喚醒老師的夢想

【年終的時候,學校負責宣傳的曉丹來找我,說,“咱們還有一項任務沒有完成——上面要求每個學校在市級以上媒體有一次宣傳”。接着,她又說,“我知道你怕花錢,有一家媒體想採訪你,不要版面費”。於是,就有了《南方教育時報》這次“對話體”的採訪報道。其實,我是蠻怕媒體的,主要是怕自己說不好,或者說出去的話,經記者、編輯的筆變得斷章取義,甚至面目全非。但曾志、劉麗這兩位記者很認真,她倆應該是讀了我簡書、微信以及學校微信公號上不少文字纔出動採訪。採訪前,先來提綱,我也很認真地作了筆頭回答。後來,她倆又趕遠路前來暢聊。這是一次愉快的經歷。我願意把我的筆答和報刊社最終的成稿同時附上,以明吾志:從現在開始,辦一所百年老校。】

《南方教育時報》對話提綱:

1. 來深圳前,您在中語界已有很高的知名度,爲什麼來深圳?目前來看,有沒有什麼水土不服?

實話實說,我來深圳的原動力來自於我女兒。女兒嫁到深圳來了,我來做“陪嫁”,解決他們小兩口今後照顧老人的後顧之憂。當然,深圳教育環境、事業空間也是我考量的一個重要組成。到這裏來整整一年了,並沒有感到水土不服。一方面,深圳是一個包容性非常強的城市,海納百川,尤其是我所在的新安中學(集團),總校長高妙添先生作爲兩屆廣東省名校長工作室的主持人,更是胸懷寬廣,識人用人;另一方面,我有較強的適應力,我和我們學校的老師說過,不是因爲我在新中一實才這麼幹,其實我在任何一個城市,任何一所學校,同樣會這麼幹,因爲我熱愛教育。

2. 深圳和江蘇的教育,比較明顯的不同是什麼?深圳教育改革還在領跑嗎?

深圳教育的規模大過我的老家蘇州,而且現在還在繼續着一個量的發展,我覺得這是最大的不同。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這是全國教育界都在做的一件事情。因此,在我看來,這就像一場馬拉松,深圳教育處在第一方陣中是毫無疑問的,至於是否領跑,在沒有到達終點前,我覺得意義不大。盤子大了,深圳教育在質的提升上肯定是要花更大的力氣的。其實衡量一個地方教育改革成果有一個指標可以參考,那就是這個地方在四年一度的國家基礎教育成果獎評比中的獲獎情況。今年評出了第二屆,深圳市獲獎情況在廣東是遙遙領先的。

3. 您是深圳百萬年薪引進的校長,深圳這樣的人才政策,其實業內外也有很多不同的聲音。孔雀東南飛的深圳的教育藍圖下,你有什麼切身的體會?你的“二次創業”規劃是怎樣的?

首先,沒有“百萬年薪”。我是2011年評的正高級教師,所以工資收入會高一些。再加上寶安區委區政府對教育人才實施了分級獎勵。這些收入和獎勵,從外面引進的和寶安自己培養的,享受的是同等待遇。我覺得這是一個好的政策,體現了內外無別。要鼓勵廣大教師在新手教師、成熟型教師、骨幹教師、名師、專家型教師這樣一條途徑上不斷攀登,完成二次成長、三次成長……我現在的想法就是,安安靜靜教書,踏踏實實治校,以“文化立校、課程育人、特色發展、質量取勝”爲辦學思路,通過我在任的10年,把它辦成“文化品位高端、名優教師集聚、教育質量優異、學生髮展適切”的一所老百姓家門口的好學校,讓在我學校走出去的學生“每個生命成爲最好的自己,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4. 來深圳後,不少老師、家長都是你的粉絲,你也成了網紅校長,你怎麼看這個事?

