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論語》1-1 行動帶來的改變

口頭上一直在說,“學而時習之”,是反覆操練,反覆練習、刻意練習。說實話還是停留在語言上,並沒有內化到具體的行動中,尤其是沒有體現在對自己生活、工作、思考的改變上。

一直很火的一句話:“看了那麼多書,懂了那麼多道理,仍然過不好這一生。”其實說的就是這種死讀書、只講道理不付諸實踐的人;對號入座的看,自己無疑屬於這個範疇。剖析自己要徹底,客觀的承認自己的問題,纔有勇氣去改變。

一直以來,自己屬於甩手掌櫃的角色;工作的出差說走就走,說回就回,缺少跟另一半的實時溝通,隔閡日益加深;進而導致雙向的不理解,家庭氣氛冷淡。人的天性總是善於指責別人和維護自己;不愉快從此加劇。

有意識的聽武志紅和陳海賢的心理學課程,學以致用的去求證,去解決、去了解她內心的真實想法,家庭的鬱結仍在,我深感束手無措。

此時我還沒有徹底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所在,還在反覆聽萬曉利《這一切沒那麼糟》掩耳盜鈴一樣的安慰自己。直到一天晚上失眠,產生非常抑鬱且可怕的想法。一直聽中島美嘉的《我也曾想過一了百了》不僅沒有受到鼓勵和感染,還總認爲自己是個超級受害者,被所有人歧視、虐待、逼迫.....在自我安慰和這種抑鬱情緒中反覆遊蕩....內心的消耗無端的影響着身邊的人。

那個時期的狀態就像極了日本作家池波正太郎《食桌情景》的樣子:在母親和妻子之間扮演“暴君”,依靠製造出他們之間共同的敵人,來改變家庭關係。不惜利用咆哮、叫囂、威脅、恐嚇等手段包裝自己的壞人形象。他在日記中對某頓飯誇張的大肆批評,而且目的是讓妻子偷看後改進。

同樣我也是無端的把所有責任都歸罪於妻兒老小,她們無奈、委屈、生氣、痛苦卻敢怒不敢言.....家庭氣氛進入惡性循環,而我絲毫沒有負罪感,把這一切歸罪於童年經歷。還經常用阿德勒那句話爲自己開脫: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同年。把自己的不幸歸罪於童年時期父母對自己的忽略;潛意識裏還有報復母親的情緒。

自己也知道,能夠控制情緒的人才能改變自己的人生;身邊的妻子就活生生的例子。岳父脾氣非常不好,妻子遺傳了岳父的脾氣,據說她小時候沒人敢惹,一哭就是一個下午,任誰勸都沒用,哭夠了自己就沒事了;誰惹了她,她一定要打回來,哪怕對方是小男孩,追到對方家裏也要打完...
就是這樣脾氣的女人,我們認識二十年中,情緒上沒有失控過,所有的爭吵她都是有理有據,邏輯清楚、觀點明確;反而我就像池波正太郎一樣肆無忌憚、莫名其妙的發怒,毫無知覺的破壞家庭氣氛,搞的每個人都不開心。

反觀妻子,她合理的控制自己的情緒,順帶着影響了家庭氛圍。岳父的脾氣不指望再有改觀,如果想家庭和諧,能做的只有讓自己去適應他,儘可能影響他不發脾氣。這些妻子做到了,她改變了自己,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同時也在影響着岳父岳母的生活。

這些內容自己都知道,可問題出在自己身上的時候,卻愚蠢到不自知。

一直到讀完《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一些章節的對話醍醐灌頂!
諮詢師蒼鷺問蛤蟆:“你還要爲自己的不快樂責怪別人多久?”


成年人要爲自己的行爲和情緒負責。
如果你爲自己負責,就會認識到你對自己是有主權的。因此你就知道自己有力量來改變處境,更重要的是有力量改變自己。


這是多麼痛的領悟!

擺脫依賴情緒,獨立的聽從自己內心的想法;徵求別人意見,做自己的決定。

能解決問題的書,就是好書。哪怕一本書中就是一個觀點或者一句話,足夠值了!
不僅要學,一定要用!用知識武裝頭腦,改變行動進而改變生活和命運。相信星星之火必定可以燎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