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 歷史的面孔》

    初遇這本由徐濤老師著的《歷史的面孔》以爲是一部歷史專著,打開才知是一本歷史人物傳記。

      該書的特點是:選取的人物並非一線大咖,而是一些曾在歷史長河中起過一些重要作用的,但在歷史教科書中提及不多甚至未曾出現的人物。

    之所以選擇這些人物,作者說是因爲“他們的故事似乎更接地氣,他們有着尋常人的選擇、普通人的煩惱,他們的求學進取、兒女情長、人生選擇往往能夠給我們帶來更加貼合實際的啓發。”

    該書共講述了梁啓超、陳天華、孔祥熙,唐紹儀、顧維鈞、容閎、吳宓、蔣百里、楊步偉等9個歷史人物的故事。無論這些人物曾經的知名度如何,讀罷我們都能對人物有鮮活的認識,從他們的教育觀、幸福觀、金錢觀、家國情懷、歷史擔當中受到啓迪。

      其中關於顧維鈞和楊步偉的介紹最讓我漲新知。

   


      對顧維鈞,以前我只知道他是巴黎和會的中國代表之一,在巴黎和會上有理有據地申明瞭中國的權利和要求,在合理要求被忽視後未出現在和約簽字現場。

      讀完顧維釣傳後,才知道從巴黎和會開始,中國職業外交官崛起,中國終於不再步步退讓,而是有勇氣向全世界說“不”。

      顧維鈞在巴黎和會上爲中國發聲,震驚了世界。自稱“老虎”,從不讚揚別人的法國總理喬治·克里孟梭評論顧維鈞說:“一隻中國幼貓。衣着、說話有巴黎人的風格,一心一意地玩弄老鼠。”

      雖然巴黎和會上中國的目標沒能實現。

      但顧維鈞知道,從法律角度來說,只要不在和約上簽字,日本就不能合法從德國手裏繼承山東。這就意味着,我們未來仍有希望解決山東問題。他爲此準備了5年,還將爲此繼續努力3年。他不着急。他要等待機會。

      終於機會來了,在華盛頓會議上,中國再次與日本坐上了談判桌。這一次,美國人決定支持中國。顧維鈞和他的同事們贏了。

      1921年12月1日至1922年1月31日,經過36次談判,中日雙方簽訂了《中日解決山東懸案條約》。1922年12月10日,,青島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這是第一次,中國人從外國人手裏收回自己領土的主權。

      這僅僅是個開始。

      1926年,顧維鈞決心向比利時開刀,收回國權。經過充滿智慧的外交運作,顧維鈞依託《國際聯盟盟約》第十條規定:“聯盟尊重成員國領土完整,政治獨立。”據理力爭,終於迫使比中止了海牙國際法庭的訴訟,將天津比利時租界交還中國。

      此後,通過不懈的努力,中國人逐漸從列強手裏收回了自己的領土主權,這中間幾乎每一次都有顧維鈞的身影。

    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顧維鈞之所以能獲得成功,與他之前立志改變中國外交弱勢,刻苦學習職業外交官技能密不可分。

      他出國留學後選擇了國際政治和外交專業。他認真鑽研國際法、外交學。他的導師提醒他:上法學院不是爲了獲得法學學位,而是爲了掌握關於司法基本原則的知識,這對以後處理國際法和外交事務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顧維鈞在哥倫比亞大學學習了除司法程序以外的所有課程,從學士到碩士,再到博士。他還掌握了英語、德語、法語、拉丁語等語言,甚至還選修了地質學。他的社交活動非常豐富,講演、辯論賽、戲劇社、校田徑隊、法語學會、高年級學生協會……他還擔任校刊《旁觀者》的總編、《哥倫比亞大學月刊》的業務經理和《哥倫比亞人》的編輯,後來又出任全美中國留學生刊物《中國學生月刊》的主編……留學期間所接受的系統、專業、全方位的訓練,爲顧維鈞未來的職業生涯奠定了相當紮實的基礎。在收回國家主權的外交活動中,他的法學知識、語言技能、社交能力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顧維鈞的職業外交官生涯中,最值得稱道是始終堅持國家和民族利益高於一切的準則,他說“如果是民族利益,那就是永恆的,不會因時間、輿論或黨派而改變”。

    正是這-堅持成就了他及他的外交團隊,也爲後世外交官提供了借鑑。

   


      楊步偉是《歷史的面孔》一書9個人物中唯一的女性。

      講真,之前我對這個人並不是很瞭解,只在介紹趙元仁的文章中見過,知道她是趙先生的夫人。

      與本書另外8個人物相比,她就是一個獨立個體的存在,與中外大事件關係不大,我想作者之所以把她編入本書,是因爲她的現代女性特質,她的“我就是我,不是別人”的理念。

      確實楊步偉的一生活出了自己的精彩,兒時的楊步偉是男兒性情,青年時代的楊步偉勇退娃娃親、出國留學獲得醫學博士學位、回國後自建醫院救死扶傷,當邂逅愛情,爲支持趙先生出國升造,她毅然選擇隨夫遠行,迴歸家庭,相夫教女數十年,培養了四個優秀女兒、成全了丈夫事業追求的同時,她也豐富了自己。

      她寫了一部介紹中國美食文化的書《中國食譜》,這本書不僅向美國人解釋了正宗中餐的做法,更讓美國人感受到中國美食背後的文化魅力。爲她作序的賽珍珠在序言中寫道:“趙太太(楊步偉),我想提名她爲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因爲她提供了一條通往和平更好的路……只有在如此文明的國度纔可以創造出如此的美味。”

    這本書出版後,立刻成了許多中餐廳老闆、廚師和家庭主婦的必備書,前前後後再版27次,被翻譯成20多種語言。許多人也是由這本書重新認識了中國。認識到“一頓飯”對中國人的意義,也明白了中國人爲什麼喜歡用筷子喫飯。

      從想要自己的幸福到爭取自己的幸福,再到守衛幸福……楊步偉最終找到了幸福的終極祕密——傳播幸福。而傳播幸福的最好方式,莫過於創造一個環境,讓所有參與者各盡其能,各取所需,在其中發出自己的聲音,看到自己的成果。

      或許她沒有什麼劃時代的歷史壯舉,沒能終身成爲一名醫生或院長,但楊步偉從不依附自己的婚姻,積極參與社會活動,救助學生,傳播中國文化,寫下《中國婦女歷代變化史》……她用自己的一生展示了內心充滿活力,對世界始終保持關愛的獨立女性應有的模樣。

      從這點來說,楊步偉又何嘗不偉大呢?

      曾經有位家長在介紹她的育兒經驗時說;其實我只做了一件事,就是鼓勵孩子讀名人傳記。

      曾經在一次問卷調查中有這樣一問:你覺得在你的成長過程中,給你影響最多的是:1.家長2.老師3.同伴4.書籍。答書籍的佔比最高。

      由此可見,讀書、讀名人傳記當是極好的教育途徑。

    《歷史的面孔》一書亦應能當此重任!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