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生命的意義丨《 生命的根源 . 性 》

1  丨    倉央嘉措有一首膾炙人口的詩篇: “ 這麼多年,你一直在我心口幽居,我放下過天地,放下過萬物,卻從未放下過你。

我獨坐須彌山顛,將萬里浮雲一眼看穿,一個人在雪中彈琴,另一個人在雪中知音,先是在雪山的兩邊遙相誤解,然後用一生的時間奔向對方的胸懷。

我行遍世間所有的路,逆着時光行走,只爲今生與你邂逅。”

每每讀到此處,我都會凝神沉思,想是什麼讓一個雪域王之尊的,作爲轉世靈童第六世達賴喇嘛黯然神傷,獨坐須彌山顛之時,忘不掉的居然只是人世間的凡塵,忘不掉的,只是那肉體與靈魂深處無法言說的忘我與契合之時的歡愉。

在中國文化客觀的表達裏,關於 “ 性 " 的文字,多是逃避和隱藏着罪惡感,作爲隱私,那是晦澀難言的,一個女子去講,更是容易被釘在恥辱柱上。

可是,生命一切的根源,皆是從這裏開始。

如果,真的要探討生命的意義,“ 性 ” 應該是繞不過去的話題,既然如此,就更應該正確正規的去正視面對那份內心深處升騰着的灼熱,身體裏隨時蘊藏爆發的火般熱情,“ 那是萬物生靈關於生命自生自發的渴望,因爲慾望和欲愛而發展出的宇宙萬有,孕育出的無窮無盡的生靈和希望。”

2  丨    須彌山,在印度教信仰中,是宇宙的中心,須彌山上住着的溼婆神,在五千多年前,就已經接受了來自中亞最原始的崇拜,作爲印度土生土長的神祗,溼婆神的意義和 《 吠陀經 》 一樣久遠。

《 吠陀經 》 ,是印度最古老思想的源頭,如果說是全世界最古老思想的源頭,也不爲錯。

《 吠陀經 》 ,由梵語口傳的數以千計的讚歌集結而成,是印度文化的瑰寶,也是世界文化最古老的書籍之一。

吠陀: ( Veda ) ,及 “ 智慧 ” 和 “ 知識 ” 。

梨俱吠陀的 《 創世之歌 》 裏,先民高歌傳唱:

“ 欲愛是原始的種子,心靈的胚胎。 ”

印度教神廟的外牆上,在最重要明顯的位置要供奉神祗的雕像,然而,供奉的多隻是神祗的陽具和陰戶的連接。他們將欲愛作爲神的訓示,一一雕刻出來,讓後人頂禮膜拜,這作爲造物主的象徵。

他們十分虔誠的相信,並且祈禱,每一個生命的孕育,都傳遞着生命的信仰,訴說着關於生命新的領悟。而 《 吠陀經 》 五千年的傳唱,和連綿不絕的天問裏,就是詢問:

“ 是什麼在生髮萬有?是什麼在孕育無窮?”

最後,他們找到了答案: Kama 。

就是 ------  性 。

3  丨    位移到柬埔寨的國寶之都 ---- 吳哥窟。那裏保存着世界上最早的高棉式建築和最大的廟宇。

那最初被稱爲 “ 毗溼奴 神殿 ” 的吳哥窟,12 世紀時,被吳哥王朝視爲國都和國寺,七八百年前的元朝,中國的皇帝派使臣周達觀,前去了解和學習那裏的風土人情,於是,就有了一本 《 真臘風土記 》 ,幾百年之後的今天,在全世界掀起了波瀾,同時,也把被遺忘的文明古都再一次完整的展現在人們面前。

甚至有國家把這本書作爲了軍事參考。

蔣勳先生更是前後 14 次受這裏歿落文明的召喚,一次又一次來到這個令他魂牽夢吟的地方,在這裏,他的心靈一次又一次被震撼,一次又一次受到新的啓迪啓示,他說,這是讓他思考最多的地方。

他講吳哥窟那玲瓏剔透的石雕藝術,他講斑蒂蕾絲的石雕圖案 ,“ 像波斯的織毯,像中國的絲繡,像中古歐洲大教堂的玻璃花窗,像閃動的火焰,像舒捲的藤曼,像一次無法再記起的迷離錯綜的夢。” 吳哥窟的魅力不僅僅只是那血色金光的歷史,更是用那細膩雕工的建築雕塑記錄下的藝術詩篇。

