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評《人工智能簡史》:人工智能是目的還是工具?

人工智能從提出到全面進駐人類日常生活的各個領域,時間跨度不過六十餘年。而且人們仍對其寄於極高的期望,認爲人工智能總有一天會徹底改變我們的生活。人工智能對人類的影響無論在深度還是廣度上應該是其他科學制成品無法匹敵的,因爲其他科學制成品無非是輔

原创 知識傳播、課程設置與教育

一種知識系統能夠以國家的意志在社會中傳播是一件極其不容易的事情,也是一件極爲偶然的事情,尤其當它沒有實際的用途時。然而,是否具有實際用途並不是知識能否在社羣中傳播的必要條件。在人類歷史上,有許多沒有實際用途的知識大肆傳播,而有實際用途的知識

原创 科學和哲學本是一家,奈何我們要區別對待呢?

近千份卷子的批改工作總算告一段落,雖然之後學生的反饋可能影響到成績修改,甚至影響到年終獎分發,但在提交成績的那一瞬間,近二週的焦慮的心情總算是落地了。在這之前,也就是在批改考卷途中,一個問題常常浮現在我腦中,那就是理工科學生學習文史哲課程的

原创 佔個坑更新

在實際上課中,也存在一些問題。1. 整體邏輯脈絡還有待進一步熟悉;2. 知識點的詳略還得設計;3. 和當下社會現實結合不夠,使得理論講解過於空洞,學生很容易分散注意力。內容生動有趣、深入淺出、專業和易懂齊飛,牢牢控制學生45分鐘的注意力,那

原创 生命究竟是什麼?機械和能動性的衝突與聯姻(I)

近代科學革命以天文學爲突破口,以低速運動的物體的力學系統爲收官之作,爲人們構築起了科學的經典形象,那就是以機械裝置來類比宇宙萬事萬物的運行,而科學研究的目的就是找到類似於實現鐘錶記時功能的內部的機械裝置(簡稱機制),以解釋自然現象。齒輪、彈

原创 生命究竟是什麼?機械和能動性的衝突與聯姻(III)

在前五章中,作者勾勒了一幅生命被動的機械觀和主動的機械觀相互爭論的歷史圖景。隨着生理學、解剖學以及博物學的迅猛發展,人們對生命現象的認識不再侷限於基本的生理結構,而開始深入到生命個體的發育以及物種的歷史演化,在這兩方面也形成了類似的觀點衝突

原创 生命究竟是什麼?機械和能動性的衝突與聯姻(II)

在上文中,我們討論了這本書的導言內容,提到了生物機械觀的兩種形態,也是被動機械觀和能動性機械觀(生命究竟是什麼?機械和能動性的衝突與聯姻(I) ),接下來,我將繼續總結每一章節的內容。在第一章《花園裏的機械》,作者揭示了一個與常識完全不同的

原创 可解釋的人工智能:說得清,道得明,信得過

近年來,可解釋的人工智能(Explainable AI)逐漸成爲學界討論的熱門話題。話題的中心是可解釋性,這表明人們開始不滿足人工智能的應用,而開始追問人工智能爲什麼那麼成功,或者爲什麼在某些場景下做出錯誤決策。隨着人工智能的廣泛應用,理解

原创 社會合作、搭順風車和制度保障

自從人類進入規模化羣居生活,有一件事一直是羣居生活所要防備的,那就是搭順風車現象。大規模的社會合作能夠產生比相同的個體但零散勞作多得多的產品,這是基於勞動分工和專業化所帶來的額外優勢。但是這就爲搭順風車的個體營造了偷懶的空間。雖然搭順風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