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平氣和的一(2)班2.21

            做一個有趣的老師

      班裏的孩子們,對“幾千年前的古人寫的字”很有興趣。每次我說到甲骨文、小篆,在黑板上畫簡單的文字給他們看,都會有很多人願意聽。所以,我在設計的時候,也會挑選一些有意思的漢字演變,激發他們對學生字的興趣。

      爲了提升自己,我開始啃各種專業書。今天,我看到《聽,學生在說》這本案例中,提到了自己印象最深刻的老師們。其中,對一個很有方法的數學老師,學生是這樣回憶的——

      “範老師人長得不高但說話底氣十足,講數學,經常是野馬脫繮,收都收不住。每次上課學費按小時算,他每次都會唾沫橫飛地拖上半個小時的堂。他最擅長的教學方式就是把解題思路形象化,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也讓小學生更容易接受。比如七橋問題,這個問題的解題過程本來是用點來代替河岸和小島,用線來代替橋樑,也就是從具體變爲抽象,他卻拿來一個橡皮泥做好的模型,邊演示邊說:‘你們看,現在如果我把這個岸揉起來,團成一團,然後這個岸也團成一團,那我們的圖形是不是就可以變成這樣了?’本來抽象的解題方法又具體地展現在我們眼前了。再比如雞兔同籠問題,範老師教給我們吹哨法:‘現在想象一下,你們手裏有一個哨子,吹一下,雞和兔子就都擡起一隻腳,再吹一下,就又都擡起一隻腳。好,那雞就一屁股坐在地上了,剩下的腳全是兔子的,每隻兔子還有幾隻腳?對,兩隻,剩下的腳的數除以2,就是兔子的數量。’這樣一來,抽象的數學變成了具象的畫面,易懂易記,你看,我一直記到現在。”

      在小學階段,很多的孩子都是這樣先喜歡上了老師,再喜歡上了學科。對於小學生來說,想要課堂紀律好,習慣的培養很重要,老師的課上得足夠好也很重要。所以,教師應該做長流水,永遠在閱讀,永遠在思考。


          做一個不怕麻煩的老師

      最近,班裏面的作業上交率和二次訂正率直線上升,忘帶作業的“小迷糊”、寫錯本子的“小馬虎”、不寫作業的“小懶鬼”,都無所遁形。爲什麼?因爲我們班開始使用非常複雜的作業統計系統。每個孩子的每套作業本上一個專屬的二維碼,每天批改前先掃碼一遍查上交,批改後再把本子分成幾摞,統計“優秀”、“需訂正”、“未完成”的名單。最後,作業發放時,不合格的作業一個一個過關,過關時再掃碼改成“已訂正”。

      雨澤家長在QQ上跟我聊學習,我順手截圖孩子的作業上交訂正情況給她看,告訴她不用提醒交作業和訂正,但是要幫助孩子收書包。她好奇系統,問完我使用方法以後感慨:這樣,老師的工作量又加了不少啊!的確,不過,只要爲了孩子好,我還可以咬牙堅持一下。

      放學後,約兩個家庭聊天,制訂了21天的習慣幫扶措施,家長陪同讀書和聽寫,我負責鼓勵和督促。有個旁觀者加入,孩子們堅持下來的可能會高得多。爲了孩子的成長,家長不怕麻煩,我也不怕麻煩。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