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路用得上的商學課--經濟形態(第26-28章)

第26章 共享經濟

一、超豪華的民宿。

老路有個愛好:自己揹着包,去世界各地旅行。在美國求學期間,我走遍了美東、美南、美西,還順便去了趟墨西哥。但無論我走到哪裏,幾乎都會選擇住在Airbnb的民宿裏。

有一次,我到達拉斯旅行。剛下飛機,就看見一個白頭髮老爺爺,開着一輛不知道什麼牌子的加長版豪華車把我接到他家。入住之後,我震驚了,但在解釋爲什麼震驚之前,我得先說一下這個房子的價格:60多美金一晚,覈算成人民幣也就是300多元。爲什麼震驚呢?整個房子,儼然是半個古堡。臥室的那個牀,根本不是牀,一面牆上全是書,老爺爺按了一個按鈕,推出兩扇玻璃牆,把書擋住,然後整個書架開始往下倒,書架的背面就是我住的牀。老奶奶帶我到廚房,指着滿滿一面牆的食物告訴我:“小夥子,你隨便吃。”我偷偷算了一下,隨便拿兩包吃的,60美金就回本了。爺爺奶奶給我配了兩個保姆,這兩個保姆,可不是公用的,是專門服務我一個人的。晚上,爺爺奶奶拉着我在客廳聊天,整個客廳大得甚至有點陰森恐怖。說實話,我雖然見識有限,但是酒店還是住過不少的,五星、六星酒店的豪華程度,跟這個房子比起來,那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第二天早上,老爺爺開着那輛不知道什麼牌子的加長版豪華車,把我送到機場,臨走的時候跟我說:“小夥子,請給我們一個五星好評。“

當然,這是個特例,不是每一個Airbnb的房子都這麼誇張。那什麼是Airbnb?Airbnb是現在全球最大的共享經濟民宿短租平臺,最新的估值超過310億美金,幾乎是希爾頓酒店集團市值的兩倍。而希爾頓,是全球最大的酒店集團。你想,希爾頓集團,有多少固定資產,而Airbnb,據說沒有一處自己的房產。

二、共享經濟的本質。

那什麼是共享經濟呢?作家Rachel Botsman在一次演講中提出了這個概念,當時叫做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也就是協同消費,這是共享經濟(Sharing Economy)的原型,在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被稱作分享經濟。

共享經濟的本質,是租賃。不同在於,共享經濟是藉助互聯網,將所有資源、供給和需求打散,在一個數字化的環境下重新匹配,讓最合適的供給和最合適的需求,重新高效匹配在一起。比如,我有兩個房子,我把其中一個租出去;我有兩部車子,我把其中一部租出去;我有兩個老婆,我儘量不讓警察抓到我……

一句話理解共享經濟:在一個數字化的環境下,讓最合適的供給和最合適的需求,重新高效匹配在一起。

三個關鍵概念支撐了共享經濟的繁榮:第一個,產消者,也就是生產者即消費者;第二個,U盤化生存,即插即用,自由共享;第三個,增量價值,無內耗,創造價值。

有人說共享單車,比如摩拜和ofo,嚴格意義上不屬於共享經濟,應該定義爲分時租賃,這個觀點,你同意嗎?爲什麼?

第27章 社羣經濟

介紹: 吳曉波爲什麼講“人+連接”?—— 社羣經濟

一、什麼是社羣?

2016年,著名財經作家吳曉波老師發表了一篇文章:《我所理解的社羣經濟》。這篇文章把社羣定義爲一種基於互聯網的新型人際關係。你會發現,現實生活中,小孩子們願意跟志趣相投的小夥伴瘋瘋鬧鬧,我們成年人則酒逢知己千杯少。一個人可能生活在不同的社羣裏:喜歡旅行的人在一個社羣,喜歡籃球的人在一個社羣,喜歡投資自己的人在一個社羣,年薪百萬的人在一個社羣。一個有價值的社羣,不但能給你更廣的人脈,更能讓你有存在感、歸屬感、身份認同感。事實上,如果你仔細思考,人類上下5000年的歷史中,從來不乏偉大的社羣,比如宗教。

二、社羣的商業變現之路:社羣很好理解,那什麼是社羣經濟?

你有沒有感覺到,移動互聯時代,產品與消費者之間不再是單純的功能上的連接,消費者開始更加在意附着在產品功能之上的口碑、文化、逼格、魅力人格等靈魂性的東西,從而建立情感上的無縫信任和連接,並基於此和一羣有共同興趣、認知、價值觀的用戶抱成團,發生羣蜂效應,在一起互動、交流、協作、感染,對產品品牌本身產生“反哺”的價值關係。這種建立在產品與粉絲羣體之間的信任連接加價值反哺所共同作用形成的自組織、自運轉、自循環的經濟形態,我們稱之爲社羣經濟。

事實上,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把社羣看作商業變現的重要手段。舉個例子,2013年成立的樊登讀書會,據說至今已有超過170萬個會員,憑藉一年365天,1天1元錢的會員費,年收入就能輕鬆過億。面向讀書會這個社羣,樊登提供的不僅是一年50本書的伴讀服務,更多的是各地讀書會上,會員之間的互動,包括講座、學習趴、筆記漂流、書籍交換等等。這也是爲什麼,好的社羣一定是自組織、自運轉、自循環的。

