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49:“至聖”什麼樣

《中庸》49:“至聖”什麼樣

唯天下至聖,爲能聰明睿知,足以有臨也;寬裕溫柔,足以有容也;發強剛毅,足以有執也;齊莊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別也。溥博淵泉,而時出之。溥博如天,淵泉如淵。見而民莫不敬,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說。是以聲名洋溢乎中國,施及蠻貊。舟車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載,日月所照,霜露所隊,凡有血氣者,莫不尊親,故曰配天。

天下唯有修習中庸之道到偉大聖明程度的人,能做到聰明才智足以居上位而臨下民;寬厚優裕、溫和柔順足以包容天下的人和事;奮發有爲、剛強堅毅足以操持決斷天下大事;莊重恭敬、處事中正,足以獲得民衆的尊敬;思路清晰,細辨明察足以分辨是非正邪。聖明偉大的人,他們的美德廣博而深厚,不時地顯現出來。他們美好的德性就像天空一樣廣闊,就像潭水一樣幽深。表現在儀容上,見到的民衆沒有不敬佩的;表現在言談上,聽聞的民衆沒有不信從的;表現在行動上,感受到的民衆沒有不中心欣悅的。所以偉大聖明者的美名蜚聲華夏,傳播到邊遠荒蠻之地。凡是藉助車、船可以抵達的所在,凡是藉助人力可以通達的空間,天所能覆蓋的,地所能承載的,太陽和月亮所能普照的,霜露所能降臨的,這些地方所有的有血氣生命的人,沒有不尊重和不親近他們的。所以說聖人的美德可以和天相配。

孔子以堯舜、文王、武王爲效法對象,以“天時”“水土”的天地之道爲行爲準則,被後世尊爲“大成至聖先師”。這個“至聖”,是有具體標準的。

一、聰明睿知,足以有臨

狹義上講,聰明睿知到可以做個尊居上位,君臨天下的人。廣義上講,聰明睿知是爲了“贊天地之化育”——協助天地化育萬物,也就是說,聰明睿知到可以化育萬物的程度。

《尚書·洪範》講“視曰明,聽曰聰,思曰睿。明作哲,聰作謀,睿作聖”,依照這一說法來推定“聰明睿知”,“聰”是無所不聞,聞人所未聞;明是無所不見,見人所未見;睿是思慮無不通,通人所未通;知是知人所知,知人所不知。

表面上看,是基因、天賦的客觀侷限,認真品咋,何嘗不是德性對於認知的激發與點燃。一個人能做到“聞人所未聞”“見人所未見”“通人所未通”“知人所不知”程度,恐怕絕不僅僅是基因、天賦之功。

聰明睿知到安居上位、君臨天下程度,是何等的聰明睿智呢?到化育萬物的程度,又該是怎樣的聰明睿智呢?

二、寬裕溫柔,足以有容

寬則不狹隘,裕則不較真,溫則不過冷、過熱,柔則不生硬。

寬裕溫柔到什麼程度呢?足以有所包容,足以無所不包容。聖人正是從有所包容逐步進化到無所不包容的至聖程度的。壁立萬仞,有容乃大,有多包容,便意味着格局有多大。

三、發強剛毅,足以有執

“發”是奮發,奮發則不懈怠;“強”是強健,強健則不畏縮;“剛”是剛強,剛強則不屈撓;“毅”是果毅,果毅則不廢斷。

發強剛毅到什麼程度呢?足以有所信持,不受外界誘惑,不爲他事所中斷。這個世界上永遠不缺在多個切口上淺嘗輒止的人,缺的常常是那些在某一個切口上掘進出超人深度的人。

四、齊莊中正,足以有敬

“齊”爲“齋”的通假字,取其誠敬純一之意;“莊”義端嚴;“中”爲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正”義不邪僻。

齊莊中正到足以贏得尊重的程度。

五、文理密察,足以有別

“文”是表現在外的美,“理”是內在的理性美,“密”極盡詳細、周到,“察”則是非明辨。

文理密察到足以區別細微的程度。

有學者認爲,寬裕溫柔強調“有容”,是講“仁”;發強剛毅強調“有執”,是講“義”;齊莊中正強調“有敬”,是講“禮”;文理密察強調“有別”,是講“智”。也就是說,“至聖”除了聰明睿智外,在仁、義、禮、智四端上也修爲到了至高境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