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汉昭帝上)

下决心还是把《资治通鉴》看完,每天记点笔记吧。

1. 武帝刚死不久,国中动荡,燕王旦收到钱和封地的赏赐时,怒曰:“我当为帝,何赐也”。而郎中成轸怼他说:“大王壹起,国中虽女子皆奋臂随大王”。--祸自招之,确然也。在武帝刚死,却大度奖赏,当然是为了安心维稳,昭帝当时还年幼,也肯定是老臣的谋策,其中赏了燕王,那当然是“昭昭之心”若揭。也自然像腐果烂蔬招来苍蝇,女子都奋臂相随,凭什么?历史多少次肱股之臣尚说“此帝王家事也”,平民根本关心不上这事。所以自然最后结局也是被告发,谋反失败。

2. 隽不疑当京兆尹时,一回家他母亲便会问有没有帮人平反,活了几个人?如果有,她母亲就言笑晏晏,没有就饭也不吃,而他又是个孝子,所以他在政期间严而不厉。--史书惯常让人怀疑真实性,或许时过境迁,习俗风气有变。可这个总觉得有些夸大,母慈人或是,可每次都不吃饭,就觉得有些不合常理,又或觉得不是个好母亲。首先最怕这种不懂插一手的人,京兆尹要当好多难,涉及多少复杂关系,每天还要来面对家里的压力。人大了很多观念性格也就形成了,真要隽不疑做好官更应该在幼时教化于耳濡目染。大了这样逼,有时不过让人学伪罢了。

3. 金日䃅有两个儿子,他死后,大子赏嗣侯位。由于他们都从小和昭帝一起长大,关系好。昭帝就问:“你们兄弟两个为什么不能都嗣侯?”赏说这是嗣的规矩。昭帝玩笑说:“侯不在我与将军乎?”赏回答:“先帝之约,有功乃得封侯”-- 多少帝王便是因为此种心态而身死国败,越是上位者越要照顾好利益的分配。

4. 昭帝时幼,霍光当政,大权在握。便有谏者出谋要“宜纳宗室,又多与大臣共事”。--霍光采纳了,虽史书最后评论他不学无术,可到底是有优点的,所以身死后才家败。

5. 武帝在位因巫蛊废过太子,昭帝时便有人自称是卫太子,百官都莫如之何。隽不疑到时却立命官吏将其收押。说:“昔蒯聩违命出奔,辄距而不纳,春秋是之。卫太子得罪先帝,亡不即死,今来自谒,此罪人也”。而后来也证明这个不过长得和卫太子像的卜筮之人--汉重经文,取经义论事此一例也。另古往今来从不少以身犯险,投机取巧之人。

6. 龟兹楼兰曾畔汉,傅介子出使去责问,在龟兹碰到匈奴使,顺手诛之,两国也就臣服了。傅介子却觉得惩戒还不够,得到霍光许可后,带着一些士卒,扬言带了金币来赏赐各国,楼兰王贪财,跟他到了屏后,就被傅介子单杀了。史书一般议论此为奇功,司马光不以为然。“既服其罪,又从而诛之,后有叛者,不可得而怀也。”-- 有时可从汉宋国势去看其所发言吧,汉威震四海,有时并不甚忧虑后有叛者,而宋自身难保,自更希望相安无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