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生命的意义丨《 拥抱情绪 》

1732 年,英国书籍装订商 理查德 . 史密斯 因破产和妻子一起于家中自杀,同时亲手扼死自己年幼的女儿,用来结束自己贫困潦倒的生活。

临死之前,理查德 . 史密斯 留下两封信件,信件内容里的情绪几乎是平静理智的表述,甚至还有点幽默。他们说知道扼死自己的亲生女儿是一件十分残忍的事情,但饱尝生活艰辛的苦楚,不想留她在人世间过着不幸的一生。他们还知道作为一个基督徒不应该这么做,哪怕受到惩罚也愿意相信上帝的存在,相信上帝会眷顾每一位无助的子民。

他们甚至请求邻居证明他们一生的清白,为人正直。

死,是他们理性而无奈的选择。  ( 来自斯莫里特 《 英国历史 》 )

法国哲学家 丹尼斯 . 狄德罗 对此发表言论,他认为自杀是精神的缩影,过于冷静和人情淡薄是导致悲剧的真正原因。

达尔文在 《 动物和人类的情绪表达 》 中表示,自杀属于一种情绪引发的事件,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 动物和人类情绪表达 》上讲,情绪是由比人类更早的祖先演化而来,是天生的,而且像骨骼系统一样有系统,有规律。让情绪成为科学研究对象,是达尔文最先提出来的,一个世纪之后,经过严格的科学验证,他的情绪理论基本上都是正确的。

达尔文说: “ 自由的表达情绪反而会使情绪增强,但另一方面,表达也能缓解我们的情绪,采取武力的行为能够让人更加气愤,对恐惧不加以控制,人就会感受到更强烈的恐惧;然而,处在消极状态中的人可能会失去他摆脱这种状态的好机会。”

达尔文理论,声称要控制情绪,方能解脱。

我们知道,情绪分很多很多中,其中包括: 痛苦,快乐,悲伤,羞耻,嫉妒,愤怒,怨恨,自豪,同情,崇拜,怀旧,蔑视,困惑,等等等等,都属于情绪的一种,人的整个生命过程也是一个情绪表达和演绎的过程,所以,了解情绪,和如何和情绪相处是人生的必修课题。

然而,如此之多的情绪里,我们发现,大多数的情绪都是负面的,惟有 “ 快乐 ” 这一种,是积极的表达。那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我们的一生,都在追求 “ 快乐 ”。

为了精神上片段的快乐,人类都无所不用其极,就是去抽鸦片,肆意的放纵情欲,都要去换来短时间哪怕是罪恶的快乐,然而之后,被更深邃的空虚所代替。这都是因为放纵情绪无度的结果。

瑜伽哲学的课题也一直是围绕 “ 控制情绪的波动 ” 而展开,宗教更是教人 “ 无欲无求 ” ,使人追求永恒的心湖的 “ 平静 ” 而达到 “ 三摩地 ” 的状态,这样的修为也经历了几千年,历史长河里的人类皆孜孜不倦地追求着关于心灵的平静,平静也的确带给人安全,幸福的愉悦感。

通过平静,我们看到一个真实的自己,也可以看见一颗干净与纯洁的不被物欲所左右的 “ 澄澈的心 ” ,巴坦加里的瑜伽科学认为 “ 约束心灵的所有基本原则 ” ,就可以让我们静下来。

这个言论,和达尔文的 “ 控制情绪 ” 不谋而合。

而弗洛伊德提出了质疑,弗洛伊德认为所有的心理问题都源于人们对情绪的压抑,压抑并不能使情绪消失,而是会潜在的聚集在一起,要么爆发,要么因无法宣泄而导致整个心理系统的紊乱,引发各种精神病人的出现。

大多情绪的根源都是因为 “ 没有被看见 ” 而导致无法很好的疏通和引导,就像河岸里的淤泥不被即是清理而造成堵塞一样。

心理学和犯罪学也经历了上百年的研究发现,往往是那些自我压抑的人最终导致了情绪坍塌,发展成抑郁,自杀,杀人,暴力,精神紊乱的极端边缘。就像法国哲学家丹尼斯说的那样,过于冷静和人情淡薄是导致悲剧的真正原因。

由此可见,放纵情绪和控制情绪,似乎都不是最好的答案。

在情绪问题的解答上,弗洛伊德,战胜了达尔文。

现代心理学家武志红先生经过临床试验,也发文表示,在情感关系中,那种 “ 凡事忍耐 ” , “ 万事克制 ” , “ 要充满爱 ” 的人,最终都是以失败告终。比如一个脾气 “ 暴躁 "  的人,可能并不是一种性格,而是一种 “ 人与伤害他的环境互动的结果。 ” 它属于一种情绪宣泄,从心里学的角度讲,适当的宣泄出来,比强行压制和控制要更使人心理健康。

压抑的人被压抑久了,到了极限无法再压抑下去,要么爆发,要么反抗,要么抑郁,是武志红先生的论点。

所以,一个保持心安静的人并不是说要强行控制自己的情绪,而是让它有散发的窗口,要学会认真的去探索自己的内心,尝试着对整个心理结构的觉知,去了解关于冲动,渴望,挫折,压力,焦虑,挣扎,痛苦,这些烦恼情绪的来源,只有这样,才能消融这些烦恼。

拥抱情绪。这是一种心智的转化,我们要做的并不是控制情绪,扼杀它,要知道一颗种子扼杀在泥土里,它终将腐烂,不会幻化新生,让它自然的生成,给它一个倾诉的通道,拥抱它,才能使一颗不好的情绪的幼芽转化成一片清新绿柳样的生命。

保持一颗认真的心,认真的态度,认真了解,拥抱,转化,如果我们学会随时了解自我内心的烦恼情绪的生成和它所有的内涵意义,情绪就会消失。受限的心智会由于制约而无法延伸,失去弹性和生命力,而给了它自由的空间,它会像一种气流一样消失在空气里。当然,借由脾气和性格肆意伤害他人者除外,那是品德问题。

从坏情绪的泥沼里走出来,给与它安抚慰籍,将避免很多的悲剧生成,比如自杀,比如对生命的绝望,比如抑郁和精神紊乱,都是强行控制的结果。

那么就认真的倾听下自己的心声吧,在倾听之后别忘了给情绪的发源地一个深深理解式的拥抱,就犹如给自己杂草蔓生的荒芜的心中送去一片温暖清洁的云,情绪拂水而过,心灵的天空将变成没有淤泥的清洁的靛青色,归于平静和欢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