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產品經理,請你別太激進

“樸老師,我已經入職一個多月了,每天只是畫原型、寫文檔,很少涉及業務模式、商業模式,我該怎麼提高“,這是工作不滿3個月的同學和我說的。

“樸老師,我要先梳理業務流程,是不是要去實地調研,然後在開始設計,否則我不知道如何拆解需求“,這是還沒入職的同學和我說的。

新人產品經理通常都會發出一種強烈的情緒信號,那就是“激進”,也可以說是熱情,也可以說是衝動,反正就一句話,“我覺得自己能做的不止當前這些,我想要做的更多”。

華爲任正非開除北大高材生的例子,我想大家都應該有所瞭解,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給華爲寫了一封諫言書,一個沒經歷過大世面的奶油小生,哪裏知道什麼是企業的命脈。不過我還想給大家舉幾個例子。

前幾天微信8年總結,有人說,微信初期的產品經理也是好運,跟上了這趟列車;抖音的產品經理也是獲得了爆炸式的提升。這是天賦嗎?這是時運,他就成功了。

張無忌掉落山崖學得九陽神功,這是機遇好。在光明頂上,雖然表現亮眼,可實際上就是個打手,明教內部傀儡,一直是處在到處救火的位置上,任人擺佈,說來也可憐。

王思聰創業初期就能拿出幾億的資金,這是命好。但是人家會佈局,電競、娛樂、直播等都有產業,他成功雖然看起來容易,但也在背後付出了不知多少。

可是你有什麼

行業就好比馬路,有的馬路很直很平,是康莊大道;有的馬路崎嶇不平,是山林小路。道路決定你能走多遠、多高、公司的上限。

公司就好比汽車,有的是寶馬,有的是奇瑞;有的是燒油的,有的是燒電的。汽車決定你等開多快、開多遠、我們的上限。

我們都是汽車上的乘客,扮演不同的角色。汽車開的高,那麼我們看的也遠;汽車沒油了,我們要去加;汽車胎壞了,我們要去補,這就是我們要做的事情。

我們都希望自己坐的是寶馬,開在康莊大道上,啥也不用幹,你就獲得比別人更多的經驗和視野;可是我們往往都是坐車普通的家用車,開在山林小路,直到有一天並行到了康莊大道上,把我們的家用車改裝成高速賽車,開啓了開掛的人生。

說這些,就想告訴你,想要做產品做的成功,你得經歷的足夠多。

來公司不到半年,你別說懂業務

做了2年多產品,我都不敢說自己對業務十分了解,到底業務是什麼,我需要承擔什麼樣的角色,如何提升業務使用量,都處在探索的階段,沒有通用的模型,只有不斷的實戰經驗。

想當初剛做產品不久的時候,一個阿里產品總監說“來公司沒到半年,你別來和我說業務”,因爲你不懂,不瞭解企業實際面臨的情況,說的都是以個人爲中心的考慮。

正如最開始的兩個例子,你可以選擇去了解,但是你的重點不應該在這裏,如何將一個需求精準化落地纔是應該去做的,沒有不打仗的兵就能當將軍的。每個階段都有重要的事,初期就是要高執行,出結果,而不是一上來就考慮佈局、戰略方針;當你一步步的都把坑走了個遍,更高的位置也只是時間問題。

產品經理不經歷點事故,是無法成長的。你說滴滴沒經歷過安全事故嗎?你說抖音沒經歷過監管嗎?你說淘寶沒經歷過假貨嗎?這些都是經過報道,事件升級,然後做出反應。如果你不經歷這些,心裏會有一根緊繃的弦麼!

在往小了說,你沒經歷過個人決策失誤嗎?你沒經歷過用戶負面反饋嗎?如果這些你都經歷過,那麼就能對業務有更深的瞭解。

再聊聊商業模式

商業模式是探索出來的,也是厚積薄發的。不僅是考慮賺錢,還有成本和風險。

一個同學和我說過商業模式怎麼怎麼樣,幫助公司破局,實現盈利。後來我和他討論了下,用戶價值和商業價值,哪個先哪個後?是應該先滿足用戶,還是先滿足利益。後來這個話題戛然而止,其實我們心裏都清楚,有用戶才能產生價值。

曾經我和老闆說,我最想提高的就是商業能力,希望能讓我接一個商業化的項目。一年後,我依然很關注商業,但是不再強求商業,因爲要實現商業需要一套完整的輸出體系,這是我達成商業要做的一步。

再者,需要思考的不僅僅是怎麼賺錢,更是要考慮如何讓用戶產生價值,當用戶價值產生了,就能通過一定渠道去嘗試商業轉化,當這種模式足夠穩定後,才能大面積鋪出渠道,實現銷售利益的可見行。

還有,需要考慮成本和風險。阿里投資了10億佈局雲端,做了10年,才真正實現盈利,這10年當中成本,如果失敗了的風險,你有考慮過嗎?

當你對手中的資源把控清楚的時候,你便需要考慮每一個決策的風險。當你真正能接到一個商業化項目的時候,你才能更從容的去面對這其中的潛在威脅。

我很想盈利,但是我老闆和我說過,要學會站在更高的層次看問題,不要總是拿着你的競品去看問題,一味的去學別人的商業模式、付費體系,這不適合我們。就你那點利潤轉化,還不夠公司一個月的工資。當時的我覺得有總比沒有強,現在看來還是得學會抓住核心問題,沒有比老闆更想賺錢的。

今天分享就到這裏了,有興趣的可以加我,歡迎來訪,註明來源哦!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