沒感覺到自己是“網紅校長”啊!可能是因爲我每天在朋友圈發“日有所記”、寫簡書講教育感悟,有的文章被教育部微信公號、中國教育報微信公號、頭條、新浪、騰訊、鳳凰網等媒體轉去成爲公衆閱讀,有更多網友進而加入了我的朋友圈和簡書的緣故?其實我很迴避這一點的,我自己的追求是“踏踏實實辦學,安安靜靜教書”。對,我現在還在七年級一個班任教語文,並且抽空給全年級學生上“電影課”。但我並不懼怕媒體。我覺得,無論是公衆媒體還是自媒體,關注我本人也好,關注我們學校、集團也好,這都是好事,可以監督和鼓勵我們做得更好。我的朋友圈裏有不少是我校在讀學生的家長,以及周邊社區想要到我校來就讀的學生家長,他們經常通過私信或留言的方式,和我溝通,我們就像朋友一樣。比如近階段,我們舉辦藝術節,工作方案在校長辦公會和行政擴大會通過的時候,沒有一點反對意見,因爲之前就是這麼做的。但是佈置下去當天晚上,就有家長朋友通過網絡給我提了不同的意見。我覺得非常好,特別是項目繁多、環節複雜之後,對教學工作可能做成的衝擊,之前或者沒有考慮到,或者考慮到了也沒人發表意見,但現在好了,家長介入了,他們實事求是地給你糾偏,因此,第二天就召開會議進行了方案的精簡,最後大家都說“這樣好”。

5. 你說,教書就像炒雞蛋,是技術活。但教書育人更是良心活。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對繁忙的深圳教師來講,確實很難。深圳城市節奏快,教育的節奏也很快,怎麼過“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是我的導師朱永新教授發起並倡導的新教育實驗的核心理念。什麼是“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朱老師認爲有這麼幾層意思:第一,教育就是生活; 第二,教育同時是一種特殊的生活方式;第三,教育生活應該是幸福的,而不是痛苦的;第四,教育生活在追求幸福的同時還應該強調完整。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對繁忙的深圳教師來講,確實很難。但一方面,我們要看到,教育正在轉型。在“立德樹人”這樣一個根本任務的指引下,教育正在由應試模式轉向於育人模式。2014年3月30日教育部頒佈了《關於全面深化課程改革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這樣一個文件,提出了三大目標、五大任務、十大措施。一些措施都是具體明確的,比如研製學生髮展核心素養體系,研製學業質量標準,跨學段縱向銜接、跨學科橫向配合,改進學科教學的育人功能,加強考試招生和評價的育人導向……等等。當下深圳啓動的中考改革,廣東啓動的高考改革,就是這一系列措施中的部分。雖然可能“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但畢竟我們要認識到,教育在轉型發展。第二個方面,不管風雲如何變幻,不管你幹得苦不苦,作爲一名一線教師,我們還得幹。問題是怎麼個幹法。“擼起袖子來”而外,還有沒有什麼講究?有一次,我和我的徒弟談工作。我說,咱們教書就像是炒雞蛋,你是怎麼炒的?你來說說。她一楞,說,不就是雞蛋打入碗中,放點鹽,然後用力打散,熱了油鍋在裏面翻炒,等熟了盛出來嗎?我說,你看啊:首先,這炒雞蛋吧,也是個技術活。有時候,忘了放鹽,有時候放了鹽沒有打散,有時候油多了有時候油少了,有時候火候過了炒焦了……這裏面還有些訣竅,比如打蛋時放兩勺溫水,炒出來的蛋會嫩,會看上去多一些。教書也是這樣,也是技術活。一不留神,說不定這一屆就被你炒焦了,或者你連打幾個蛋,到最後一個,壞了,連前面的幾個都給糟蹋了。因此,得先學技術,技術無它,但手熟耳。再者,你就天天這一種方法炒雞蛋?就這麼甘心重複自己30年?今天回家你這麼炒蛋:找兩個玻璃碗,打蛋的時候,一個裝蛋白,一個裝蛋黃,蛋白蛋黃給分開,當然別忘了撒鹽花。然後熱鍋,熱到鍋子快冒煙了再放油,先橄欖油,熱五成,溜蛋白;再菜油,熱七成,炒蛋黃。分別盛出,裝入一盆。再用半個西紅柿,切片,點綴在盆邊。明天你告訴我,同樣炒雞蛋,過程和口感和以往有什麼不同。是的,創新無它,只不過求樂趣而已。其實梁啓超梁任公早就說過:“純粹的教書能享受到一種樂趣,純粹的做學問能享受到一種樂趣,邊教書邊做學問,能享受到兩種甚至兩種以上的樂趣。”這也正是第八次課改的時候,課程專家常說的:做一個研究的實踐者、實踐的研究者。某種意義上來說,教師這一輩子,站在講壇上三四十年,也許只有在實踐中研究、在研究中實踐,才能真正享受到教育的幸福和樂趣。那麼,怎樣做一個實踐的研究者、研究的實踐者呢?這裏,我還是要搬出我的導師、新教育實驗的發起人朱永新教授的觀點:一是專業閱讀,二是專業寫作,三是專業交往。

