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杰长沙梅溪书院对谈谭伯牛11.19


昨晚11.19,两位研究历史的大咖(谭伯牛侧重在晚晴,张宏杰研究的面包括晚清、乾隆皇帝时期的清帝国,还有从国民性角度写作的通史)在当当梅溪书院坐而论道,以下是小编的一些随堂笔记跟各位书友分享。


《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全新修订彩图版)》这是有名历史学者张宏杰写的很好看的一本书,也是他的代表作。乾隆盛世的功绩是创造了少见的政治稳定,养活了数量少见的人口,奠定了今天的版图。

然而,教训也相当深刻。乾隆十三年(1748年),孟德斯鸠发表了名著《论法的精神》。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法国人提出了“主权在民原则”。那时候西方传教士已经向他介绍了日心说,英国使团给他带来了天体运行仪、地球仪、赫歇耳望远镜、帕克透镜、巨型战舰“君王”号舰艇模型,甚至还有热气球和复滑车表演,他却对世界大势的变化没有丝毫敏感。中国就这样与扑面而来的发展机遇擦肩而过

乾隆盛世是一个饥饿的盛世,恐怖的盛世,只有生存权没有发展权的盛世。

曾一直都谨小慎微,左却随性而为,但也结局不错。张宏杰老师认为左有些侥幸,他还是欣赏曾的稳健,跟很多权贵交往都有理有利有节,从不越界。从肃顺到醇亲王到慈禧他都不会主动献媚拉近私人关系,醇亲王一度想拉拢曾,曾却把醇亲王的书信交给两人都认识的朋友,说本来应该感激醇亲王但朝廷有制度外臣不能结交亲王。

关于曾左失和,张宏杰、谭伯牛都认为曾左失和错更多在左。左在没有发迹前一直比较客气跟曾,但当官越做越大,也越来越不尊重曾。后来失和后更是每天都要骂曾,郭嵩焘还专门写信给曾。

胡林翼是二人都推崇的湘军领袖,筹款的能力胡林翼无出其右者,协调官员的能力也是出类拔萃。张宏杰认为曾左失和,曾和李元度失和都是因为那时胡林翼已经故去,否则不会闹得那么僵。谭伯牛认为胡林翼跟官文关系处理的那么圆通,能不顾翰林和巡抚身份参加官文小妾生日,这些都是曾国藩学不来。

刚开始跟胡林翼的时候,曾国藩总有身份距离,觉得胡是纨绔子弟,不愿意交往,左宗棠却可以一下子跟胡林翼打得火热,虽然左的出身比较寒微,但左的性格不一样。直到后来胡林翼注重修身才愿意跟胡交往,不过曾国藩丁忧回来二次出任朝廷大员时已经发生变化,开始遵守官场潜规则,不像过去那么书生意气。

提问环节

如何看待南京攻破以后没有拿到财富,后来裁撤湘军都发不出工资,财富到底去了哪?

谭伯牛:南京没有圣库,圣库在早期就被废除,但是并不代表没有钱,可是钱大部分被手下抢走,曾国荃没有拿多少,主要是曾氏兄弟为了刺激军队纵容强掠。湘军有屠城的惯例,打下一城会纵容士兵强掠三天,这三天可以不约束军队的行为。这种纵容包括,士兵可以想干一切事情,奸淫掳掠都没关系

张宏杰:觉得虽然是曾国荃在纵容,但曾国藩的要负责,因为他毕竟是老大,这种强掠是很残酷的,几乎把南京搬空,社会处在失控状态。这也跟曾国藩第二次复出开始接受做事的潜规则有关。

运送财富是否通过竹子,太平军是靠跳大神来打下11年的半壁江山?《冰鉴》是曾国藩的吗?

张宏杰:用竹子运送财富这一看就是小说家言,有的说法其实只要用头脑思考一下评常识就能判断。

谭伯牛:《冰鉴》是假托的,这种结合宗教发动革命,除了太平军大家都这么干的。黄巾军难道不是靠跳大神,朱元璋不也是,只是胜利的不多。

如何让我们对历史感兴趣?

张宏杰:自己读小学中学包括大学学的财经,没有对历史产生多少兴趣。发生兴趣从看人物传记开始,大学四年因为对专业课不感兴趣,就开始泡大连市图。看了不少历史经典,如《万历十五年》戴逸《乾隆帝及其时代》,《草原帝国》等。人的作品不能跟造物主相比历史其实很有趣你不对历史不感兴趣,主要是没找到合适的历史作品。

谭伯牛:从龚自珍开始对历史发生兴趣,发生历史的兴趣比张宏杰更早。

二位老师都对现行历史教育很反感。谭伯牛认为近代史湖南人要占三分之二

如何看待孔子、王阳明、曾国藩是两个半圣人?

张宏杰:个人还是最喜欢曾国藩,因为他的资质在三人中最平庸,更接近普通人。

谭伯牛:觉得这种事情比较无聊,无聊的事也可以干干,如果袁世凯没有称帝,他也可以排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