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木生芽是今日——唐代詠立春詩賞析(二) 萬木生芽是今日

萬木生芽是今日

——唐代詠立春詩賞析(二)

          川    雪


唐代詩人杜甫的《立春》,充滿了家國身世之感: 

春日春盤細生菜,忽憶兩京梅發時。 

盤出高門行白玉,菜傳纖手送青絲。 

巫峽寒江那對眼,杜陵遠客不勝悲。 

此身未知歸定處,呼兒覓紙一題詩。

這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的一首立春詩。此時的詩人,由於戰亂,不得歸家,正客寓夔州。詩人通過回憶在兩京立春日度過的情景,對比當下客寓他鄉,“漂泊西南天地間”的愁苦,表達了詩人對故國的眷戀和對故鄉的思念。

首聯“春日春盤細生菜,忽憶兩京梅發時”,是說立春日春盤裏裝滿了細嫩的初生蔬菜;忽然回憶起在西安洛陽兩京的光景,正是寒梅綻放的時節。此聯交代了寫作的時間“立春日”,並由立春日的“春盤”,忽然想起往年長安、洛陽立春時節的美好情景。這就爲鄉愁的深入,營造了氛圍。 

頷聯“盤出高門行白玉,菜傳纖手送青絲”,是說兩京高門大戶把青絲韭黃盛在白玉盤裏,經纖細女子的手互相饋送。“春盤”,唐時風俗,立春日食春餅、生菜,稱爲春盤。此聯寫出昔日京城慶祝立春的情景,與眼前寄寓他鄉的蕭條冷落形成了強烈對比。詩人寫太平氣象,一爲懷念,二爲憧憬,希望再逢明君,重回開元盛世。

頸聯“巫峽寒江那對眼,杜陵遠客不勝悲”,是說流落他鄉,巫峽長江又如何能夠入得我的眼;我這杜陵遠客,因戰亂不能歸鄉,不由得悲從中來。此聯,詩人又從回憶裏出來,面對眼前巫峽和滾滾的寒江,不禁悲從心來。“杜陵遠客不勝悲”,這一句奠定了全詩的感情基調,一切情緒都籠罩在這“悲”字中。 

尾聯“此身未知歸定處,呼兒覓紙一題詩”,是說今生尚不知安身之處在何處,叫兒子爲我找來紙張題寫了這首詩。“此身未知歸定處”一句,形象地表現了詩人孤獨落寞的悲苦處境,與上句“不勝悲”形成了很好的對應關係。 

縱覽全詩,不難看出立春日杜甫的愁腸百結,他憂國憂民,希望祖國重回盛日,希望沒有戰亂,自己也能回到自己的家。但這些都如寒江一樣,一去不復返了。

唐代詩人白居易的《立春日酬錢員外曲江同行見贈》,描繪了立春日的憂美風光 :

下直遇春日,垂鞭出禁闈。

兩人攜手語,十里看山歸。

柳色早黃淺,水文新綠微。

風光向晚好,車馬近南稀。

機盡笑相顧,不驚鷗鷺飛。

“曲江”,在西安城南,爲遊覽聖地。“禁闈”,宮內。“下直”,在宮中當直結束,下班。

詩人結束在宮中的當直,恰逢立春日的風光,就騎着馬兒走出宮門。詩人與錢員外兩人攜手同行相語,不覺看遍了歸路旁邊的十里青山。 柳樹早就冒出淺黃色的新芽,河水剛剛盪漾出一點翠綠的波紋。 臨近傍晚的風光反而更美好了,此刻途上的車馬也像南郊那般稀少了。 這時候啊,多少心裏的念頭,都在相視一笑間消失殆盡了,也不曾驚擾飛起的鷗鷺。

詩人在立春日與友人同賞新春晚景,心情愉悅,表現了對新春美景的喜愛之情。

晚唐詩人羅隱 的《京中正月七日立春》,展現了立春的勃勃生機:

一二三四五六七,萬木生芽是今日。 

遠天歸雁拂雲飛,近水游魚迸冰出。

“人日”,即正月初七,傳說這天是人類的誕辰日,即人的生日,民間曾把這天叫做“人日”“人日節”或“人勝節”。

“一二三四五六七,萬木生芽是今日”,正月開始的一天,二天,三天,四天,五天,六天,七天,立春到了,萬木開始發芽的日子就是今天了。詩的開頭寫得很別緻,將正月初七前的七個日子依次列出,好似詩人從正月初一開始,每天數着日子,盼望立春快點到來,突出 了盼望春歸的急切心情。

“遠天歸雁拂雲飛,近水游魚迸冰出”,“遠天”,遙遠的天宇。“迸”,往外濺散。遠望,天邊的大雁在雲間裏飛去,近看,水中的魚破開冰面而蹦出。後三句從植物寫到動物,既有遠望,又有近觀,表現了春天來後,自然萬物的勃勃生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