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生命的意義丨《 信仰的產生 》

講個美麗的故事吧,那是大約在公元前 375 年前,有一個叫 柏拉圖 的青年,受自己的老師蘇格拉底和亞里士多德的影響,善於思考,擔心當時的國家會成爲無政府狀態,出於對人類階層的貢獻,寫了一本書,叫 《 理想國 》 。

故事,從 柏拉圖的《 理想國 》開始 ... ...

一  丨丨丨

都知道,人類在歷史的長河裏,有一個時期,十分重要,那就是石器時代。在幾十萬年間,從舊石器時代演變到新石器時代,我們會驚訝的發現,舊石器時代的結束,在生物界佔有一席之地的人類文明萌芽的最初階段開始形成,在經過漫長的中石器時代,到達新時期時代的人類,開始有各種各樣的不滿足。

不滿足生活的簡單需求,不滿足僅僅只是一個石洞的溫暖和庇護,打魚,狩獵,吃飽穿暖這種最簡單底層的生存層,已經不是人類所需求的。

人類,需要向前再邁進一步,隨着對生活條件改善的追逐,人類文化構建開始形成,這包括對藝術的追求,物質之外精神上的追求,思想啓蒙從這裏開始,這也是人類文明發展到今天,區別於其他動物最顯著的地方,那就是永無止息的不滿足,慾望,思想,和不停的改變和突破。

看看在歷史長河裏的,其他動物的行爲,基本沒有任何改變,鳥天生便會築巢,蜘蛛生下來就是織網高手,有科學家研究過,蜘蛛的網,就是最精密的儀器也未必像它們那麼精準,螞蟻是地下工程的創造者,它們的地下王國,甚至比諸葛亮的八卦陣和國際頂級的建築師聯手打造還高明許多,每一種動物可以存活至今,都有它得天獨厚的生存密碼,這些天性,始終優於人類,但是,由於沒有更高的生活追求,只是爲了單一的果腹,不需要藝術,不需要詩歌美術,不需要思想,只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存活着,現在的動物和千百年前的動物,沒有太多變化。

人類之所以在看起來在條件最差的情況下贏,首先是有被迫生存的無奈,然後是稱霸的野心和策略,以及有活得更好的慾望,和對 “ 美 ” 的永無止境的追求。看看現代革命史,沒有任何勝算的共產黨完勝國名黨,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所以,從舊石器時代的只是可以吃飽到新時期時代可以造出藝術品,從只能滿足身體的物質主義到構建理想的精神主義的起始,人類開始存在階級幻想,這種幻想就是 ------

理想的烏托邦。

二  丨丨丨

從現在來看,讓 柏拉圖 聲名狼藉的 《 理想國 》 充滿了駭人聽聞的血腥暴力,但是,作爲從剛剛還未擺脫 “ 獸 ” 性的人類角度來看,那是推動歷史和政治最關鍵的一步,也正是那血腥暴力,才使我們正確的認識了一下人類鼻祖的生活狀態,還原了那個時代的真實性,也能確切瞭解到,人類一步步走向文明,到底經歷了什麼,走錯了多少步,付出了多少代價。

只有這樣,才能珍惜現在的生活,才能學習如何避免彎路。

跳過蘇格拉底和亞里士多德,柏拉圖站在老師 “ 共和 ” 理想理論的基礎上( 雖然,殺戮不是蘇格拉底本意。) ,不得不承認,柏拉圖是第一個力圖在俗世之上建立理想主義的人,他希望可以給人類編織一個組織良好,管理得當的社會典範, “ 將當時人們根本無法想象的一些東西呈現出來。”

看過 《 理想國 》的人都知道,《 理想國 》 裏的理想是這樣的:

...  建立階級,開始奴隸制,奴隸是任意階級的附屬物。

...  最高統治者將自己的財務分給窮人,過着和大衆一樣簡樸的生活。

...  女人蔘加和男人一樣的勞作,承擔男人一半的工作。

...  實施 “ 優生計劃 ” ,只要是生下來不健康和有殘疾的嬰孩馬上丟棄,拋棄荒野,      任其自己餓死,或者是被野獸吃掉。

...  統治者手中要掌握軍隊,行政,財團,最高發言權,以及治安維護。

...  完成在監控下的 “ 集體配偶 ” 。

...  孩子必須是在規定時間內出生,否則將被殺死,而孩子的父母將被降級處                理。

...  一旦生病或者不能勞作的 “ 民衆 ” ,任其自生自滅。

...  年輕的男性需要的只是 “ 聽話 ” ,隨時用來軍事活動。

...  女人沒有任何特權,一生都處在勞作生子的循環當中。

...  文字性的記載,或者詩歌,只能用來謳歌統治者 ... ...

