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漢昭帝上)

下決心還是把《資治通鑑》看完,每天記點筆記吧。

1. 武帝剛死不久,國中動盪,燕王旦收到錢和封地的賞賜時,怒曰:“我當爲帝,何賜也”。而郎中成軫懟他說:“大王壹起,國中雖女子皆奮臂隨大王”。--禍自招之,確然也。在武帝剛死,卻大度獎賞,當然是爲了安心維穩,昭帝當時還年幼,也肯定是老臣的謀策,其中賞了燕王,那當然是“昭昭之心”若揭。也自然像腐果爛蔬招來蒼蠅,女子都奮臂相隨,憑什麼?歷史多少次肱股之臣尚說“此帝王家事也”,平民根本關心不上這事。所以自然最後結局也是被告發,謀反失敗。

2. 雋不疑當京兆尹時,一回家他母親便會問有沒有幫人平反,活了幾個人?如果有,她母親就言笑晏晏,沒有就飯也不吃,而他又是個孝子,所以他在政期間嚴而不厲。--史書慣常讓人懷疑真實性,或許時過境遷,習俗風氣有變。可這個總覺得有些誇大,母慈人或是,可每次都不吃飯,就覺得有些不合常理,又或覺得不是個好母親。首先最怕這種不懂插一手的人,京兆尹要當好多難,涉及多少複雜關係,每天還要來面對家裏的壓力。人大了很多觀念性格也就形成了,真要雋不疑做好官更應該在幼時教化於耳濡目染。大了這樣逼,有時不過讓人學僞罷了。

3. 金日磾有兩個兒子,他死後,大子賞嗣侯位。由於他們都從小和昭帝一起長大,關係好。昭帝就問:“你們兄弟兩個爲什麼不能都嗣侯?”賞說這是嗣的規矩。昭帝玩笑說:“侯不在我與將軍乎?”賞回答:“先帝之約,有功乃得封侯”-- 多少帝王便是因爲此種心態而身死國敗,越是上位者越要照顧好利益的分配。

4. 昭帝時幼,霍光當政,大權在握。便有諫者出謀要“宜納宗室,又多與大臣共事”。--霍光采納了,雖史書最後評論他不學無術,可到底是有優點的,所以身死後才家敗。

5. 武帝在位因巫蠱廢過太子,昭帝時便有人自稱是衛太子,百官都莫如之何。雋不疑到時卻立命官吏將其收押。說:“昔蒯聵違命出奔,輒距而不納,春秋是之。衛太子得罪先帝,亡不即死,今來自謁,此罪人也”。而後來也證明這個不過長得和衛太子像的卜筮之人--漢重經文,取經義論事此一例也。另古往今來從不少以身犯險,投機取巧之人。

6. 龜茲樓蘭曾畔漢,傅介子出使去責問,在龜茲碰到匈奴使,順手誅之,兩國也就臣服了。傅介子卻覺得懲戒還不夠,得到霍光許可後,帶着一些士卒,揚言帶了金幣來賞賜各國,樓蘭王貪財,跟他到了屏後,就被傅介子單殺了。史書一般議論此爲奇功,司馬光不以爲然。“既服其罪,又從而誅之,後有叛者,不可得而懷也。”-- 有時可從漢宋國勢去看其所發言吧,漢威震四海,有時並不甚憂慮後有叛者,而宋自身難保,自更希望相安無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