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半月谈(一)从教育聊到历史

前天上午去了庞兄工作的幼儿园,参加了一个关于幼儿教育的活动。大卫老师讲了一下他的教育理念,我个人的感受他的想法应该是这样:
我们不是要灌输孩子一套知识,而是要唤醒孩子的灵性。我们应当帮助孩子建立一套内在秩序,内在秩序指的是他对世界的看法和判断,碰到一些事情他知道如何评价处理,而不是总要依赖大人的世界来帮他决断。

这也是鲍鹏山老师多次谈到中国学生接受十多年教育,却缺乏基本判断力,虽然有知识却少有智慧,哪怕读书读到博士都无法解决。甚至连清华北大的高材生都在这方面有缺乏,例如多年年前清华刘海洋硫酸泼熊和四年多前高晓松怒批清华学霸。


这是一档挺火的电视节目,在这里面高晓松曾怒批过他的一位清华校友。一位帅气的清华博士,被校方誉为清华的希望,多次向高推荐。结果这位博士上来就问高晓松等几位嘉宾,像他这样的清华博士该做什么的问题。顿时让高陷入无语状态,在清华读到了博士居然不知道该干什么,但又不能不讲,只好给了他一通严厉批评。其实也不能怪这位博士,他不过是反映应试教育成果的一个缩影,他是为这个体制背了黑锅。这种教育模式培养这样的学生很正常,他还算读出来了的,还有很多同学“悬梁刺股”付出了青春和时间却因为自己实在不适应这个教育制度没有成绩,落得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处境,他们才更可怜。

这就如同过去科举,多少人都考到白头还是没有中举,更别说中进士。左宗棠、袁世凯就是不太适应科举制度只考中举人,黄巢、洪秀全是根本考不上,但他们却想到了更直接的办法。我们看看黄巢那首诗你就知道他多有才气和抱负,这样的人你不能选拔出来,后果不堪设想。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不第后赋菊》
有部冯小刚拍的电影名“满城尽带黄金甲”就是出自这首诗。黄巢后来是成为了唐帝国最后的一道催命符,朱温若不是借着黄巢这股造反的势头他没有机会篡夺大唐的江山。黄巢采取的是流动作战转战大江南北,这种方式给老百姓的冲击是灾难性的,多少家庭都惨遭屠戮,他完全就是靠打家劫舍过日子,抢完一座城市又奔向下一座城市,所到之处如蝗虫过境“寸草不生”值钱的东西都被洗劫一空,烧杀抢掠奸淫妇女无恶不作。

当时他本想被唐帝国收编提出让他做广东王他就不会攻击广州,可是唐帝国并没有引起重视敷衍他一番,他一气之下打下广州城把南中国一座富庶的城市蹂躏一番,广州被吃空后又奔向下一座城,这样流动作战第二年甚至兵锋直指唐帝国陪都洛阳,这座武则天时代的神都也轻易被攻下,后来连都城长安都被黄巢打下来。安史之乱平定后,唐帝国再次上演皇帝出逃的闹剧。大批的世家豪门都被乱军洗劫,韦庄在《秦妇吟》有诗言道
“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豪门尚且如此,奈天下苍生何?
正如张养浩《潼关怀古》所写“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洪秀全的故事大家应该更是熟悉,最近几年曾国藩都很火,曾大帅忙前忙后几次差点跳河自杀,都是因为这个落地秀才。

让孩子对外部世界具有判断能力,形成一种不偏激的做事方式,有胜不骄败不馁心理素质,建立起一套评价机制而不依靠他人的评价,所有这一切都是一种高情商的表现。而这些都不是外面可以用说教的方式灌输给孩子的,一定要通过他的阅读、实践的方式逐渐内化而形成。应试教育关注的是集体主义对孩子的同化,和知识的学习,不注重孩子的个体差异这是最大的问题。经验的学习也是很重要的,只要不是原则性问题我们都可以放手让孩子尝试,而不是压制他。比如吃手的习惯就可以不制止,吃了一段时间他自然会停下,我们强力介入反而阻碍孩子动手能力,其他还有很多,凡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都尽量让他自己动手。这种动手能力可以激发他脑的发育也为他将来适应社会积累经验,如果我们过多干预会伤害孩子探索世界的积极性。那种孩子坐得规规矩矩上课如同大人一样,任何都是仅仅有条是很可怕的,那是完全违背一个孩子正常天性,反而应该让孩子各得其所做自己的事,混龄教育,因为上帝给我们的世界本身就是复杂的。


个人感受
孩子各有特点,世界上连一片相同的树叶都找不到,何况最有灵性的人。我们却人为制造一种单一的世界,用一个模式来培养孩子,其实在扼杀孩子。难怪本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孩子,经过十多年的教育不但没有激发求知欲反而越来越厌学。其实你只要顺应孩子的探索世界的好奇心,呵护他,他自然就会成长得不错,反倒是我们的自以为是有并不真懂教育才败坏了孩子。

昨天后面有家长提出一个可能是众多父母的困惑,“我们虽然知道这个应试教育不行但在现有环境下如何做,很多时候我们是进入了一个无法超脱的怪圈,都知道补课不好可是看到其他家长都送孩子,不补课内心就没有安全感”。


大家就这个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逐渐形成两种意见:一是最彻底的但也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放弃现有教育体制放弃学籍进入体制外的学校,你必须做好不要学历的准备,做任何事都需要付代价。
很多时候没有两全其美的方法,这也需要有一定条件,或者家长有时间和精力来辅导孩子或者能有合适的体制外学校就读。其实花费十多年去拿那个体制内的文凭和放弃体制内教育到底哪个更有价值,那个学历到底有多少作用,每一个人都可以好好思考一下。(还有家长担心放在家里教育无法过群体生活,妨碍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有老师回答,其实孩子人际交往能力发展并不取决于能跟多少人交往,而是取决于是否有深度的交往。很多时候我们在一个陌生群体里,我们仍然感觉孤单,因为你并没有实现有质量的沟通。就像现代社会,你可能跟邻居同事天天打照面,但一年都讲不了几句话,那种交往对提升你的人际交往能力又有什么意义呢?你其实仍然处在一种封闭状态,只是看上去不像一个人待在家里,实际效果差不多。相反你虽然长时间待在家里,却有几个朋友不时聊聊天,或者有高质量的沙龙活动进行深度交流和分享,你的人际沟通能力的发展会比那种经常跟很多人浅沟通效果好得多。


另一种就是保守的方法,进入现行体制但不要给孩子应试的压力,帮助孩子一起来面对应试教育的学校和老师,只要他能快乐成长人格健全虽然逃课成绩不怎么样,但他没有逃学知道自己读书就好。把现行教育当做一种游戏而已,这虽然看起来比第一种简单,但对家长和孩子要求挺高,家长需要不断成长,孩子也需要在进入学校前有足够知识和灵魂的储备,否则很难抵挡应试教育的强势来袭,而且在这种崇尚集体主义的氛围里人更容易被同化,智商和独立思考能力都会下降,人很容易走向在众人趋同效应中寻找自身的存在感,将自己的价值建立在他者的评价体系之中。中国有悠久的“儒表法里”文化传统,法家控制人心力量无孔不入。另外建议阅读《乌合之众》,勒庞将群体对个人的影响分析的入木三分,堪称群体心理学经典。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