駛向渴望---獨一無二的感覺(-1)


獨一無二

每一天睜開眼睛後,新的生活絡繹不絕的衝向自己的大腦。也許有那麼幾個月生活是固定的、規律的沒有什麼新意,但一年又一年的時間跨度中,有許多重大事件、重大思想涌入大腦,常年累月的揮之不盡,潛移默化的改變着思維、改變着記憶。

也許這就是成長的過程吧。

成長的過程大多數情況是不能自主的,意外太多,可預測的屈指可數。

而自己的大腦很不聽話的記住了太多痛苦的、傷心的等等負面的感覺和記憶,那些曾經的美好回憶在一輪輪的視聽刺激中洗刷,洗刷的讓我恐懼。

因爲有些回憶太重要了,無法忍受如此重要的回憶從記憶中消逝。

人生一世,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生而爲人的特別之處不就是那獨一無二的記憶嗎?

在電視、電腦、手機的屏幕統治世界中,人和人的記憶越來越相似了,人們的思想也被洗刷的差不多一樣了。

沒有的獨一無二的記憶,還能算是獨一無二的人嗎?

模仿

也許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是獨一無二的,畢竟自己的衣服是獨一無二的、自己的鞋子是獨一無二的、自己的父母是獨一無二的、自己的指紋是獨一無二的、自己的DNA是獨一無二的,如此繁多的證明說明自己是僅有的,有什麼可爭議的呢?

可你的那副獨一無二的血肉之軀不只是你一個人是獨一無二的,地球上60億人口除了你自己也找不出兩個一模一樣的人,大家都是獨一份你又特別在哪呢?

在生物學特徵的比較中,如果你不是長的最高的那個人、跑的最快的那個人、跳的最高的那個人,你不過是泯然衆生的普通人。

可就那些已知的長最高的那個人、跑的最快的那個人、跳的最高的那個人真的只靠天賦就能拿到這些最名嗎?

奧林匹克的賽場上,長江後浪推前浪,哪一枚獎牌不是費勁心力才爭到手的。

正因如此,相比獨一無二的體魄,我更想討論獨一無二的靈魂。

而靈魂想要獨一無二似乎太過艱難了,畢竟每個人都是從模仿開始、從模仿成長,你選擇的路真的是條少有人走的路嗎?

當孩子的心靈還是一張白紙是,學者大人的動作、語言、生活習慣去生活、去思考。

那些共同的動作、語言和生活喜歡構成了文化習俗。

四川人愛吃辣、北方人愛吃麪、歐洲人吃麪包牛奶、美國人快餐文化,這些獨特的文化於個體而言有算什麼呢?

思想的複製

衆人總是抱團才覺得有安全感,入鄉隨俗,用差不多的衣服和理解告訴陌生人,我們都一樣。

八旗鐵騎入關,幾千年的冠帽被摘下,不向外人顯露的頭髮被剃掉一半,衣服也都改成滿人的樣式; 新中國成立,萬萬人清一色的中山裝,半個世紀灰、藍、黑,爲祖國獻身的三代人; 經濟全球化的現代,西裝成了全球人民的禮服,財富是所有人共同的追求,和平是每個人的心聲。

思想的傳播速度總是快的讓人來不及思考,用潮流和時尚這些來不及深究的詞解釋最好不過。

我曾經覺得各種思想一波一波涌現的真快,後來才知道很多知識、很多理論不過換了層皮,知識的進步大多數時間如蝸牛般蠕動,個別時點被突然冒出的天才人物加速了一會兒。

大部分統治者並不喜歡異樣的思想,十字軍的東征、蘇聯的大清洗、秦始皇的焚書坑儒,歷史洗劫了很多次思想成果,很多人死了,但奇蹟的是很多思想傳承了下來。

思想雖然被文字承載但它不僅僅是書,思想可以擴展出很多理論,但思想不單單是理論本身。

思想的魅力是可以寫成一部百萬字的長卷,也能濃縮成一句一味深長的座右銘。

思想能在一次又一次的浩劫中生存也許就是能在太平盛世繁文縟節的稱述,也能在戰亂年代靠隻言片語倖存。

思想在人羣間反覆流傳複製,也許收穫的結論大都相似,但觸摸思想、感受思想的那段過程給我留下無比每秒的感覺,我相信,在一次次的模仿中,在一次次的複製思想過程中每個人的體驗是獨一無二的。

備份感覺

成年人的生活有多少不易只有自己知道。

在長身體的年齡體驗飢餓,在充滿慾望的年齡忍受平窮,在最富創造性的年齡出賣體力,在身體衰弱的年齡品味財富……

面對生活的悖論,我想把感覺備份下來。

感覺是天上的彩虹,不是天天都能見到,見到了也是轉瞬即逝,可真是美啊,一抹彩虹勝卻勞心累體365天。

不過那種每秒的感覺現在已近可以人造了,不可思議,有些書、有些電影、有些音樂就是能直戳你內心的深處,給你再現一次又一次的每秒感覺。

但是人造的無論多每秒,離心臟還是隔了一層玻璃,冷冰冰的有時候會傷人。

我想在人生的空檔,備份一段每秒的感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