回到開篇那個問題,你可能覺得今天的課程聽得雲裏霧裏,想問老路爲什麼不把它說的簡單一點?因爲在我的理解,社羣商業本質上是“人的商業”,也因此,我希望在100天課程的這個階段,提綱挈領地提出一些有深度的概念,在日後的每一天裏逐一闡述。在整個100天課程結束之後,你再回來聽這一段內容,相信你會對“人的商業”這四個字,有更深的理解。

一句話理解社羣經濟:構築自己的核心內容,並儘量把連接的成本降爲零。

看懂社羣經濟,你可以記住這三個概念:第一,內容:一切產品皆媒體;第二,社羣:一切連接皆渠道;第三,商業:一切參與皆體驗。

有人說,你跟什麼樣的人在一起,你就是什麼樣的人。這個觀點,你同意嗎?

第28章 網紅經濟

介紹: 一人我飲酒醉,兩眼是獨相隨 —— 網紅經濟

一、網紅的前世今生

2016年,有一個女生火了,這個集美貌與才華於一身的女子papi醬,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兒響叮噹之勢,坐上了年度網紅的頭把交椅。先是獲得了真格基金、邏輯思維等機構1200萬元的投資,隨後首個貼片廣告便賣出了2200萬元的高價。

縱觀互聯網時代,其實網紅經濟,從沒停止過,我帶你簡單回顧一下。網紅1.0時代,是在天涯、貓撲、榕樹下火起來的安妮寶貝、痞子蔡、南派三叔等等,那個時候主要玩的是文字。我小的時候,就是痞子蔡的鐵粉,還記得他的第一篇小說是《第一次的親密接觸》,你可能也看過這個故事。剛開始沒有書,我是用打印機打出厚厚的一摞紙看完的,輕舞飛揚死的時候,我哭得那叫一個傷心,把一厚摞打印紙都溼透了。到了2.0時代,有圖有真相了,鳳姐、芙蓉姐姐、奶茶妹妹大行其道。網紅3.0時代,是以段子手、電商模特、知名ID爲主的短視頻配合圖文的時代,比如薛之謙、張大奕、羅胖等等。網紅4.0,便產自於這兩年最火的直播行業。前兩天老路路過一個包子鋪,賣包子的小夥嘴裏唸唸有詞:“一人我飲酒醉,兩眼是獨相隨”。
這裏,老路要教你一個喊麥的技巧,就是活用“你、我、這、那”這四個字。比如有一首古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如何用直播喊麥的形式演繹呢?請跟我一起:”鋤禾我日當午,汗滴這禾下土,誰知那盤中餐,粒粒他皆辛苦。“

二、顛覆傳統的網紅經濟

你有沒有發現,曾幾何時,但凡明星,都是銀幕之上、舞臺之前被塑造出來的完美形象。而在當下這個注意力稀缺的移動互聯時代,人們更接受的卻是網紅身上所凸顯出的真實與貼近,俗稱“接地氣”。以往,運動員接受採訪,一般就是“感謝領導”、“感謝國家”,誰會感謝洪荒之力呢?這是一種我們原先並不熟悉的個體表達,無需判斷對還是不對,只需拿來娛樂消遣。互聯網讓“追星”的權利天平發生了傾斜,用戶開始有能力自己生產內容,自主消費內容,甚至圍繞網紅形成了一個生機勃發的全新產業鏈,這就是所謂的“網紅經濟”。

你可能也看到了,網紅經濟帶火了花椒、映客、一直播,也救活了微博、美拍和陌陌,還成就了“快手”的彎道超車。這個市場不僅僅屬於草根:比如董明珠姐姐動不動就上個開機畫面,比如王健林大大時不時來個小目標,再比如大洋彼岸的特朗普,每天在推特上刷存在感。到今天,仍然有很多人認爲,特朗普之所以能夠打敗希拉里,就是因爲他更懂得網紅經濟。

一句直播喊麥,幫你記住網紅經濟:一人我飲酒醉,兩眼是獨相隨。

要想當網紅,我們得想清楚:第一,爲什麼要當網紅——因爲人的品牌更有溫度,人的故事更好講;第二,怎麼當網紅——一個詞是爆,即鮮明的話題點。“爆”的反義詞是“平”,你說什麼都是對的,邏輯特別嚴謹,左右逢源,正反觀點都被你一個人說了,這就叫不爆,反而沒什麼人關注你。一個詞是刷,就是持續的曝光度,他決定了網紅的生命週期,怎麼樣才能刷呢?參考四個詞:獨特風格,極端顏值,故事構建,積極互動;第三,當網紅怎麼賺錢——你可以接廣告,也可以做網紅電商等等。

有人說,有些網紅歷久彌新,有些網紅瞬間過氣,這中間,只隔着一個“認知”的距離。這個觀點,你同意嗎?

 

如果你對該課程感興趣,微信掃描以下二維碼,開啓學習之旅,投資自己,每天只要1塊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