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丹的1234投資策略

馬上要過年了,是時候做一波總結了~~~

1、回顧一下我的投資經歷

  • 2006年開始購買第一隻基金和股票,先賺後賠,那會兒本金少,虧得不多
  • 2011年又買了一段時間股票,這次掙了一些,由於本錢少,掙得也少,但是市場低迷,半年就沒玩了
  • 2012年網上投P2P網貸,小賺,怕風險太大幾個月之後撤了
  • 2013年參與民間放貸,年化30%,到現在本都沒收回來,當然利息早斷了
  • 2015年又開始買基金股票,先賺後賠,這次投入多虧損就比較多了,暫時就不敢碰了

這段經歷用一個詞可以概括

韭菜

2、我的學習過程

那麼普通人是不是就不能投資了呢?

當然不是,基本原則是不懂不投。想投又不懂,那就學吧。

2017年偶然看到了豆瓣三公子和水湄物語的文章、書籍,對我影響很大。

也明白了我投資失敗的必然性,因爲我完全不懂投資理財,也沒主動去學過,全靠運氣,沒有什麼能一直運氣很好的。

李笑來老師提出了投資中最重要的三個因素:

智慧 > 時限 > 資金

具備投資的智慧是第一位的,所以我從2017年中開始學習和實踐投資理財的知識並實踐。

我學習理財的過程
- 在分答聽“三公子”、“銀行螺絲釘”等大V的課程,熟悉了存款、指數基金定投等操作
- 在知筆墨看李笑來的七年就是一輩子、投資理財認知文章,提升財商
- 在網易雲課堂學習“簡七理財”的系統化課程,對各類投資品,配置思路有了認識,開始建立自己的知識框架
- 在網易公開課上學習了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席勒的“市場金融學”課程,瞭解了正規的經濟學是怎麼樣的,概率的應用
- 在雪球上學習了方丈、唐朝等對股票、財務的思考邏輯、選股思路。
- 在京東上買了不少好書來看,比如《漫步華爾街》《黑天鵝》《財務自由之路》等

我一邊學習一邊重新開始,從調整記錄每月的收支、固定存款、從餘額寶到指數基金、再到股票,完成了個人資產的配置。投資了半年,到2017年12月31日,資產總收益11%(包含被餘額寶拉平的)。基本找到投資理財的感覺了,我知道自己每一筆投資的邏輯,當然時間還短,還需要繼續驗證,繼續迭代。

3、投資中最重要的策略

通過對各類大V思路的總結歸納,加上我自己的一點實踐,我認爲投資中最可行的三點策略:
- 定投。長期趨勢是可以預測的,短期是無法預測的,定投能平滑風險。
- 配置。雞蛋不放在一個籃子裏,這是生活中最樸實的道理,分散投資是降低風險最大的保障。
- 開源。只有源源不斷的穩定收入,才能確保前面兩條,同時加速投資的收益。

4、我的資產配置

2018年,區塊鏈的火熱,資產配置中加入了虛擬幣。
當前主要配置如下:

品類 佔比 策略 期望
現金 10% 餘額寶 3%
基金 40% 定投指數基金 15%
股票 30% 逢低買入行業龍頭 25%
加密幣 20% 定投基礎幣 200%

注意:我的配置屬於高風險的,不能隨意模仿

下面具體說一下各類資產投資的邏輯

4.1、現金

現金無疑是我們生活的保障,我這兒只准備了10%,有點少。

原因很簡單,我所有的投資金額,是排除了以下幾項的。
- 日常生活開支。比如房貸、生活費用、娃兒奶粉等。
- 近期大件支出。比如娃兒的學費、計劃換手機等
- 家庭保險。比如意外險、重疾險等

我這兒的現金準確的說是應急準備金,可以用來家庭應急,也可以用來加倉。

這部分資金放那兒呢?

當然是大部分放餘額寶,畢竟還有點利息,少量放銀行卡,有時候也需要點現金。

4.2、基金

基金是我整個配置裏面最核心的,佔比最多,起到維持自己穩定的作用。

這部分我主要的投資原則是一個 “穩”
- 只投指數基金,完全放棄主動基金
- 分散市場,以A股指數爲主,也投港股和美股指數。
- 定投策略,每兩週定投一次。
- 用蛋卷策略,進一步分散風險
- 集中策略,只投了3只,避免太分散影響收益

注意:按通常的基金配置策略都是需要購買債券進行對衝,我這兒之所以沒有單獨購買,是因爲的三隻定投策略中有一只是會自動按行情分散投指數和債券的,還有一隻是根據市場趨勢會自動把當前指數基金轉換爲債券的。

