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反思:我的情緒爲何總被他人左右?

文/伶俐

如果我早一天聽這本書,或者把讀了一半的書本及時讀完,大概就不會有昨天的尷尬和失控了吧。

爲吸取教訓,引以爲戒,我打算不惜自毀形象,把自己的案例當作反面教材來剖析分析,也藉此讓更多的人認識到管理情緒的重要性。如果你能在這個事例中有些許的思考和收穫,那我做的這件事,也算是有意義了。

事情要從前幾天開始籌劃的公司團建“海南遊”說起。安排行政找旅行社報價、比價,然後把景點及酒店、餐飲再升級,確認好能參加的人數,報準確的價格,確定機票,前期準備工作終於告一段落。

“我想請示一下旅行社那邊的發票怎樣開?預付款及結賬先由我們統一完成,然後按實際產生金額各自分擔。A、B、C三家發票就讓旅行社分開來開了?”X走進辦公室問我。“C公司?有人去嗎?”因爲我並沒有收到這個訊息。“哦,你不知道啊,我以爲大BOSS跟你說過”。

大BOSS自然是我夫君,今天剛好過來了,在他辦公室。“那,C公司這次是誰一起去?”X尷尬地笑了,欲言又止。“怎麼,有什麼不便表達的麼?”我瞬間有些不悅。“既然大BOSS沒對你說,那我也不便說了...”X紅着臉回我。

瞬間熱血上涌,腦海那一刻生出兩個瘋狂的念頭:一、X認爲在幾家公司的關聯裏,有我不便知道的事情;二、C公司要去的人,X覺得有什麼不正常嗎?

很想當場把X臭罵一通,或者讓他即刻把所有單據調出來給我,但衆目睽睽之下,我忍了。我很清楚自己在公司發飆會帶來什麼不良後果。這一年,我“無爲而治”,每天在公司“無所事事”,很少去過問具體的事物性工作,不過是讓大家安心——這個女人來公司,不會讓大家的日子不好過。而我自己訂的目標和定位就是:不因我的加入而讓各種情形變糟,畢竟這十幾年我沒來,公司經營得也挺不錯的,這是其一;我來的目的是幫助大BOSS,C公司耗去太多時間和心力,他需要一個靠譜的人來替他分擔一些,這是其二。

被X的反應氣得昏了頭,我幾步走過去夫君的辦公室,推門而入,黑着臉朝他大聲問:“C公司有人去?爲何不提前講?難道你帶着女祕書順便去度假?”夫君一臉茫然,“我剛剛安排了兩個設計師順便一起去採風,你怎麼啦?”夫君不能理解我的失態。

我的確是瘋了,被X的反應氣暈。但我不能當衆罵他,只能衝着夫君一通發泄。他也被我惹火了“我臨時的決定,難道需要大事小事先向你請示?伶俐,你不是也曾在外面的大公司幹過經理,難道不懂得在公司很好的給各自定位?”我不能消氣,有被X離間的感覺。到接孩子時間,我便開車離開了。

夫君電話,不接。微信,不回。最後氣沖沖地朝他吼:“你爲何不能提前跟我說一聲,而讓下面的人誤以爲我們有隔閡?X的欲言又止,到底想表達什麼?”

......

開車的一路,冷靜下來後智商慢慢恢復。開始去思考這件事情的前前後後,不是事情本身有什麼問題,是我被自己對事情的看法控制了情緒,纔有這樣不愉快的結果。如果我是X,大概也怕自己多嘴,造成所有人的不便吧。而我,又有什麼理由去責問夫君呢,首先應該是信任,說難聽點,即便他人惡意離間,我們也應該夫妻同心,更何況,夫君向來是光明磊落之人。反倒是我的行爲難免惹衆人揣測了。

《我的情緒爲何總被他人左右》一書中寫到遇到事情時的三種病態思維方式,我居然一一中招:

一、恐怖化思維方式:我在面對X表現出奇怪的態度時,瞬間的感性反應是,他一定是覺得我可以忽略,同時,他知道某些我不知道的,且是不能公開在桌面講的事。

二、應該化思維方式:夫君應該提前先跟我說一聲;X作爲下屬,在工作關係中應該坦誠回答上司的問話。

三、合理化思維方式:C公司那麼多人,只帶兩個人去旅遊真的合適嗎?(雖然這並不是我的職責內應該操心的事兒)

幸運的是,我今天早晨上班途中聽完了書,並依書中以下的方法積極尋求第四種思維模式:更好的選擇。

改變想法需要覺悟,還有就是一定要勤學苦練,需要用大量的練習建立起第四種思維模式的習慣“更好的選擇”。有四個步驟:
步驟1:反思自己的C(感覺和行爲):我的感覺和行爲是不是合適?
步驟2:認真審視自己的B是怎麼把自己弄成了C的樣子(過分的焦慮、憤怒、抑鬱、內疚)。
(a)關於自己;
(b)關於他人;
(c)關於這種情形。
步驟3:如何反擊和對抗自己的非理性思考方式?
步驟4:用什麼樣的更好選擇來替代非理性思維?
用“我想要……”;“我喜歡……”,如果……就更好了”。

把所有事情想明白後,頓時痛快起來。我笑容滿面走進辦公室,留意到X多看了我幾眼。昨天的事情,他也一定很忐忑吧,我笑着向他問好。夫君中午趕過來,我們一起吃了午餐,又聊了很多話題,他說“你這個小學生,今天就教你這麼多吧,我每天還要培訓你,多累啊,嘿嘿”。

不被他人情緒所左右的感覺,真好。

【無戒90天成長訓練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