飢餓的乾隆盛世

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歷史中,一直處於領先地位,就算到了清朝的康乾盛世,經濟總量還是處於世界第一。乾隆時期,中國在世界製造業業所佔的份額是英國的8倍,俄羅斯的6倍,日本的9倍,比剛剛建國的美國更不知要多多少倍。

其實,真正的現實是,康乾盛世的時候是中華民族在整個歷史低位中出現的“盛世”,而歐洲自中世紀起,始終處於上升期,特別是英國的工業革命之後,其綜合國力其實早已領先世界。

有的歷史學家將康乾盛世稱爲“飢餓的盛世”,我認爲還是有一定道理的。1793年,英國國王派出一支龐大的使臣隊伍來到中國。

此時正處於乾隆的晚年,中國人民在經歷盛世的增長,已經接近3億人,而當時的英國人口不到1000萬。由於人口的猛增,導致當時雖然糧食產量增加,但人均卻處於歷史低水平。據《論中國古代糧食案例問題及其影響因素》一文,歷代糧食人均佔有量爲:秦漢時期爲985.75斤,隋唐時期爲988.7斤,宋遼金元時期爲1457.87斤,明代時期爲1192.94斤,而乾隆年間,僅爲780斤。

據《十八世紀的中國與世界・農民卷》的研究,18世紀,普通英國農戶一年的收入是137英鎊,每年能夠剩餘11英鎊(約40兩白銀),而同時期的中等中國農戶,一年全部收入不過32兩,全年支出平均爲35兩,辛苦一年還要負債3兩。所以,那時候的中國,一旦遇到饑荒,普通人家會立刻破產,賣兒賣女十分普遍。


英國國王派來的使團頭領名叫馬戛爾尼,此人來到中國,把當時中國的落後問題全部看得一清二楚:一是制度落後,社會活力不足;二是閉關鎖國,不思進取;三是官場腐敗,毫無凝聚力;四是軍事裝備落實,與英國相差甚遠。

馬戛爾尼回到英國後便提出:“中華帝國是一艘破敗不堪的舊船,只是幸運地有了幾位謹慎的船長才使它在近150年間沒有沉沒。安那巨大的軀殼使周圍的鄰國見了害怕。假如來了個無能之輩掌舵,那船上的紀律與案例就都完了。船將不會立刻沉沒。它將像一個殘骸那樣到處漂流,然後在岸上撞得粉碎。”

馬戛爾尼的話迅速傳遍了世界,而高傲的乾隆帝洋洋自得地享受着他那個盛世光環,豈不知,狼子野心早已盯上了東方巨龍的這塊肥肉。

英國在與清王朝通過談判無法打開中國國門後,便實施了一項罪惡的計劃,那就是向中國輸入鴉片,而且專門由英國東印度公司在印度種植鴉片,然後賣給中國。據統計,1775年至1797年,中國平均每年進口鴉片1814箱,而1798年至1799年,平均每年增至4113箱,到了1800年,則達到了4570箱。

正是大量鴉片進口,讓中國的白銀大量外流,幾十年後財政瀕臨破產,導致了道光帝不得不採取禁菸行動,於是就有了鴉片戰爭。纔有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而《南京條約》的五點核心內容,正是當年英國使團頭領馬戛爾尼與乾隆帝談判內容幾乎完全一致。

因此,鴉片戰爭與乾隆帝有着直接的關係。馬克思曾用這樣形象地概括鴉片戰爭:“一個人口幾乎占人類三分之一的大帝國,不顧時勢,安於現狀,人爲地隔絕於世並因此竭力以天朝盡善盡美的幻想自欺。這樣一個帝國註定最後要在一場殊死的決鬥中被打垮:在這場決鬥中,陳腐世界的代表是激於道義,而最現代的社會的代表卻是爲了獲得賤買貴賣的特權——這真是任何詩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種奇異的對聯式悲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