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们的一刹那

一刹那,是梵语的音译。
《仁王般若波罗蜜经》卷上:“九十刹那为一念,一念中一刹那经九百生灭。”
据说,一刹那就是0.018秒,比博尔特起跑反应时间都短。
这么短时间能干什么呢?就是做个决定!
今天说说历史上三位帝王一刹那做决定,用人的事。

我们站在现在,回看历史上这些帝王当年做的用人决定,可以倒推出做决定的原因。假如,我们处在当时的环境中,我们面对同样的问题,该如何抉择呢?历史没有假如,我们只有结合历史,回到当时,看看发生过什么。

第一位:春秋战国时期的魏惠王
商鞅刚出道的时候,给魏相公叔痤做助理。几年间,公叔痤了解到商鞅绝非池中之物,就想把商鞅推荐给魏惠王。公叔痤也是爱才,可总是很不凑巧,找不到合适机会。公叔痤身染重疾,距大去之期不远,魏惠王上门探望;公叔痤赶紧推荐商鞅接替自己的位置,魏惠王一看商鞅就是一个毛头小伙,也没啥名气,很不以为然。公叔痤屏退左右,告诉魏惠王,如果不能用商鞅就杀掉他,切不可让商鞅离开魏国,魏惠王爽快答应。

公叔痤死后,商鞅失业。魏惠王没有理会公叔痤的告诫,既没有用商鞅、也没有杀商鞅,商鞅抽冷子跑去给秦孝公打工。后来秦国的商鞅变法取得巨大成功。商鞅亲帅大军击败魏国,逼迫魏惠王割地迁都。魏惠王想起公叔痤的话,后悔的肠子都断了。

第二位:三国曹操;准确的说他是儿子曹丕称帝追认的帝王。老曹在那个年代,功勋卓著一代枭雄,无冕之王而已。他对任何人都不信任,他脑门上永远写着“猜疑”。虽然如此,但他还是有足够的人格魅力吸引着天下英雄投奔他。他对所有人都是在怀疑中使用,包括对自己的儿子们;他的多疑没有造成下属对他的离心离德,而是心甘情愿的拜服在他麾下。这是大领导的基本手段,更是领导魅力的具体体现。

第三位:唐太宗李世民;
贞观初年,有人上书,请求清除奸佞的臣子。
太宗问:我的大臣都是贤臣,你知道谁是小人吗?
上书者回答:我居住民间不知道谁是佞臣,请陛下假装发怒,以此试探群臣。不惧陛下雷霆之怒还能直言进谏的就是正直的人,逢迎陛下谄媚顺从的就是小人。

太宗对封德彝说:我是朝政的源头,臣民就是水流;黄帝自己做欺诈的事,却让臣民们行为诚挚,这是没有道理的。魏武帝常做诡诈的事,我很鄙视他。

唐太宗执政的“以史为鉴”,以身作则给后世形成了非常好的榜样作用。

回到历史中,如果三位帝王穿越看到事件的结果;在当时做决断的一刹那,他们会有其他选择吗?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