6. 語文教育的流派和提法也非常多,情感派、思維派等。你比較認同哪一種?教育模式層出不窮,你怎麼看?會不會太多太濫了?

個人認爲,語文教育談“風格”可以,談“流派”爲時尚早。連德高望重的於漪老師都再三否認自己是“情感教育派”。的確是這樣,一個人是難形成一個流派的,它需要一羣人,甚至幾代人的努力。而且在我看來,相對於現在這個語文那個語文的提法,我更傾向於矯枉過正:讓語文迴歸語文。不要加任何修飾,回到它“聽說讀寫”“語修邏篇章”這些本質的東西上去。關於教育模式,我也是這樣的態度:教育不是機械加工,不是流水線,也不是工業生產,教育面對的是一個個富有個性的活生生的人,因此,任何模式都是對教育的悖反。在我國基礎教育領域,經過多年課改之後,大致形成了一套以“少教多學”、“先學後教”、“以學定教”、“教學合一”、“教學相長”爲主題詞的改革話語,這些我倒是覺得應該成爲共識的。這套話語爲我們建構新型的教學關係提供了比較明晰的思路。

7. 新高考和深圳中考改革,同時從今年高一和初一起步,中考語文正式提分到120分,這對語文教育是春天嗎?

個人認爲,語文教育春天的到來,光靠在試卷上提高分值、增加容量、提升難度,以引起學生和家長重視是不夠的,還得回到語文課程的實施中去,回到語文學習的變革中去,才能真正實現。方法在課內,可是課內效率不高;功夫在課外,然而課外缺乏指導。這是語文教育一直以來存在的問題。語文教育呼喚與生活領域相銜接、相融合的教學素材,語文教育呼喚與信息化環境、學習型社會相適應的時空構建、教學構建,呼喚一種生命化、創新化、最優化的課堂教學形式,語文教育呼喚能夠突現過程評量、個性評量的多元評量體系。這些問題解決了,語文教育的春天才會真正到來。

8. 新高考改革方案出臺後,生涯教育越來越被重視起來,你很早就說要“跳出學科看教育”,同時“透過教育‘育’生命”。這麼多年實踐研究有沒有成果可以推廣?效果如何?