這些條款,有一些,到了今天來看,也還是熟悉的吧?

這便是柏拉圖的 《 理想國 》 ,這個理想的烏托邦的國家裏,是由一羣 “ 沒有大腦的人在一個獨裁的,極有性格魅力的領袖領導下過着不循慣例的生活。”

沒有愛,沒有友情,沒有愛情,沒有感情,沒有道德約束,只有階層和機械性的生活之外的,聽從和服從。

不難想象,作爲有感情的哺乳類的人類,度過了一段如何漫長而煎熬的時期,殺子,亂倫,不勞作就死,生病就死的人類,是如何的活在黑暗絕望裏。

信仰是什麼?有時候,信仰,就是烏托邦的幻想,我們不得不說,那個時期的信仰,是統治者。

當然,我們今天不講信仰的意義,人應不應該有信仰,只是講,在漫長的歷史長河裏,信仰的產生和由來。

對天災人禍的恐懼,對無法解釋的生存死亡,對泯滅的人性,人類,都需要一個幻想,通過這個幻想,來支撐自己,指引自己,甚至是麻痹自己,欺騙自己的存活下去。

《 理想國 》 從現在的角度看是讓人恐懼和不可思議的,但是這種令人駭人聽聞的觀點,成爲了理性思想的啓蒙先聲。

所有的東西,都是從不合理開始,逐步變成合理。

政治,從這個時代和思想啓蒙開始產生,並且順利被推出。

任何一樣事物的存在,都會有人攻擊,有人拿來引用,只是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和用處不同罷了。

三  丨丨丨

當時的人類處在對世界一無所知的狀態裏,基於對季節氣候的不瞭解,對生老病死的不瞭解,時時處在恐懼當中,人類相信有鬼神的存在,敬畏天神,產生了許許多多的宗教和祭祀活動,現在的 “ 年 ” ,也是一種流傳下來的古老的祭祀活動之一。

公元 5 世紀前,有一個叫 奧古斯丁 的基督徒,十分聰明,藉着 《 理想國 》 階級和統治者的描述,和當時的民衆狀況,完成了一部 《 上帝之城 》。

上帝之城把階級留下,把統治者的權杖交給了 “ 上帝 ” ,不同於 《 理想國 》 的是,《 上帝之城 》 給了人類一個美麗而虛無縹緲的夢,這個夢,就是人死之後可以上天堂,而天堂是美好祥和夢幻的,那裏的人不需要勞動,不會生病,不用捱打,受餓,到了天堂的人再也不會死去,得到 “ 永生 ” ,甚至沒有嚴寒和酷暑,在那裏,事事美好順利,人的心情永遠愉悅,那是日光照耀到的無盡頭的詩和遠方,一切,都美的不可思議和不可想象。

《 上帝之城 》 裏有兩座城,一座城在塵世間,給人間的人住,另一座城在天上,給神住。兩座城千百年來戰爭不斷,人類飽受疾苦。

屬世這座城的罪和誘惑來自 《 聖經 》 中亞當和夏娃的大兒子 該隱,他把人類的身體帶向了折磨和苦難,而天上的那個住所裏的神靈和上帝,卻可以得到精神上的平安。

《 上帝之城 》 的神奇之處在於,人類是可以去天上住的,但是必須遠離 ” 罪 “ 作爲交換條件。

如果說,《 理想國 》 建立了一個統治者趨於樸素主義的夢,那麼,《 天空之城 》 給了這個夢送了一絲溫暖的光明和道德約束。

” 奧古斯丁宣稱,在地上原本相互對立的身體與靈魂在天堂裏將達到和諧的統一,身體隨時隨地與靈魂同在,靈魂如果與其自身或者與身體不相稱,它將不存在。 “ 這是繼柏拉圖之後關於身心二元論的奧古斯丁的解答。

