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教育紀事| 找尋逝去的時光1

木心先生說:保存葡萄最好的方式是把葡萄變爲酒,保存歲月最好的方式是把歲月變成詩篇和畫卷。————題記入學面試小學校位於村子西南角,學校只有一排平房,共12間,每三間一個年級,另有一個年級教室設在東南角的三間老房子中。學校沒有圍牆,東邊自南向

原创 故鄉味道|1餶飵

故鄉位於縣內偏遠的東北鄉,這是一個叫雷子埠的魯北小村莊。兒時的故鄉,她普通、偏僻、封閉,她純樸、厚道、善良。離開故鄉已近三十年,但對她的情感卻愈加情誼綿長。有人說,世界上唯一一種違反物理學的磁場定律的東西,就是對故鄉的感情。時間愈長,距離愈

原创 如何集體備課、一課一研?

一、計劃要包括:時間、內容、主持/主備、課時內容及時間安排。二、研討內容1、讀研教材一是讀,讀出懂和不懂得內容。二是研,探究突破難點、疑點、重點、易錯易混點。2、典題研討好的試題應該能夠使人產生“頓悟”,使人在知識點的理解和運用上,有豁然開

原创 如何學好我教授的這門課?

教與學皆有法,但無定法。綜合學科的認知規律,本人所教學科的特點,本人的教學習慣,特做如下總結:一、以點概面。即核心知識點、主要內容和知識體系。這即是一課或一章內容形式上的排列組合,也有具體內容的準確、全面的理解,更有知識點之間內在關係的深刻

原创 教育紀事|找尋逝去的時光3

木心先生說:保存葡萄最好的方式是把葡萄變爲酒,保存歲月最好的方式是把歲月變成詩篇和畫卷。————題記公車上書高三一開始,班級老師大調整,換了班主任,也換了語數兩大科老師。原來班主任代數學,民師出身,後又考上師範,畢業後在一鄉鎮中學教數學。我

原创 關於學科學習的幾點建議

班級重新按成績調整,應該是有利於班級管理,更有利於分層教學的實施。由於班內學生來自原來的不同班級,學科教學也涉及多個組內教師,在教學思路、課堂風格、教學習慣等方面存在差異在所難免,所以第一節課先從總體上就學科特點、教學思路、學習要求做了一一

原创 悠悠鄉愁寄古槐

元末,除了兵亂之外,水、旱、蝗、疫連年不斷,黃、淮多次決口氾濫,天災人禍致使中原一帶民不聊生,人煙稀少,土地荒蕪。明朝初年,由於中原一帶“人力不至,久至荒蕪”,“積骸成丘,居民鮮少”,勞動力嚴重不足,土地大片荒蕪,致使人糧劇減,財政收入不足

原创 鄉居筆記|21 叔

每年和叔的見面,除了過年,就是清明節和十月初一的寒衣節。這時,他都要騎着電動三輪車,從現居的村子來到我們村,給我去世的二爺爺二奶奶上墳,風雨無阻,虔誠而又莊重。叔和我是未出五服的宗親,關係緊密;但叔和我並沒有血緣關係,這與我們家族的不尋常經

原创 教育紀事| 找尋逝去的時光

入學面試小學校位於村子西南角,學校只有一排平房,共12間,每三間一個年級,另有一個年級教室設在東南角的三間老房子中。學校沒有圍牆,東邊自南向北種了一排樹,好像是梧桐,也有楊樹。一年級入學當天,記得是大人領着,到老師哪兒報上姓名和年齡,就算入

原创 鄉居筆記|20 母親的教育

母親離開我馬上就22年了,但她卻從沒離開過我的生活,她的音容笑貌,她的言傳身教,無時無刻不在影響着我。這麼多年來,她的爲人處世之道與我,早已經沉澱於血液裏面,呈現於日常行爲之中,正所謂: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兒時,生活中母親非常注重對我們進行

原创 鄉居筆記|19 喂不熟的狗

坊間常用“喂不熟的狗”比喻沒有良心的人。現在,我在生活中確實遇上了一條這樣的狗。我家那隻懂事的狗狗走了之後,我又從同學的朋友哪兒要來一條小黑狗。當時內心非常迫切,有現實的需要,更是對失去愛狗後的一種心靈的補償。剛帶回家時,看它一副害怕的樣子

原创 鄉居筆記|18 致鄉居歲月

不知不覺中,回鄉的日子斷斷續續已有一年。在這平凡而又不尋常的四季輪迴中,我們經歷了別樣的晝夜交替;感悟到了依然的世態炎涼;收穫了心靈的接續成長;真真切切體會到了“凡事皆修行”。鄉居一年來,雖是迴歸故里,實則感受全新的一種生活,其新是新在內裏

原创 鄉居筆記|17 甜石榴酸石榴

我家的屋後,是一條東西街,街的對過是老七老八的家。他們家院裏有三棵果樹,一棵是長在南牆根下的棗樹,另外兩棵是正房西頭窗戶下的兩棵石榴樹,其中一棵是開黃花的甜石榴,另一棵是開紅花的酸石榴。老七老八是親哥倆,都是獨身。獨身的原因不是人品問題,也

原创 鄉居筆記| 16 老棗樹

如果有地方,我一定會載一棵棗樹,以紀念我去世多年的爺爺。爺爺之於我,直接而又確切的印象並不多,除了我兩歲前給他送葡萄的情景,就是他剛剛去世時靜靜躺在那裏,一如往常平靜、安詳地睡着了一般。但爺爺栽下的那棵棗樹,確實伴隨着我迎來一個個春夏秋冬,

原创 一溜五雷埠

立村在廣饒縣東部地區,稻莊鎮和大碼頭鎮交界處,有一簇村落,共7個行政村,坊間統稱“一溜五雷埠”。由於元末明初的天災和人禍,導致山東等地人口驟減,生產受損,稅收等影響嚴重。爲了改變這種狀況,從明洪武到永樂年間,先後有多次大的移民。據任氏譜牒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