我們把生涯教育納入生命教育中,作爲生命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需要說明的是,我們所說的“生命教育”中的“生命”不是修飾詞。生命教育,是有關生命的教育,是以人的生命爲中心和原點,圍繞人的自然生命(長度)、社會生命(寬度)和精神生命(高度)展開教育,旨在引導學生認識生命、珍惜生命、發展生命,拓展生命的長寬高,讓有限生命實現最大的價值,讓每個生命成爲最好的自己。近10年,我和我的團隊一直在致力於生命教育的研究和實踐。我們把生命教育課程化了,編寫了《課程指導綱要》,出版了了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中三年級全套22本教材,旨在通過這門課程,幫助學生實現以下個體目標:一是健康的身體。讓學生了解個體身心發展的規律,掌握促進身心健康的方法;掌握日常生活中的技能,學會保護自己,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爲習慣。二是積極的生活。讓學生熟悉開放的國際視野下與他人相處的法則;引導學生認識到個體命的共在性以及他人存在對於自己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學會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相互關心、共同合作、彼此尊重、善於溝通;同情弱小,積極面對人際衝突,樹立寬容意識;尊重人與人之間的差異,發展健康的人際關係。擁有個性化的積極力量,包括樂觀、勝任感、自尊感、人際支持等。三是意義的人生。讓學生能夠不斷進行生命的自我體驗和省思,欣賞和熱愛自己與他人的生命,珍惜生命的存在,期盼生命的美好,體悟生命的意義,並且能夠把這種生命的關懷和熱愛惠及他人、自然,具有人文關懷、民胞物與的胸懷以及寬廣的人類情懷。我們這項成果被列爲2018年深圳市教育科學研究重大成果推廣項目,我本人也由此獲得了全國教育改革創新先鋒教師的稱號。目前,全國有150所學校成爲我們這一課程的基地校,更多學校的師生在使用我們的教材開展生命教育的實踐。

9. 特級教師和一般教師的課堂最不同的地方是什麼?如果特級教師做行政,不再給學生上課,如教授不給本科生上課,這是不是資源的浪費?

我沒有研究過這個問題。從我自身來講,成爲特級前後,並沒有覺得我的課堂有什麼兩樣。只是說,隨着年齡、教齡的增長,我越來越用心地去對待自己的課堂,一點兒也不敢懈怠。而且,越來越重視教和研的結合。教基於研才更科學,研源於教纔有活力;善教者必是善研者,善研者也必是善教者。比如我上語文課,備課前,必然會採用知網查詢系統將正式發表的課文相關內容(包括教材分析、教學設計、課堂實錄等)悉數下載,然後結合自己的閱讀經驗和教學經驗進行沉澱,在此基礎上進行文本解讀和教學設計。而在上課的時候,我常常用錄音筆將自己的課錄下來,課後整理,有時候還要調查學生感受,以便於教學反思。我把這些都記錄下來,時間長了,素材多了,也就有了所謂的“科研成果”。當然,爲了潛心教學和研究,我也放棄了很多對我來說意義不大的東西以贏得時間,比如,我從來沒有打過電腦遊戲,也很少看電視連續劇。不忘初心,堅定信念,走二次成長,乃至三次、四次成長的道路。至於特級教師做行政,這要看組織和工作的需要。反正,我儘管是校長,但是我還是覺得,生命的活力在課堂。課堂上,有我和學生生命的綻放、靈感的閃亮、情感的激盪、思維的碰撞,因此,我還離不開課堂。

10. 作爲家長你有一個優秀的女兒,你認爲女孩的教育和男孩教育需要區別嗎?部分傳統對女孩的教育態度是否可以保留?

男孩和女孩的教育當然要有區別。比如陽剛氣,那是針對男孩子來說的。至於部分傳統對女孩的教育態度是否可以保留的問題,這個問題其實可以擴大化。現在家庭內外、學校上下普遍都很重視中華傳統文化的教育,但我想說的是,我們恐怕要加一個詞進去,那就是“優秀”,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傳統對女孩的教育態度也是這樣,要看是不是“優秀”的。如果是糟粕的東西,當然無需保留。畢竟,我們要培養的是走向世界的現代中國人。

《南方教育時報》正式刊文

對話緣起

從江蘇到深圳,他作爲“網紅校長”被人熟知。但他自嘲是“陪嫁”來深的,帶着他的教育夢想和新教育實驗的資源。

他是典型的白羊座,直率、熱情,還有點孩子氣;他願意表達,也喜歡交流,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去影響身邊的人。

他推崇用公益心做教育,自發建立的留守兒童公益羣一直資助着陝西、安徽、貴州等地的留守兒童,並在暑假給孩子們送教。

他的校園無邊界,無處不是課堂;他的圈子很大,朱永新、李鎮西等教育專家,中科院院士、長江學者、兒童文學作家等紛紛受邀站上新安一實大講壇。

99%的老師只有“一次發展”

南方教育時報:作爲寶安區引進的知名校長,對“深愛人才,圳等你來”的人才政策,您有什麼切身體會?從普通教師到名師,有沒有捷徑可走?