奧古斯丁是虔誠的基督徒,站在柏拉圖 《 理想國 》精神匱乏的基礎之上,把精神應該有喜樂的這種人能夠進入永生的天堂的論調推向了高峯,他讓這一切都看起來是理性而不是具有欺騙性的,也把這一切從罪中解放出來的恩赦和計劃都歸結於上帝。

人類出於對上帝的感謝,” 或許我們還模糊地記得我們曾經遭受的疾病和痛苦,但對於身受患難時期的確切感受,我們就如同得了奇妙的健忘症一樣徹底不再記起。“ 這種精神的安慰成功轉移了苦難羣衆的視線,或者,《 天空之城 》 的偉大之處,就是讓人在苦難裏相信有美好的存在和去處。

基督教的完全奠定和當時歷經一個世紀戰亂的古羅馬息息相關,對於常年戰爭遺留症所留下的貧窮和痛苦,具有騎士精神的羅馬大帝可能是真的疲累了,居然 ”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整個古羅馬都開始信仰上帝,把基督精神推向了巔峯。

看看時代背景,那個時代的人,太需要一個沒有恐懼,沒有悲痛的世界了,比起柏拉圖噩夢一樣的理想國,對美麗,寧靜,舒適的生活的憧憬使人得到了極大限度的滿足,人們十分需要這樣的精神慰籍。

順應時代,應運而生,《 聖經 》 和 《 上帝之城 》 的想象力,成就了一個偉大的理論成果,拯救了天下蒼生的心靈。

給精神一個安置的地方。這,便是信仰。

” 安息且要敬拜上帝,敬拜且要愛上帝,愛上帝且要讚美上帝。“

奧古斯丁把讚美統治者換成了上帝,奧古斯丁烏托邦裏的上帝區別於統治者的是,人死以後可以得永恆,這樣,人在活着時候所受的苦,似乎就沒有那麼苦了,因爲有一個天堂的好去處。

信仰,就這樣種植在每一個階層的心裏。

四  丨丨丨

1000 年以後,英國會議員托馬斯 . 莫爾 融合了《 理想國 》 和 《 上帝之城 》的基本觀點,在他們的基礎之上提出了烏托邦這個概念,那是一份理想,也是一份幻想,少年時期的莫爾就提出來 ” 各盡所能,按需分配 “ 的觀點,人要工作六小時,去田地裏種莊稼,不工作的人不能夠接受事物,要穿着統一的工作服,吃 ” 大鍋飯 “ ,莫爾綜合了 《 理想國 》 和 《 上帝之城 》,將上帝再一次搬回了人間,只是,統治者將服務於勞苦大衆,莫爾希望動亂的年代徹底終止,人類的命運不要再末世的黑夜裏結束,他希望人類把永恆的時間去做自己希望做的事,後來,莫爾的社會主義的思想理論影響了一個人 ------ 馬克思。

在莫爾烏托邦的世界裏,有田園的寧靜,明亮的小溪,成羣的牛羊,甘甜的葡萄汁,人人載歌載舞,歌頌美好,那就是天堂在人間了,道德和相互幫助的模式開始啓動。

迄今爲止,就是在現在的時刻,人類的思想仍然有一部分人還停留在遠古時代的天問時期,那時候的人信仰孕育,到了新時期時代末期,就變成了信仰統治者,基督和奧古斯丁在特別的戰亂時期送給了人類一個上帝,上帝的存在影響了一個又一個世紀,當生活越來越科學化,知識成了人類的主題,我們慢慢迴歸理性,開始信仰社會主義。

下一個信仰,不知道在何時何地?