在科巴賓斯山上,有一條古老的河,它圍繞着吳哥王朝所有的建築,包括神廟,宮殿和帝王陵寢,而在外圍的護城河的寬度達到 190 米,這些護城河的水源從暹粒河引來,經過 “ 斑蒂蕾絲 ” ,來到科巴賓斯山,從山上緩緩流下,流向整個吳哥王朝。

在 20 世紀的 60 年代,歐洲考古學家才發現了河牀上的浮雕,經過數百年被水沖刷侵蝕,卻依然清晰可辨那浮雕是毗溼奴大神,大神手中持着不同的法器: 日輪,蓮花,海螺,和寶劍。

毗溼奴是萬物生長的保護神,也就是 ----- “ 生殖之神 ” ,它躺在高高的科巴斯賓山上,徜徉水中,將生命四處播散。

“ 整條河流的河牀上都刻滿了陽具與女陰的生殖符號,藉由河水的衝蕩,彷彿祝福着這生命的源頭汩汩不斷,流入人間,流入大城,護佑着人世的繁榮昌盛。”

所以,這條吳哥王朝的護衛之河,叫做 “ 千陽河 ” 。

感受下蔣勳先生文字的極致優美吧:

“ 在清澈水流緩緩流過的底下,一副副彷彿具體又彷彿抽象的陰陽生殖圖畫,隨着水波的盪漾,使人相信生命真的從此傳遞。”

“ 性 ” ,不就是那條生命源源不絕大河的源頭嗎 ?

4  丨    一千年前,在印度中部的昌德拉王朝 ( Chandellas ) ,從公元九百五十年到一千零五十年的一百年間,在卡修拉荷建造了八十五座神廟,千年之後,經歷兵災劫亂,神廟只剩下二十二座。

這八十五座神廟,刻着神靈向人間訓示的傳遞,人的祈求,君主的勳業,以及百姓的生活,而卡修拉荷的藝術家最鍾愛的,還是刻畫欲愛的主題。

據說在昌德拉王朝裏,君主都要勸說那些遁入空門爲僧的佛教徒,和那些甚至是 ” 神祗 “ 的神們,讓他們必須去和女神結爲夫婦,享受夫妻的歡愉和樂趣,以達到綿延後代的目的。

他們給那些緊緊擁抱着的愛侶新的詮釋和 ” 象徵 “ ,在印度教裏,這種愛慾的象徵是一份 " 自我重建 ” ,其目的,是 “ 在彼此的擁抱與探索之中,重尋一個和諧而又完整的新我。”

在古老的思想裏,肉體的接觸,有時候,甚至是探索與神靈交會的一種方法和儀式。

《 聖徒格耶奧義書 》裏有這樣一段描述:

“ 在他深愛的女子的懷裏,男人會將整個世界都忘記,自身的一切都不復存在;而同樣的,在與那全知者契合之時,我們也會進入完全忘我的境界。”

於是,我也會忍不住去想,性,對於生命的全新意義,也不僅僅只是孕育,也可能會讓生命着的每一個人去發現一個全新復活的自己吧?

5 丨    “ 關於性的問題,不能在生理層面得到解決,而是透過宗教修持去解決它,把它視爲一種腺體的活動,或是以戒律及非難的態度來防堵它,都是非常不成熟且愚蠢的方式。

性會成爲問題,是因爲它能夠讓我們嚐到 ” 無我 “ 的滋味。

性會帶給你快樂,是因爲自我意識不見了,然後我們會渴望再度擁有這份感覺 ----- 沒有過去,沒有未來,彼此融成了一體。 ” ( 克里希那穆提 )

現在,我覺着我理解了倉央嘉措,作爲一個雪域的 “ 王 ” ,卻只想擁有普通凡人的快樂, “ 我行遍世間所有的路,逆着時光行走,只爲今生與你邂逅。”

“ 我放下過天地,放下過萬物,卻從未放下過你。 ”

那麼,趁着愛還在,趁着我們還能去相愛,那激情和顫動着的心,就讓它在時光裏復活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