袁衛星:在寶安,從外地引進的專家和寶安本土培養的老師享同等的待遇。我覺得這是個很好的政策,體現了對人才的內外無別。這個政策可以很好地鼓勵廣大教師在新手教師、成熟型教師、骨幹教師、名師、專家型教師的成長途徑上不斷攀登。

在一線教學中,我們發現教師團隊中有99%的老師只停留在“第一次發展”階段,只能算是成熟的教師。教師的成長不能僅僅停留在做一個“熟練工”,要在實踐中研究、在研究中實踐,完成職業生涯的二次發展、三次發展……而這需要反思教學、學習理論、取經名家,得到專業的引領,否則,就會進入高原期,出現職業懈怠。

在教師發展過程中,寫作是最重要的一環,寫作可以把學習和實踐串起來。我在30歲評上中學語文高級教師,隨之而來的是各種榮譽和獎項。那幾年我發表了很多文章,這源於我每天堅持寫2000字的教育手記,一個月結成了一本《杏壇小札》。現在,我每天在朋友圈發“日有所記”,有的文章被教育部網站、中國教育報等媒體轉發,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剛到新安中學(集團)第一實驗學校時,我瞭解到學校老師的平均年齡不到35歲,我認爲這是優勢。因爲這些老師教齡在10年左右,正處在教學經驗成熟階段,他們一定很迷茫——是繼續往上走,還是就這樣教書直到退休?

校長的作用就是喚醒老師。2018年7月適逢學校建校10週年,我發動教齡10年的老師一起摘下他們當年創校時種下的芒果,然後開“芒果會”(教師發展座談會),老師們談的最多的就是專業發展。我認爲,做校長有兩個關鍵詞:一是方向,把握學校發展的方向,包括把握教師發展的方向。我不要求老師都直線成長,只希望他們保持一種向上發展的趨勢;二是狀態,狀態大於方法,方法大於苦幹,對師生來說狀態是第一要緊的。

創新無它,只不過求樂趣而已

南方教育時報:您說,教書就像炒雞蛋,是技術活。“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對繁忙的深圳教師來講很難。老師們該怎麼過“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袁衛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是我的導師朱永新教授發起並倡導的新教育實驗的核心理念——第一,教育就是生活;第二,教育同時是一種特殊的生活方式;第三,教育生活應該是幸福的,而不是痛苦的;第四,教育生活在追求幸福時還應該強調完整。

這對繁忙的深圳教師來講,確實很難。但另一方面,教育正在轉型。在“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指引下,教育正在由應試模式轉向育人模式。2014年3月教育部頒佈《關於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提出了三大目標、五大任務、十大措施。當下深圳啓動的中考改革以及廣東啓動的高考改革,就是這一系列措施的部分內容。

此外,作爲一線教師,教書要有訣竅。有一次,我和徒弟談工作時說,教書就像是炒雞蛋,是個技術活,有時候鹽多了,有時候火候過了……一不留神,說不定這一屆就被你炒焦了。因此,得先學技術,技術無它,但手熟耳。

再者,你甘心用一種方法炒雞蛋,並重復30年?創新無它,只不過求樂趣而已。梁啓超早就說過:“純粹的教書能享受到一種樂趣,純粹的做學問能享受到一種樂趣,邊教書邊做學問,能享受到兩種甚至兩種以上的樂趣。”這也正是第八次課改的時候,課程專家常說的“做一個研究的實踐者、實踐的研究者”。如何做到?朱永新教授總結說,一是專業閱讀,二是專業寫作,三是專業交往。

南方教育時報:深圳本土培養並引進了不少特級教師。特級教師和一般教師的課堂真的差別很大嗎?