所以,經歷了漫長的幾十個世紀,每一段信仰的產生,在當時文化歷史裏,都有它特定的存在意義。我一直不主張我們單一的用現代角度去看問題,而是要清晰瞭解當時那個時期所處於一種怎樣的狀態和文化背景裏,才能客觀解讀那個時代所產生的文化理念,在一個特定的時期,可能是錯的,但是在特殊的背景之下,那就是那個時代的產物,這個產物不是用來證明錯對,而是告訴人們一個時期的真相,我們只有瞭解了那個真相,並且理解了它的存在,才能公平客觀的認知今天,今天的一切,都是從昨天來,我們沒有任何資格用今天的角度去品評什麼,《 理想國 》 是錯的,上帝是錯的,我們應該換種思維方式,我們是從不停的論證裏的得來的今天,只能說,前人爲我們今天美好的生活嘗試了種種代價,而今天的我們,也會留下好的東西給後人,也會有讓後人詬病的地方,所以,公平公正又客觀的態度,是最關鍵的傳承,而這個態度,來自對曾經的瞭解和理解,而不是我認爲那個是錯的就大肆詆譭,我認爲那個是對的就無限誇大。

承認它的存在,承認它的歷史意義,纔是今天一個寬容的心態。

所以,所謂信仰就是心中在不同時期的不同的精神幻想,一旦這個幻想被戳破,人還會回到內心苦難的狀態,與其說人需要信仰,不如說人需要幻想,需要一個烏托邦。

我想,每個人還是有一點信仰好,這個信仰可能只是我想把每一天都過到精彩,不虛度華年,當然,人各有志,只要不違背道德底線的不同的信仰都應該被尊重支持,必定,生活,是自己的。

我們只是要知道,信仰的產生,在一個時期裏所具有的歷史意義就可以,這樣,我們總應該知道自己信的是什麼,爲什麼要信,值不值得信,不是嗎?

------------

尾聲,講一個小故事,希望可以在新的一年裏,給大家帶來一些啓示。

這是一個科學實驗,說,科學家將一羣猴子關在一個牢籠裏,在牢籠最高的地方放上食物,餓的不成樣子的猴子想方設法爬到最高,冒着被摔死的危險也要拿到食物,幾次實驗,終於,它們成功了。

後來,食物掛的越來越高,猴子也越來越有本事,直到有一天,在冰冷的冬天,人類在食物上設下了機關,只要有猴子夠到食物,觸碰機關,就會從四面八方射出水柱,冰冷的冬天,爲了吃一點東西,會冒着被活活凍死的危險。

這樣過了一段時間之後,一羣猴子開始發現規律,同樣捱餓,但是隻要不觸碰頭頂的食物,一段時間之後會吃到一點食物,但是隻要去搶房樑上食物就會捱餓的同時還受凍,於是,只要有猴子忍不住跳上去搶食物,另外一羣猴子就撲上去撕咬去拿食物的猴子,直到把那猴子打到屈服爲止。

被打服的猴子也加入了打的陣營裏,一段時間相安無事,人類放新的猴子進去,新的猴子看見高高的牆上掛着吃的,不知道曾經發生過什麼事,忍不住跳起來去夠,就被那些老猴子圍上來羣毆,新猴子勢力單薄,不知道原因,只知道會捱打,於是不敢再動。

新猴子變成了老猴子,再放進來新猴子,重複循環之前的結果,新來的猴子只要跳起來夠食物就會被捱打成爲了一個傳承和不成文的習慣,慢慢的,一個規矩就形成了,雖然,後來的猴子都不知道爲什麼會被捱打,但是它們也不再關心被捱打的原因,只關心會不會被捱打,所以,依照規矩它們也去打別的猴子,到了最後,人類把機關撤下來,也再也沒有猴子去碰食物了。

不捱打的小美好,就成了猴子的信仰,雖然,它們根本不知道,爲什麼會捱打。

信仰是一個美麗的詞,帶着一份朦朧的憂傷,有時候堅定,有時候隨風搖擺,有時候迷幻,有時候只是一個烏托邦的空想象,這也只能說明,我們太渴望美好,渴望內心堅定的力量,但是,有時候,這種力量,如果不依幻於一場美麗的夢,而是隻是一個自我的小理想,那麼,我想,信仰的力量纔會無堅不摧吧。

這篇作爲讀書筆記吧,講一點個人的小想法。

只是故事,祝大家新年快樂!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