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老屋裏的記憶1.瀋陽三臺子的沈飛家屬院 瀋陽三臺子沈飛家屬院(1954年至1960年)

說起老屋,其實過去很多年裏,我們並沒有屬於自己的房子,那時候大家都是住在公家分配的房子裏,甚至屋子裏面的傢俱都不是自己的,包括牀和桌子都是公家的,屬於自己家的只是一些箱子和行李袋。一個地方住了久了,就會形成一份記憶,離開之後就有了一份牽掛,多了一份想念,時間久了還會增加一個心願,那就是總想着再過去看一看。

幾十年來,我們隨着父母走了許多地方,住過不同的房子,或長或短都曾留下許多的往日舊事,悲歡離合,歲月無情終將會磨平一切記憶的殘垣破壁,我就是想留下那些思念和記憶。

瀋陽三臺子沈飛家屬院(1954年至1960年)

這是我出生的地方,說實在的,我的記憶中對於那裏並沒有任何留痕。

父親是在1949年3月到解放區參加了革命,被分配到了瀋陽東北人民解放軍航空學校機務處第五廠,成爲那裏最早的一批工程技術幹部,他還擔任了工場長的職務,這裏就是後來的112廠,著名的沈飛。1952年7月,周恩來總理在中南海主持會議,決定將112廠從修理飛機變成製造飛機,並把112廠列爲國家第一個五年計劃蘇聯援助的156個重點工程之一。後來父親在一一二廠鉗焊車間擔任車間主任,那是一個有一千多人的大車間,生產的飛機零部件有上萬種。

1954年母親爲了和父親結婚,從上海鋼鐵三廠調到了瀋陽,在一一二廠生產總支任書記。他們是在1954年9月1日登記結婚。


沈飛家屬院位於瀋陽皇姑區三臺子,那裏有近三百座紅色的蘇式居民樓,是一座自成社會體系的航空城,裏面有成套完善的生活設施,學校、醫院、影院、文化宮、澡堂,飯店,商場,郵局,派出所,想要的一應俱全,工人們幾乎不用離開這裏,就可以滿足一切生活需求,人們在那裏可以完成從出生到死亡的人生全部過程。

我不知道我們家住在沈飛家屬院的哪一棟樓哪一套房,門牌號碼是多少,房間多大面積,是什麼戶型,我全都不知道。不過我知道我家是住在一樓,所有的印象都來自於當年的一些照片,1955年6月我出生在沈飛的職工醫院,後來我們姊妹四個都是在那裏出生的。

那時候爸爸媽媽的工作非常的忙,爸爸說結婚那天的晚上他還在工廠里加班。爲了照顧孩子,打我出生起,父親就把上海老家的保姆請到了瀋陽,她原來是我六叔叔的奶媽,爸爸叫她奶嬸,後來爲我們都跟着叫奶嬸。

1957年6月母親又生下了我的大妹妹, 母親生育了兩個孩子以後,爲了工作就準備做絕育手術,不想再生孩子了。當時的一一二廠黨委副書記賈素萍就勸母親不要急於絕育,那時候醫療條件並不好,孩子的死亡率還比較高,賈書記建議母親爲了保險再生一胎。

1958年那是一個全民激情燃燒的一年,中共中央提出的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大躍進和人民公社三面紅旗,"鼓足幹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席捲全國,整整一年時間,父親和母親都在農村下放勞動,進行艱苦的體力勞動鍛鍊。

下放勞動期間,母親又懷孕了,艱難困苦的生活環境,勞筋苦骨的體力勞動,對於懷孕的母親都是嚴峻的考驗。懷孕期間爲了胎兒的生長和爲生產準備,都需要充足的營養輸入,尤其母親這次懷的是雙胞胎。然而,在物資缺乏的農村,僅僅能夠保證的只是不餓肚子而已,沒有任何必須的營養食品。父親說,有一次母親想喫點東西,父親找來找去,只在房東那裏找到一根大蔥。

1958年11月12日母親生下來一對雙胞胎,先出來的是個女孩,後生的是個男孩。小名分別是小妹妹和小弟弟。這次在下放勞動期間的孕育,給母親的身體帶來很大的損害,長期的營養不良和超負荷的支出,母親患上了肝炎,並遷延不愈成爲慢性肝炎,後來轉爲肝硬化,70歲那年又是因爲肝癌離開了我們。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六歲以前的記憶基本上是一片空白,我也沒有列外。我知道瀋陽的冬天非常的冷,因爲爸爸媽媽都有厚厚的皮大衣,長長的皮手套,還有皮帽子,那裏面都是毛絨絨的羊毛。我們家裏的小孩牀,我們用的兒童車,滑冰穿的冰刀鞋,這些東西直到我們都長大了還都在,所以我知道那些都是從瀋陽搬過來的,可那都不算是記憶,我出生後在瀋陽的五年時光確實是一片空白。

1960年父親和母親調到河南新鄉,參加建設一座新的航空工廠,我們家搬離了瀋陽三臺子的沈飛家屬院,我再也沒有回去看過我出生的地方,聽說那裏的老房子都已經拆光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