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2018 :而今邁步從頭越

1月,因“中小學生命教育課程建設的理論與實踐研究”,有幸和清華大學馮務中教授等一起獲得由中國教育報刊社、中國教育新聞網兩年一次評選的“全國教育改革創新先鋒教師”稱號,在國家行政學院,從時任教育部教師工作司王定華司長手中接過證書,並和同爲頒獎嘉賓的導師朱永新先生及領獎代表、山東省教育廳巡視員張志勇先生合影。這個榮譽的獲得,我把它看作是對我們團隊的一次獎勵。2018年,《新生命教育》出齊一套22本,貫穿小學一年級至高中三年級,入選國家資源庫,成爲深圳市教育科學規劃重大成果推廣項目。新生命教育研究所所長、南京師範大學馮建軍教授獲評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稱號,盧鋒博士升任副所長。


2月,適逢春節,應中國教育報“好老師成長學院”以及老東家翔宇教育集團“年課堂”之邀,觸網執教“寫作文有技巧”“教作文有講究”等網課,受衆均超過1萬人次。



3月,在我48歲生日當天,從深圳市寶安區職教集團轉任深圳市新安中學(集團)第一實驗學校校長。從此,和這所位居深圳寶安中心城區,有着10年辦學歷史的九年一貫制學校結下緣份。文化品位高端、名優教師集聚、教育質量優異、學生髮展適切,成爲我們的追求。

4月,開啓“新中一實大講堂”,以學生、教師、家長三個序列,“聆聽窗外聲音”。連暑假在內8個月,共有20多名專家、學者走進一實講堂,其中有中科院院士、研究員,特級教師,教授,博士等。

5月,集團撥款30萬,支持我校開設“素養課”。從文化底蘊、科學素養、民族情懷、國際視野的角度,首批共開70門,供學生自由選擇。我執教每週一次“電影課”,課程目標是讓學生“學會欣賞,品味人生”。

6月,2018屆初三學生參加中考,他們像過節一樣走進考場,其中張凱文同學獲得寶安區中考第一名、深圳市中考第三名,學校中考成績較往年有較大進步。我們爲孩子們舉行了簡樸而又隆重的畢業典禮,給孩子們留下母校美好的記憶、最後的細節。學校裏學的東西,很多年以後還能用的,是素養;學校裏給的細節、留的記憶,很多年之後還能時不時想起的,我們希望是感動,是激勵,是溫暖。


7月,舉辦教師發展論壇之:十年校齡教師座談會。學校教師平均年齡35週歲,平均教齡10年,也就是說,差不多一半教師,就是10年前創校時進來的老師。這些老師,是學校的中堅力量。在論壇現場,擊“果”傳“話”輪到發言的,個個紅了眼眶,他們談的最多的是“專業發展”。

7月,暑期,赴遵義黨員學習、湖南國培授課、貴州支教。這一年,繼續組織“留守兒童公益羣”爲陝西、貴州、安徽等地留守兒童開展一對一幫扶活動,並在學校發起“和留守兒童共讀一本書”活動。

8月,總務部門搶抓工程,以嶄新的校園面貌迎接新學期的到來。實施校園環境綜合提升工程是總務部門的任務。我們希望打造園林式、書香氣、書院味的校園。


9月,迎來新生入學,迎來教師節。我們以簡樸隆重的儀式迎接新生的到來,同樣以簡樸隆重的儀式慶祝教師節。教師節前夕,我給學校家長寫了封信,指出,對老師工作的理解和尊重,是教師節最好的禮物。該文全網閱讀人次超過了1800萬,引發良多共鳴。

9月,超強颱風“山竹”來襲,學校嚴陣以待。“山竹”遠去,風和景明。停課一天的校園內,樹仍高聳,果亦飄香,彷彿毫髮未傷。前來視察災情,指導重建的教育局和集團領導贊曰:“真乃風水寶地!”



10月,學校舉辦一年一度田徑運動會,孩子們把開幕式開成了派對。

10月,全國政協副祕書長、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先生來校視察新教育實驗開展情況,應邀題寫“做自己做好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並冀望“放一顆新教育的衛星”。集團校長高妙添先生要求全面做、全員做、全力做,並且真做新教育。新教育實驗榮獲第二屆國家基礎教育成果一等獎。

10月,參加紀念蘇霍姆林斯基誕生100週年國際論壇。

10月,女兒在深圳結婚。我作爲“陪嫁”的意義開始體現。


11月,在第34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寶安區選拔賽中,我校師生作品在科技發明、科技實踐等項目中共獲得12項一等獎、5項二等獎,學校同時被寶安區教育局授予“寶安區科技教育特色學校”稱號。隨後,學校信息技術教師史妮娜老師獲評首批“廣東省科技教育名師工作室”主持人,併成爲廣東省科技教育講師團講師。這是繼今年年初周小江老師獲得“廣東省青少年科技創新項目團隊”(深圳市唯一一個)主持人稱號後的又一實力呈現。

11月,我校體育健兒在寶安區第二十四屆中小學田徑運動會上以8個單項冠軍、3個團體冠軍、男子組總分第一、女子組總分第一的成績獲得初中組團體總分第一。隨後,在深圳市中小學田徑運動會上,獲得初中組總分第二,實現歷史性突破。在寶安區中小學體育教師基本功大賽中,四名年輕教師又獲得總分第一,幷包攬隊列、廣播體操、組織教學和講解示範三項第一。



12月,學校舉辦2018年校園藝術節暨建校10週年藝術展演活動。

12月,集團舉辦慶祝新安中學建校30週年藝術展演活動。

12月,學校舉辦教工趣味運動會,快樂跨年。




2018,除了工作,我在閒遐之餘學會了廣東人的煲湯,學會了北方人的包餃子,重拾了家鄉包餛飩的手藝,加入了學校鮮花團購羣,保持了看書、看電影、看演出、聽音樂,以及喝茶的習慣。生活,簡單而美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