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昆經濟學原理》書中術語詳解2

實物轉移支付(in-kind transfers) 以物品和勞務而不是以現金形式給予窮人的轉移支付。

轉移支付(transfer payment) 又稱無償支出,它主要是指各級政府之間爲解決財政失衡而通過一定的形式和途徑轉移財政資金的活動,是用以補充公共物品而提供的一種無償支出,是政府財政資金的單方面的無償轉移,體現的是非市場性的分配關係。是二級分配的一種手段。轉移支付是一種平衡經濟發展水平和解決貧富差距的財務方法,包括政府的轉移支付、企業的轉移支付和政府間的轉移支付。

外部激勵(internalizing the externality) 改變激勵,以使人民考慮自己行爲的外部性。

生命週期(life cycle) 在人的一生中有規律的收入變動形式。

邊際成本(marginal cost) 額外一單位產量所引起的總成本的增加。

邊際收益(marginal revenue) 增加一單位銷售量引起的總收益變動。

市場失靈(market failure) 市場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資源的情況。

最大最小原則(maxmin criterion) 認爲政府的目標應該是使社會上狀況最差的人的福利最大化。

中值選民定理(median voter theorem) 一個數學結論,表明如果要選民沿着一條線選一個點,而且,每個選民都想選離他最近的點,那多數原則選出中值選民最偏好的點。

微觀經濟學(microeconomics) 研究企業和家庭如何做出決策,以及他們在市場上如何相互交易。

道德風險(moral hazard) 一個沒有受到完全監督的人從事不誠實或不合意行爲的傾向。

納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 相互作用的經濟主體在假定所有其他主體所選策略爲既定的情況下選擇自己最優策略的狀態。

負所得稅(negative income tax) 向高收入家庭徵稅並給低收入家庭轉移支付的稅制。

寡頭(oligopoly) 只有少數幾個賣着提供相似或相同產品的市場結構。

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 爲了得到某東西必須放棄的 成本。

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 兩個被捕的囚徒之間的一種特殊“博弈”,說明爲什麼在對合作雙方都有利時,保持合作也是困難的。

生產者剩餘(producer surplus) 賣着出售一種物品得到的量減去其生產成本。

生產可能性邊界(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frontier) 表示在可得到的生產要素與生產技術既定,一個經濟所能生產的產品的各種組合的圖形。

累進稅(progressive tax) 高收入納稅人繳納的稅收在收入中的比例高於低收入納稅人的稅收。

公地悲劇(tragedy of the Commons) 一個寓言,說明從整個社會的角度來看,爲什麼公有資源的使用大於合意的水平。

公地作爲一項資源或財產有許多擁有者,他們中的每一個都有使用權,但沒有權利阻止其他人使用,而每一個人都傾向於過度使用,從而造成資源的枯竭。過度砍伐的森林、過度捕撈的漁業資源及污染嚴重的河流和空氣,都是“公地悲劇”的典型例子。之所以叫悲劇,是因爲每個當事人都知道資源將由於過度使用而枯竭,但每個人對阻止事態的繼續惡化都感到無能爲力。而且都抱着“及時撈一把”的心態加劇事態的惡化。公共物品因產權難以界定而被競爭性地過度使用或侵佔是必然的結果。這一個概念經常運用在區域經濟學,跨邊界資源管理等學術領域。

效用(utility) 衡量幸福或滿足程度的指標。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