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孩子進入深入學習狀態

學霸們都有較多的心流體驗。他們熱愛學習是主觀的態度,更是客觀的狀態;換言之,是更多、更高級的快樂讓他們熱愛學習。

陸先生對兒子學習不專心深惡痛絕,儘管他的兒子只有5歲:“他就像一隻猴子。在書桌前,他坐不到10分鐘,準會起來做點別的事,摸摸寵物狗、拍兩下籃球,或者問媽媽晚飯喫什麼,總之是不想學習。他爲什麼做不到專心致志呢?他這種狀態,明年上學一定不是好學生。”

禹女士認爲女兒做作業拖延是故意跟她作對:“雙減之後,女兒的學習壓力明顯減輕,但做作業的時間一點沒減少,因爲她習慣了拖延,明明半小時可以做完的作業,她非磨蹭3小時不可,其間聽歌、刷視頻、回微信、喫東西、上廁所……各種小伎倆,花樣百出。她進入青春期了,或許是故意跟我作對吧,我真後悔以前給她報了太多補習班,她爲了對付我,養成了拖延的壞習慣。”

劉女士對兒子偏科束手無策:“才上小學四年級,我家那小子就開始偏科了,還是很嚴重那種!他喜歡數學,成績相當好,考試、測驗幾乎回回滿分,還鬧着讓我給他找高年級的數學教材來自學。但是他不喜歡英語,最討厭背單詞,不僅考試成績差,在家連英語作業都不肯做。我逼他,他就央求:‘我多做一套數學試卷行嗎?’我覺得他的心理狀態有問題。做數學作業的時候,他格外專注,我小聲叫他,他都聽不見,但是做英語作業時,樓上鄰居走路的聲音都讓他厭煩。”

項先生的苦惱是女兒總用“假勤奮”來騙他:“以前我不知道有‘假勤奮’這個詞,只知道我女兒學習非常用功,每天晚上都靜靜地學習到深夜,但是學習成績不好,成績在班裏處於中下等。老師也說,我女兒是個乖乖女,很聽話,只是學習效率不高。老師可能是委婉地告訴我,我女兒智商不高。後來我仔細觀察,發現女兒學習時只是乾坐着,作業本上啥也沒寫!老師告訴我,這叫‘假勤奮’,說白了就是人在神不在,瞎耽誤工夫!”

這些家長的煩惱,都是孩子的學習專注度不夠。家長們都希望孩子專心致志地學習,最好進入物我兩忘的境界,因爲這種狀態中的學習效率最高。心理學把這種近乎“入定”的狀態稱爲“心流”。

“心流”是一種將精神完全投注在某種活動中的狀態。在這種狀況中,人會有高度的興奮及充實感,達到全神貫注、廢寢忘食、物我兩忘的境界,工作效率極高。

心理學研究表明,孩子在心流狀態中是最快樂的。當沉浸在一項具有挑戰性的任務中時,孩子感覺自己是世界上最快樂的人,如果有所擔心,就是擔心有人打斷他的享受時光。所以,心流狀態即極樂狀態。

相比之下,玩遊戲、看動畫片、喫美食,以及沒有壓力、無所事事地打發時間,不過是低級的快樂,不會給孩子帶來高峯體驗。

調查顯示,學霸們都有較多的心流體驗。他們熱愛學習是主觀的態度,更是客觀的狀態;換言之,是更多、更高級的快樂讓他們熱愛學習。

一些合理的措施也可以幫助孩子進入心流狀態。深入研究發現,人們進入心流狀態並非偶然。就像運動員在大賽之前,教練要花很多時間和精力來幫他調整狀態那樣,家長也可以採取以下措施幫孩子進入心流狀態。

第一,給孩子佈置一個安靜的學習空間。

如果條件許可,把家裏離客廳最遠的房間給孩子做書房,讓孩子有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如果居住空間狹小,可以考慮把陽臺佈置成小書房。

儘可能消除外部干擾,是家長幫孩子進入心流狀態的第一步。研究表明,在安靜的環境中,孩子至少需要花10分鐘才能進入心流狀態,如果其間頻繁被打擾,準備工作就會一次次重新開始,甚至被心流拒之門外。

孩子學習時,家長要督促孩子關閉手機、電子手錶和電腦等電子設備。如果學習需要使用電腦或學習機,必須關閉不必要的提醒和推送功能,這樣做有助於孩子排除干擾。此外,家長最好不要頻繁找理由進入孩子的房間。

