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教師編制、教師退出機制,這真的可行嗎?

最近關於取消教師編制,教師退出機制弄得沸沸揚揚,很多家長聽後都非常高興,認爲這樣可以清除教師隊伍裏的躺平派,讓每位老師都始終保持工作熱情,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可是如果我們仔細想想,這件事卻沒有這麼簡單。

首先,什麼樣的老師纔算好老師?什麼樣的老師纔是不稱職的老師?大家肯定會說,當然是認真工作的是好老師,那些不盡職盡責、師德敗壞的是不稱職的老師,這樣說其實是完全沒有錯的,可是問題就出在由誰來鑑定!由誰來決定哪個是不稱職的老師?

當然這樣的權力一般都是由學校的領導來決定的,這樣的話領導的權力將會無限地放大,很多人爲了討好領導,肯定會各種阿諛逢迎,各種送禮,這樣最終可能會導致逆向淘汰,把那些優秀的但不會搞人情世故的老師,全部淘汰掉,而把那些善於搞人情世故的老師留了下來。

而且,一旦取消編制,公立學校的優勢將會全方位地被私立學校碾壓,首先,私立學校的薪資就比公立高很多,並且私立學校不限制老師補課,而沒有了編制的公立學校,不但薪資低且有各種規則限制,這樣一來很多高學歷的人才,將會紛紛轉戰私立學校。

公立學校的師資力量將會大大削弱,想要接受良好的教育就要去私立學校,而私立學校的費用是極其昂貴的,對於普通人來說是無法承受的,那麼慢慢地就會形成兩極分化,富人將孩子送到私立學校,而窮人只能將孩子送到公立學校。

這樣富人和窮人孩子之間的差距將會徹底拉開,富人的孩子會有更大的概率去名校讀書,而窮人的孩子更多的則只能讀普通本科,更多的則是專科。等這兩類孩子步入社會後,他們之間的差距會更加地凸顯出來,那麼窮人改變命運將會變得越來越難,慢慢地就會形成階級固化。

所以,實行教師退出機制,取消教師編制踢出躺平老師,這一政策的初衷沒有任何錯誤,可是很多政策關鍵就在於執行,怎樣保障政策可以有效完整地落實,到基層的時候不變味不變質,這纔是重中之重。

而政策要原封不動的落實下去其實是非常難的,比如崇禎三年(1630)西北災荒,派下去十萬石糧食賑災,從京城出發的時候,就只剩下五萬,到地方時候,還剩下兩萬,分到下面,只剩一萬,實際領到的則僅僅是五千!

也就是說官員整整貪污了賑災的95%!上面制定的政策到基層已經變得面目全非,而古代在向百姓收稅的時候,各個地方的官吏則會層層加稅,最終導致農民無法活下去,慢慢地農民起義變開始風起雲湧,帝國也走向了終點。

很多時候上面的政策都是好的,可是由於下面的人不好好執行,導致很多有益的政策無法落實下去,所以,想要讓老師退出機制得以完美執行,就必須要加強監督,讓很多事情都公開化、透明化。

同時必須制定好評價的標準,最好是越詳細越好,不能簡單地由領導主觀地決斷,那樣很容易讓領導用這樣的手段進行剷除異己,最終導致老師羣體的“劣幣驅逐良幣”,致使事與願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