駛向渴望---小算盤(14)

從2015年8月26日至2015年9月26日,耗時31天,消費 4243元。

消費比例:

衣物5% 食物25% 住宿43% 交通23% 玩5%

住宿費是開銷大頭,31天的旅行在親友免費借宿5天,26天住宿的平均價格爲70元每天。

其中最最奢華的旅行是做船出海去下川島,住5星及賓館的豪華海景房,在沙灘上任憑海水的拍擊,遺憾的是陽光不太好,當天天氣陰雨來襲。

一路走來發現房價呈上升趨勢,越往西北,賓館的性價比越低,具體來說就是服務越來越差、設施越來越簡陋、價格越來越高。


這次窮遊沒有太在吃穿玩上的花費很苛刻。

花費必要的支出在藥物上是很有價值的,就像家畜用抗生素抗病一樣,一路向西沒有什麼大病,出了貴港一次輕微腹瀉和大理的小感冒外沒有什麼大病,傳說中的高原反應也只是在高原用力蹬發動機是出現輕微的眩暈。

日均三十的伙食消費體驗了南部東西貫穿的民間食品。增減幻想中的異域特色被現代的商品經濟打破。如今發現味道不是想象中的酸甜苦辣區域分明,顯然被辣一統江湖,進入一個全民食辣的時代。辣味的強烈讓其與的酸甜苦鹹變得萎靡不振。

在同質化的味道面前有兩道菜讓我記憶猶新,一個是在貴港吃到的酸辣粉,在兩廣呆了兩年一直沒有吃到讓我難忘的柳州酸辣粉,臨走前在貴港吃到一碗據說被cctv報道過的名店,吃完覺得很合自己胃口,酸、鹹、辣三種味道調和的非常平衡,和南方美味的米粉溫和的搭配,陪着個人很喜愛的腐竹和西紅柿,起來吃着很舒服。


另一道菜不是美食,說起來還有些難吃。

那是在香格里拉吃的一碗牛肉砂鍋。香格里拉是個熱門的旅遊城市,也是我這次行程最重要的目的地之一。到了心中的聖地一段美好的獨克宗古城之旅後也要爲這份美好劃個句號,在寒冷的夜晚給自己一頓熱乎、封神的晚餐最好不過。不過我是一個人,大多數人士結伴旅行,合夥吃頓大餐怎麼都好,我不一樣。

我沿着美食街走了一圈尋找我一個人能吃的、具有特色的當地沒吃,最後發現就是牛肉砂鍋了。一個人也能做,可以加菜。記得那天晚上去那個小店吃的不多,我要一個砂鍋60,又加了盤豆皮和什麼(忘了),還有他送的小菜,吃的我肚皮快漲破了,本想加一盤菜,裏面是對半的兩種菜,結果老闆直接給兩盤菜,那盤平時看起來並不多的菜,吃到最後用盡了全部的力氣。說到底牛肉太實在了,那加的菜風量對一個人來說真的多了。也許老闆這麼豪氣的原因就是爲了彌補自己廚藝的匱乏。

說到這就是這道菜讓人難忘的原因了,這道菜的味道就是沒有味道。吃遍了山珍海味,嘴巴里習慣了酸甜苦辣鹹的味道突然吃了一段沒有味道的牛肉大餐。不用質疑嘴巴里那結實耐嚼的牛肉是產自青藏高原的世界上沒有比它更綠色健康讓人放心的犛牛肉了。我當時是懷着失望的心情吃完的,不過兩年時間過去了從新回憶那段旅程最難忘的居然是那頓牛肉。那頓沒有味道,而且很難吃的牛肉我卻懷着最大的毅力,冒着肚皮撐裂的危險把牛肉和我點的兩盤菜吃完了。窮遊的一個月肚子有一半時間是空着的。

習慣了一日三餐,每噸有青菜、有瘦肉後進入一個一天可能支持一段的時光。在外面旅遊一天30塊的日子要如何去體會?你想想一下路邊參觀隨便一個家常菜就要15,在稍微好一天就二十了。渡過這一天30元的法寶不過是一天去一次餐館,在賓館裏準備白天的飲水,喝點豆奶粉、吃包泡麪、麪包什麼的。

所以那你下定決心在吃上奢侈一把的時候你要做的就是不要浪費你面前的所有事物。西藏人的餐館雖然沒有特別好的廚藝可那份簡單粗暴的豪情卻害的我飽的不能再飽了,我之所以又叫了兩個菜就是習慣了商家們的精緻,哪知道在這熱門旅遊城市的餐飲街能吃到這麼實在的東西。太過實在了,早知道我就不點小菜了。

這份深刻記憶的背後我從新認識了一下藏區的人們,也重新認識了一下自己。藏區人民的平窮落後和自己風餐露宿的窮遊又有什麼不同?都是社會最窮的那大多數人。很幸運的的是在高寒的極端環境中,我們還滿懷希望的前進。爲了用有限的資源達到心中的聖地,我們用苦心僧式的方式行走。這份旅途之中味道、造型什麼的並不是我們需要的,我們需要的是儘可能多的營養支撐自己明天以及明天以後的行程。

青藏高原特色的犛牛肉原本就不該有太多的味道,一點鹽,一碗水,滿嘴牛肉本身的堅韌就是它最特色的味道。

路過香格里拉一路向北這份高原的味道越發的濃重。簡單的背後是物質運輸的困難,在沿着315國道從雲南的橫斷山脈向青藏高原烏龜般向天空前進的過程中,我太佩服那些載貨的大卡車了,我用小巧的兩輪摩托山上、下山都覺得吃力,那些巨大的卡車居然上去了?車裏的都是車神!走過那條艱難的路,可以肯定有很多火車、很多生命消逝在變了形的、坍塌的道路上。我不知道哪些小康家庭的人會爲了錢在那條道路上用生命開路,我自己一路走來後都覺得有幸運的成本。強烈的建議每一個羨慕我的人不要做類似的嘗試。

阻止別人的夢想真的不太對,畢竟我都算成功了。每年有很多人在前往西藏的路上,在這個交通很便利的時代,依然有人用比較原始的方式前進,這類人沒有像藏民那樣一步一扣首的誇張,但毫無疑問他們在這份旅程中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汗水。

有人說去西藏的都是些三無人士——無希望、無方向、無意義。我很討厭這種酸葡萄心裏。

生活的意義絕不僅僅是許三多口裏的活着就是有意義的事。

一萬公里的行程是一份獨一無二的證明,它證明自己的生命不再平凡,任何指責和污衊不能掩蓋它已有的光芒。

一萬公里的風景是一份獨一無二的神藥,它在自己的血肉中永不停歇的釋放着藥力,悄無聲息滋養着肉體、治療者心靈的創傷。

一萬公里的記憶是一份獨一無二的禮物,它讓夢境更加真實、它讓靈感更加噴涌、它讓心胸更加博大……


注:本文寫於2016年,一直沒有發表,藉此回憶之旅公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