第二,幫助孩子消除雜念。

相對於外部干擾,來自內部的干擾更難消除,需要家長多花些精力。

研究表明,當孩子心緒不寧、心理壓力過重時,就很難集中注意力,也就不可能進入心流狀態。比如在學校跟同桌鬧矛盾,回到家往往反覆思量,作業質量會明顯下降。

幫孩子消除雜念的方法是傾聽,引導孩子說出心事,宣泄心中的負面情緒。做到這一點很不容易,但值得堅持做下去。當孩子養成了宣泄的習慣,心理會更健康,也就更容易進入心流狀態。

創建心理提示是幫助孩子收心的好辦法。比如在孩子的檯燈邊放一個高腳玻璃杯,每天開始學習的時候用鉛筆敲一下,悠長的嗡鳴聲就像輪船啓動的汽笛聲,提醒孩子:現在開始水上航行(學習),必須馬上與陸地(雜念)告別。經過數次重複,孩子的大腦會形成條件反射,一聽到玻璃杯的嗡鳴聲,就會做出相應的反應,使孩子更容易進入心流狀態。也許這聽起來不可思議,但確實有效。

第三,讓學習與孩子的生物高潮期接軌。

人體每一個器官都有自己的生理節律。掌握這些生理節律的奧妙,引導孩子按時學習,充分利用節律的高潮,自覺避免節律的低潮,對進入心流狀態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一天中,大腦的學習和工作效率並非一成不變。以記憶力爲例,一天中有4個高潮期:

第1個高潮期是清晨6~7點。此時,大腦已在睡眠中做完了對前一天所輸入信息的“整理和編碼”工作,暫時沒有新信息干擾,此時記憶的印象最清晰。

第2個高潮期是上午8~10點。此時,人體經過甦醒後幾小時的輕微活動,精力進入旺盛期,大腦處理記憶材料的效率最高,是短期記憶的最佳時間。

第3個高潮期是傍晚6~8點。此時是長期記憶的最佳時間。

第4個高潮期是晚上10~11點(或入睡前1~2小時)。記憶以後隨即入睡,不受新信息干擾,有利於睡眠對所記憶的材料進行深加工。

瞭解了大腦的生物鐘運行規律,結合孩子的具體情況,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對作息時間進行調整,儘量讓孩子在狀態最好的時候學習,這樣進入心流狀態的可能性更大。

增強孩子自控力的根本不是道德激勵,而是讓孩子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家長想讓孩子更容易地進入心流狀態,還需要對學習任務進行科學的安排。

第一,要對學習任務進行科學分類。

當孩子不清楚自己應該做什麼時,要麼容易分心,要麼不得不在多個任務之間切換,兩者都會阻礙孩子進入心流狀態。因此,家長必須引導孩子對當天的作業按學科進行分類,語文、數學、英語、歷史、科學,排出先後次序。最好列出表格,讓孩子直觀地看到這些分類,這樣能讓孩子儘快平靜下來,開始按部就班地學習。

第二,一次只做一件事。

多任務進程的實質是不斷切換學習記憶。孩子的學習記憶是有限的,需要同時注意的任務越多,耗費的反應時間就越長。比如,一邊構思作文,一邊做口算練習,哪一項都做不好。

第三,對任務難度進行合理排序。

家長要幫助孩子對學習任務按難度進行排序,把中等難度的任務排在最前面,然後是高等難度的任務。當前期任務順利完成,孩子的自信心增強,完成高等難度的任務就會容易些。這叫循序漸進、步步爲營。低等難度的任務可以放在最後,因爲孩子即使已經走出了心流狀態,完成它也不在話下。

第四,讓孩子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有的家長認爲,孩子之所以不能進入心流狀態,是因爲自我控制能力不足,而自控力不足就是孩子不願意喫苦。其實,這是一個誤解。增強孩子自控力的根本不是道德激勵,而是讓孩子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上文提到的那個偏科的男孩,做數學作業是陶醉,做英語作業是受罪,就是因爲他對數學有興趣,有興趣就會花時間學,就會取得好成績,進而獎賞學習行爲,使他更願意學數學,由此形成良性循環。他對英語沒興趣,就不願意花時間學,成績不好又會給他帶來負面體驗,使他更討厭學英語,由此形成惡性循環。

所以,想讓孩子更容易進入心流狀態,家長要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注意培養他對學習的興趣,還要注意全面發展,不能偏科。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