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來的知青姐姐

    有一個偉人這樣說:“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到那裏是可以大有作爲的”。後來這個偉人說了又說:“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很有必要”。於是,大約是我讀小學三年級的那一年,生產隊長從公社帶回來兩位重慶知青,我們稱呼她們:吳姐姐和夏姐姐。

    與我家一牆之隔的是石家舊祠堂。這個祠堂修得頗有幾分氣勢,帶有一個方方正正的天井院,天井的四周就是寬敞的大廳,當年,李子溪周邊石姓氏家族的重大事宜就在這裏處置。解放後,祠堂被改建爲生產隊的糧倉。吳姐姐和夏姐姐就住在東廂房的兩間屋子。

    初來乍到,兩位姐姐可是吃了不少苦頭。她們自己得到一里地以外的水井擔水、自己劈柴生火、自己洗菜煮飯。兩位來自大城市的嬌小姐哪裏能夠勝任這些重擔!長長的扁擔、沉重的水桶壓在肩頭,哪裏還能邁開步子?!一擔水晃晃蕩蕩挑到家時已經漏得快見底了!生產隊砍來柴禾沒有完全乾枯,兩位姐姐一生火就滿屋濃煙,被嗆得乾咳嗽、被薰得直流淚!半生不熟飯沒有吃上幾口,隊長催促上工的口哨聲又響起;晚上睡覺時,旁邊糧倉裏的老鼠追打得吱吱叫……唉,真是難爲了本該在父母身邊撒嬌的兩位姐姐了!

    不過,兩位姐姐沒過多久就慢慢適應了農村的艱苦生活,很快便融入到李子溪鄉親們的生活中來。因爲離我家近,兩位姐姐和我們一家人也顯得格外親近。記得我的奶奶六十大壽生日那天,兩位姐姐還專門到公社的商店裏買了一個洋瓷盆和兩雙長筒襪作爲生日禮物,奶奶和鄉親們直誇兩位姐姐知禮節、招人喜愛!每天吃過晚飯,她們就來我家串門聊天。在月朗星稀的夜晚,兩位姐姐還會給我們一羣孩子講故事、教我們唱歌。從她們那裏,我聽說了重慶的高樓大廈,聽說了重慶的寬闊馬路,聽說了重慶的汽車、火車、還有飛機,聽說了重慶動物園裏有獅子、老虎、還有大象,聽說了李子溪外面還有很多、很多新奇的事物……

    記得有一年兩位姐姐回重慶過年,給我帶回了很多公社的商店裏都買不到的糖果:我第一次嚐到了重慶的怪味胡豆、第一次嚐到了重慶的米花糖、第一次嚐到了重慶的挑片糕。尤其讓我欣喜的是兩位姐姐給我買了一小皮球,我和小夥伴們從此有了新的樂趣。我一直喜愛打籃球,就是由此而養成的愛好!

    兩位姐姐還給生產隊長提建議:在打穀場上修一個籃球場,讓生產隊裏的小夥子們可以打籃球。後來,每年大年初一這天,鄰村的貴州吳家灣的年輕人就會來和李子溪的小夥子們進行籃球比賽,其盛況深深地吸引着周圍的鄉親們,就好比中央電視臺的春節晚會吸引着全國人民的眼球!

    過了兩年,兩位知青姐姐還在李子溪收穫了自己的愛情,找到了自己終身相許的人。吳姐姐喜歡上了重慶知青吳大哥、夏姐姐愛上了重慶知青蔣大哥。兩位大哥隔三差五就來看望吳姐姐和夏姐姐。老人們不解地問吳姐姐:小吳,你怎麼和一個與自己同姓的小夥子耍朋友呢?不怕亂了輩分?吳姐姐就笑眯眯地回答:在我們重慶是可以的,我們的爸爸媽媽已經同意了。

    30多年後,掛念舊情的吳姐姐和吳大哥、夏姐姐和蔣大哥還專門從重慶驅車到李子溪,故地重遊,回味那段艱苦卻充滿了快樂的難忘的人生歷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