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職場|關於把愛好變成職業這件事

作者|茶壺說

以下敘述僅爲個人經歷,不具有普適性。

以及,我認爲的愛好是喜歡一件事情到能夠畢生追求的程度。

職業則是可以養家餬口工作,職業人有專業素養和職業道德。

從畢業到現在,我做了四年遊戲劇情策劃,和一年多一點的全職小說作者。兩個行業都跟我的本科專業半毛錢關係沒有,所以很多人都好奇我怎麼就走上了這條路。

不僅同事好奇,每次跳槽面試,HR必定會問,你一個工科生,咋就成了劇情策劃了?

問的人多了,我自己也開始想這個問題了。

首先一點,無疑是因爲我喜歡寫小說。這也是我後來從遊戲行業轉行去做一個全職小說作者的主要原因。

但在當時畢業的時候,選遊戲行業不只是因爲這個。

現在回想起來,我在畢業找工作的時候,腦子裏的想法一直都是“我要做什麼”,而不是“我能做什麼”。

這條同樣適用於想轉行的人。

關於這個“我要做什麼”,我是先明確了“我不要做什麼”。這個要感謝大三上半學期,苑大姐那門課程的課程設計。

當時連續兩個星期泡在實驗室裏,調試調試再調試,結果就是波形不對,波形又不對。那是我大學過得最痛苦的兩個星期,只有每天回寢室去寫寫連載,才能舒緩心情。

於是,有一天我給我媽媽打了一個電話,我對她說,我畢業之後絕對絕對不會去做我專業相關的工作,真的太痛苦了,比度日如年還痛苦。

我媽媽就問我,那你想幹啥去?

我說,我要去做文字相關的工作,什麼都好,總之我就是不想去製造業。

這件事兒之後的某一天,我媽媽問我,那你去出版行業好不好?去做編輯。

當時我不知道編輯是做什麼,但是印象裏編輯的主要工作似乎跟寫故事沒啥關係。

在我否決了我媽媽的提議之後,發現自己是想要做跟寫故事有關的工作。

接着,大三那年暑假,投了一份動漫編劇的簡歷,但測試做完就沒有音訊了。

在大四上學期找工作的時候,我首先留意的都是文字相關工作,再從中挑選能跟寫故事掛鉤的職位,於是就有了作爲遊戲劇情策劃的我。

至於當時爲什麼沒有直接做全職小說作者,因爲我很清楚地知道,以我當時的水平會餓死。

所以,在轉行之前,我就算是把愛好變成職業了,於是我們來說說這其中的利弊。

好處的第一條是上手快。

遊戲劇情的核心也是先講一個故事,在某些方面與寫小說是相同的,對於前輩教的東西說的方法能舉一反三,並且很快應用於工作。所以,壓力並不會特別的大。

第二條是如果幸運的遇到一個想要講好故事的上司,不管他懂不懂,工作都會十分愉快,連加班都歡天喜地,並且爲了工作,會主動學習並吸收應用很多知識,也不會上班如上墳。

當然,第二條也會衍生出最大的壞處。

如果遇上一個不怎麼樣重視,也不咋懂怎麼講好故事的上司,會很生氣。如果上司瞎指揮,會更生氣,氣到忍不住懟他。

我後來反思,可能就是因爲我把愛好當成了職業,所以看得很重要,必須嚴肅對待。

我曾對我最後一位上司說,我不是不能按照你們說的寫,但我作爲一個靠文字吃飯的人,不能容忍我自己寫出那樣沒邏輯也不精彩的故事。

遇上這種人多了,我就辭職轉行,把寫小說變成職業了。其實,對我來說,把寫小說當成職業,纔是真正把愛好當職業的開始。

利弊也都很明顯。最大的弊端是,寫出來的東西要向市場妥協。也就是你的愛好變成了成品之後,你自己都不一定喜歡了。

這其實是一件傷害很大的事情,也是很多人都不願意把自己愛好變成職業的主要原因。因爲這種傷害和打擊,甚至可能導致最後連原本的愛好都不再喜歡了。

關於這個,我很喜歡斯坦利·李在一次採訪中的說法,大概意思是,沒有人確切的知道別人喜歡什麼,作品應該先讓自己喜歡,然後拿出去吸引跟你一樣的人。

所以,我理解把愛好當成職業,核心的一點,是把那些與你有一樣愛好的人當做客戶。

還有另外一種理解,來自我男票。他喜歡畫畫,喜歡遊戲,然後成了遊戲原畫設計師。

他的理論是,在滿足需求和滿足自己之間,是可以找到一個平衡點的。他能一面做着自己喜歡的事兒,一面滿足來自各方傻了吧唧的需求,比如五顏六色的黑……

我想,我憤然離職,就是因爲我找不到那個平衡點。

另外還有一點,是關於愛好變現這個問題的。

我個人覺得,隨着互聯網的發展,把個人愛好變現這件事情會變得越來越方便,途徑也會越來越多,不僅僅侷限於在公司上班,也未必就一定要轉行。

所以,有一個愛好,並且做得足夠專業,做得足夠好纔是關鍵。


兩都腹:記錄兩個人對世界的看法

歡迎關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