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丨为什么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

人到中年,困惑依然很多,内心的冲突和焦虑依然很多。这个时候,学习是最好的解惑方式。于是乎,最近几天就开始学习相关课程。

如题,这便是我今天学习埃里克森人格八阶段理论之后一个最大的收获。


01什么是人格八阶段理论?

这个理论说得直白一点,就是把一个人的一生按照不同的年龄分成了8个阶段,在8个阶段,每个人内心和精神世界会有不同的冲突和矛盾,如果能够在相应的阶段从外界能够获得相应的积极的能量,那么这个人不断发展、成长为一个人格健全、各方面都很积极阳光的人。反之,如果在相应阶段,它从外界获得的是负面的能量,那么会对未来发展不利。

具体是怎样的呢?主要体现在如下一张图中:

那具体该怎么理解?

这里由于篇幅问题,这一部分放在后面的文章中在单独的去分析。今天重点想要解答标题中的这个疑问。


02为什么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

纵观上面这张图,你会发现,在这个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中,25岁以前的阶段,占了6个;这其中,6岁以前的占了3个阶段。由此你就会发现,为什么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

因为按照他的理论,在一个人一生的发展中,前面6年的养育在孩子的生命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换言之,很多时候六七岁时孩子形成的整个状态,会持续的影响他的一生。但现代社会,由于各种各样的忙碌,各种各样的压力,很多人习惯性地认为,在6岁之前的小孩什么都不懂,所以父母可以先忙自己的,可以把孩子丢给老人带,甚至于可以当甩手掌柜。但殊不知这样的行为,其实对孩子的成长,对于孩子性格的发育是不够好的。

不可否认的是,老人到了一定的年龄阶段,他的身体状况、精神状况,在带小孩的过程中明显会出现精力不济、力不从心。与之相对的是,这个时候的父母体力精力各方面更充沛。

当然,不得不承认,现在生存压力很大,很多时候自己不亲自带孩子并非不愿意,而更多的是生活所迫。但由此,我想要表达的是,如果父母想要更好的抚育孩子,一定要在孩子出生前做好准备,尽可能的想办法能够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期陪伴在身边,帮助其建立重要的信任感、意志力和价值感。

毕竟,父母对孩子的陪伴是有时间限度的。很多时候,前期在该付出该陪伴的时候父母给予的陪伴、抚养到位了,后期反而会更省事。但如果前期的照料不够到位,后期孩子叛逆期的时候,真的会出现父母想管都管不住的时候。

所以,当我今天看到这里,更有一种很复杂的情绪在:一方面,后悔自己学这方面的知识太晚了,如果再早点学,是不是可以更好的照料我的女儿;另一方面,又很庆幸,虽然此前没有学这方面的知识,但是从女儿出生开始到现在我一直坚持和老公亲自带孩子,6岁以前从未因为偷懒或者生活的压力而将其假手于老人。

说到底,孩子是自己的,父母的爱与陪伴是任何其他的爱与照料都无法取代的。


03人格八阶段理论给我们哪些启发?

埃里克森人格八阶段理论给我们哪些启发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有几点:

第一,做父母的要学习要成长,给予孩子的陪伴要及时,要充足,尤其是12岁以前的陪伴至关重要。

第二,青春期的孩子为什么容易叛逆。说到底是因为在这个阶段孩子出现了同一性对角色混乱的问题,这个时候同龄群体、身边的老师家长要能够帮助孩子建立起他对自我认识的同一性,从而强化他的忠诚和自信,否则就会激发他的冲突感,会愈加叛逆。

第三,孩子每个阶段的成长都要每个阶段的关注重点,就好像我们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生活重点一样,关键是活在当下,而不是总想着未来怎样。

第四,虽然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也是将我们的成长重点归因于童年期,但当我们习惯性的将我们现在的各种问题归因于童年的时候,也必须认识到的是,不是所有人都有病,而是所有人都有还可以继续改进的地方。

养育孩子是父母一生的重要课题,个人成长也是人一生的重要课题。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