袁衛星:特級教師隨着年齡、教齡的增長,越來越珍惜自己的課堂,更重視教和研的結合。教基於研才更科學,研源於教纔有活力;善教者必是善研者,善研者也必是善教者。

我上語文課,備課前,一定會在中國知網上查詢正式發表的課文相關內容(包括教材分析、教學設計、課堂實錄等),然後結合自己的閱讀經驗和教學經驗進行沉澱,在此基礎上進行文本解讀和教學設計。上課時,我常常用錄音筆將教學過程錄下來用於課後整理,有時還要調查學生感受,以便教學反思。時間長了,素材多了,也就有了所謂的“科研成果”。

儘管是校長,我還是覺得,生命的活力在課堂。課堂上,有我和學生生命的綻放、靈感的閃亮、情感的激盪、思維的碰撞,因此,我離不開課堂。

我現在教兩個班的作文,給全年級學生上“電影課”。有老師請假,我就去代課。這個學期,我“跨界”上了一節歷史課。課前,我告訴學生,我不是歷史老師,希望大家用學到的歷史知識教會我這節課的內容。於是,我把課件一張張翻出來,通過讓學生解答一個個問題,完成了這節課。這給我很大啓發——原來傳統的課堂也可以嘗試翻轉課堂模式,老師可以向學生“示弱”,讓學生在“教中學”。

在深圳,我有兩個困惑

南方教育時報:深圳教育改革在領跑嗎?深圳和江蘇的教育,比較明顯的不同是什麼?

袁衛星:深圳教育的規模大過蘇州,而且現在還在繼續發展,我覺得這是最大的不同。因此,在我看來,這就像一場馬拉松,深圳教育處在第一方陣中是毫無疑問的,至於是否領跑,在沒有到達終點前,我覺得意義不大。盤子大了,深圳教育在質的提升上還需有更大動作。

來深後,我遇到兩個困惑,第一個是“如何緩解緊張的教育資源”。深圳教育是否可以兩條腿走路?在量的方面,可以繼續保持一種開放的姿態,但另一方面,在一些成熟的核心城區的學校,要差別化對待,鼓勵學校追求質的提升。

第二個困惑是“如何提高深圳家長的認知”。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我在《爸爸在這裏》一書中記錄了我在家庭中開設的“家庭課”和每年給女兒寫的信等。其實,對於一個成長中的孩子來說,學習上的督促、生活上的關心,固然是他們需要的,但是,靈魂上的陪伴、精神上的引領,也許更重要。所以,深圳教育必須要大力重視家庭教育。雖然目前已經有很多舉措,但部分家長的認知水平還有待提高。比如,合適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初中之後的普職分流是必然的事,但有的家長不願接受孩子讀中職,我認爲這是需要改變的。

讓“生命教育”在深圳落地

南方教育時報:新高考改革方案出臺後,生涯教育越來越受重視,您很早就說要“跳出學科看教育”,同時“透過教育‘育’生命”。這麼多年的實踐研究有沒有成果可以推廣?效果如何?

袁衛星:我是帶着教育理想而來的,我想讓“新教育實驗”,尤其是我致力多年的“生命教育”在深圳校園落地。

生命教育,是有關生命的教育,是以人的生命爲中心和原點,圍繞人的自然生命(長度)、社會生命(寬度)和精神生命(高度)展開教育,旨在引導學生認識生命、珍惜生命、發展生命,拓展生命的長、寬、高,讓有限生命實現最大的價值,讓每個生命成爲最好的自己。同時,我們還把生涯教育納入生命教育中。

近10年,我和我的團隊一直致力於生命教育的研究和實踐。我們把生命教育課程化,編寫了《課程指導綱要》,出版了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中三年級全套22本教材,旨在通過這門課程,幫助學生實現個體目標:健康的身體、積極的生活、有意義的人生。這項成果被列爲2018年深圳市教育科學研究重大成果推廣項目,我本人也由此獲得了全國教育改革創新先鋒教師的稱號。目前,全國有150所學校成爲這一課程的基地校,更多學校的師生正在使用這套教材開展生命教育實踐。

他的

我不要求老師都直線成長,只希望他們保持一種向上發展的趨勢。

教書就像是炒雞蛋,是個技術活。

老師可以向學生“示弱”,讓學生在“教中學”。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