒有不能窺到生活真諦的小事,“翻完這本意見本只花了十來分鐘,尋常生活便被從一側鑿了一個洞”,那麼,透過這個洞能看到什麼?令我服氣的是,格子所寫只能是他用心看到的人和事。

陳沖給自己的專欄起名“輪到我的時候我該說些什麼”,初見有些詫異:哪有起這麼長欄目名的?看久了,竟覺得這是一個非常漂亮的欄目名,像《人間一格》的寫作態度,不就是剛過而立的格子覺得輪到自己可以說些什麼後而說的真心話嗎?它們明亮、溫和、善解人意,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