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魚和商品出口,相同的是思路

不管是賣魚,還是出口商品,銷售應該有換位思考、合作共贏的思路。把產品開心地賣出去,讓客戶滿意,是一種能力。

文/伶俐

早上去市場買菜,在水產的攤位停留時,見兩位年輕人走過來,問店鋪老闆:“皖魚可以提供切片嗎?我們需求比較多...”

老闆娘正在幫客人去魚鱗,頭也沒擡,高聲答:“我們不提供切片服務!”客戶轉身離開去了另外一家。

老闆是個三十多歲,瘦瘦高高的男人,他邊瞅着離開的客戶,邊對老闆娘說:“你幹你的事嘛,這些問題我來回答嘛…”語氣裏滿是對潛在大客戶流失的遺憾。

其實,對於一個從廣東過來的人而言,在杭州生活確實有很多不習慣的地方,最明顯的就是服務意識。就拿買魚來說吧,我在廣東常喜歡買鮑魚回來煲湯或者蒸着吃,來杭州一年難得買上三五回。並不是價格問題,這邊的價格反倒比廣東要實惠,但商家卻不願提供周到的服務。“要殺嗎?”“要,能幫我處理乾淨嗎?”“我們只負責殺死”,生硬的一句話丟過來,然後抓過一隻,用刀撬開,丟進筐中,換下一隻...

“我需要殺死,處理乾淨,可以加費用的...”“我們只負責殺死!”

於是,漸漸不願再買鮑魚、龍蝦這類自己拿回來難處理的水產。偶爾要吃,就去大型超市買,甚至讓人家加工好打包回家,清蒸、蔥油或者其它烹飪方式,任選。

而門口市場幾家水產店,偶爾經過時,依然在高聲招攬生意:“便宜賣啦,甩賣啦…”


這讓我想到上週在公司遇到的類似問題。銷售部門某同事來辦公室找我,問東南亞一個客戶的訂單,是否要接。2018年整個大環境都不太好,還有遇到客戶訂單要放棄的?我很吃驚,便讓其詳細說來聽聽。

“這張訂單的產品第一次要貨,需求量不太多,只有兩噸。海關那邊的原因,運費比同樣重量的其它貨品多出一倍,並且,最近兌美元匯率較高,以給他們國內工廠的價格轉換過去,等我們收款時匯率又波動...”

果然,思維方式需要點撥,因爲沒有抓到問題的重點。“報過價了嗎?”我問。答案是沒有,因爲這個銷售內勤人員已經做好了不接單的打算。“可是,他們國內工廠是上市公司,也是我們的策略支持客戶,有沒有問過你的銷售人員,問問他怎麼看,怎麼想?”

我繼續說,“應該思考爲何跟客戶在採購協議中約定每批訂單都需要重新報價,原因除了匯率波動,還有訂單量、交期等對運費的影響,當然也有政策法規等諸多方面的影響。現在報價權在我們手上,我們不應該主動放棄接單呀”。

當然,我寫這個工作方面的案例,沒有批評和責備任何人的意思。如果一定要批評,也應該先進行自我批評吧——下屬這樣的思維方式,主管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要反思:是不是主管在哪些方面表露過對客戶的不在意,讓下屬覺得有些訂單和客戶不需要重視?是否應該多與銷售部門溝通,培養所有人良好的思維模式?

......

孩子會模仿家長言行,尤其要重視潛移默化的影響。而在工作中,高層領導的一言一行,也會讓所有職員盡收眼底,尤其是那些不具有建設性的思維,以及用推脫、迴避來解決問題的不良方式,更易被模仿,被延續。

事雖小,勿擅爲。有些決定,不是人人都可以去做,比如要不要拒絕一個客戶。即便出發點是“爲公司好”,但,不同的階層看問題的格局和維度不同,有人看眼前,有人看三五年或更遠。

無論怎樣講,我個人仍然認爲:一個合格的銷售,應該是說服客戶,把自己的產品在確保利潤的情況下賣出去,讓客戶拿到自己需求的產品,同時,維持雙方良好的合作關係。

定價權在自己手上時,應該是積極把握主動權,求合理,求平衡,各取所需,達成交易。不管是賣魚,還是產品出口,其實都是同樣的道理啊。

(12-3日補充,水產店鋪已有了切片服務,哈哈)

【無戒90天成長訓練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