4.3、股票

股票是一個高增長的投資品,但是我不懂市場,也不會分析公司。雖然學了一點財務知識,但是完全不足以進行這種難度的判斷。

怎麼辦

總還得投點撒,我找到三個辦法

方法一:雪球老闆方三文給出的建議

普通人不具備解讀市場、選擇股票的能力,但是對他所在的行業,他自己所在的公司,他可能比大多數專家都懂,所以投資自己熟悉的公司是可行。

方法二:李笑來給出的GAFATA投資策略

在互聯網迅猛發展的這些年裏,有幾個公司成爲了巨頭,它們就是GAFATA
- G(Google)
- A(Amazon)
- F(Facebook)
- A(Apple)
- T(Tencent)
- A(Alibaba)

這六家公司構成了互聯網世界的大部分基礎設施,是最大不過的白馬,只需要持續定投就可以了。

方法三:學“三公子”抄各路大V的作業

雪球上還是很多牛人,他們很多都有實盤記錄,從中選取幾隻,然後在根據自己的配置和邏輯進行選擇

綜合這三種方法,我也很快就選出了自己的配置:
- 我所在行業龍頭,比較熟悉,這就有一隻了
- 我工作過的公司,比較熟悉,成長性也可以,又有一隻了
- GAFATA裏面比較好投的就 T,我有港股賬戶,這就又一隻了
- 直接從三公子抄的作業裏,再抄一隻就夠了

就靠着這種方式我很快湊齊了需要的股票,

4.4、加密幣

區塊鏈技術得到了各國的承認和推動,這是大趨勢。而加密貨幣卻遭遇諸多周折,但不會改變這種成長趨勢。

加密貨幣的投資和股票投資的方式是相似的,你可以把每種加密貨幣當做一家公司來考慮。

雖然很多人以此投機,我仍然把它當做一項投資,我希望它是黑天鵝,但是也能承受完全損失的風險

當前加密幣有幾個特點:

  • 處於蠻荒時期,缺少監管,相應的也有更多賺錢的機會
  • 加密貨幣80%以上都是劣質幣,那麼具備相應的選擇能力就很重要
  • 加密貨幣的週期更短,波動遠遠大於股票,必須要有一個大心臟

對於加密貨幣,也是接觸初期,已經交了一些學費,但是我功課補得比較快,很快又回來了,投資原則:

  • 以基礎鏈貨幣爲主,比如BTC、ETH、EOS,建立底倉
  • 每月固定金額轉換爲電子貨幣,然後按周定投
  • 買入賣出都以階梯掛單,不做梭哈
  • 以少量資金參與ico,每次不超過2個ETH
  • 搬磚和斷線對衝在現階段是可行了,看精力少量參與
  • 操作策略上,佛系投資,少看少動

4.5、資產再平衡

這是很重要的一步,可以進一步提高我們的收益。

這裏有兩個重要的前提

  • 你配置的是優質的資產
  • 你相信市場週期是週期變化的

資產配置做好以後,隨着時間的推移,資產價格漲漲跌跌,會偏離原來的配比。

比如原來股票佔3o%,因爲股市狂跌,佔比降到20%,而其他資產則從70%上升到80%,這個時候應該怎麼做呢?

應該把其他資產賣掉1o%,買人股票,使股票的佔比恢復到30%。

這可以叫作追跌殺漲,對,是追跌殺漲,而不是追漲殺跌。

如果恰當地應用追跌殺漲,長期來看,可以在平均回報率的基礎上,再獲得一部分收益,從而在整體上獲得超額收益,實現跑贏大盤的目的。

“資產配置+再平衡”一直是基金等大型機構的操作手法,但萬變不離其中,可以把自己當做微型基金,用ETF做好資產配置,再按市值漲跌完成再平衡,不過這個資產配置必須是長期的,要考慮持有10~20年。

注意:這個再平衡過程不用考慮“加密幣”,因爲它的變化週期太快,波動幅度太大。

5、加速投資的收益

我們投資理財的目的當然是很明確的

實現財富自由

什麼是財富自由

所謂“個人財富自由”,是指某個人再也不用爲了滿足生活必須而出售自己的時間了。

投資就是實現財富自由最佳的路徑。

我們知道投資是“長期”的過程,但是這個“長期”對不同的人是不一樣的.

能力越弱的人,這個長期就越長,甚至是永遠也達不到。反之,宜然。

如加快這個過程:
- 增加本金。開源,越多的掙錢渠道當然就有更多的錢用於投資
- 提高收益。思考和實踐,提升自己在趨勢判斷、決策、執行方面的能力

好吧,這方面我也在努力,沒有什麼可以多說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