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公司設計師的生存法則

時間過的很快一轉眼已經年關將至,常態來說都要總結一下這一年的工作,但今年有很多新人加入到了用戶體驗,所以我想把今年的總結換一個形式,寫一寫自己的工作經驗和意見,用一個“過來人”的視角分享一下0-3年新人設計師如何在創業公司適應併成長。有人說3年還算是新人嗎?那要看你的經歷,你的閱歷,你的沉澱,以及你的心態,有一方面不成熟你依然還是一名新人,所以無論是新人還是成熟的設計師,希望都可以從下面的文字中得到相應的啓發。今天我從六方面來分享一下,新人如何在創業公司或初創公司工作併成長的。

一、多想一步,再多想一步

作爲初創公司,每時每刻都在攻城略地,那麼必然這不會是生產線式的工作模式,把所有東西都放到你的面前,設計師只要做好本職工作就可以了,不會是這樣。很多時候的項目是前線的同事爲了搶佔一個“好印象”或者一次“小機會”都需要拿出最精良的輸出去打動客戶,但由於是在“搶”,所以往往沒有太詳細的需求或者思考過程,只會有一個大面的需求甚至有時候就是一個客戶的要求。那麼在這個時候就要求設計師要有一個意識,那就是這個不是正常的工作流程下的工作模式,他不可避免同時也是一個非常正常的過程,但絕不比所謂大廠的專業模式low,這僅僅是一個過程,而且是一個非常好的鍛鍊機會。

作爲一名新人,在這個過程中如何避免輸出偏差?如何在這個工程中提高自己?如何調整心態專注能力和自我的提升呢?

首先最最主要的就是,多想一步,再多想一步,要思考前線人員傳遞的需求,站在他的立場思考之後,還要站在客戶的角度思考,爲什麼客戶會有這樣一個要求,爲什麼會出現這個需求,如果可以還需要思考真正用到這個產品的人需要的是什麼。只有在充分思考的情況下, 纔可能完整的輸出一份可以在前線產生效果的產品。

其次,只有自己思考還是不夠,需要找到需求方認真溝通,並把自己獨立思考的問題和需求方逐個確認並得到回答,如果都不確認還需要向客戶或者行業內部的人士確認並得到答案,溝通中不要害怕麻煩或者認爲自己理解了,一定要做到明確的確認,你的設計纔不會出現偏差。

在整個過程中,設計師要做的就不僅僅是在設計界面的層面上了,更多的是要站在產品的角度思考。嘗試着思考全局和整個系統,嘗試着思考對方思考業務,這對新人的提升是有極大好處的,所以新人要珍惜這種項目機會,並且要時刻保持着學習的態度吸取經驗,完善自己的能力模型,同時知道這是一個必經的過程,這個過程的長短不是取決於自我的認知,而是取決於公司在整個市場中的發展以及市場環境。

二、輸出前儘可能找到相關干係人確認輸出的風格與整體設計思路

在理清楚了思路和需求之後,設計師還不能開始進行設計,還需要找需求方確認設計的風格和整體思路。UI設計師可以快速輸出一些配色、佈局方案形成情緒版後,和需求方進行溝通,可以快速確定整體的設計走向和風格保證對設計的預期一致的情況下纔可以往下繼續真正的輸出。要有效控制相關干係人的預期,實現前線的目的是這個階段的主要目標,在有限的時間內做最合適的輸出。我們可以不苛求他多麼的精緻完善(當然成熟設計師是可以完成的)但要絕對符合當下的需要。

在這個過程中設計師要把控好自己輸出的節奏和實效性,情緒版要儘快輸出,確保風格確定,不要在沒有溝通的情況下盲目輸出整體的設計,這樣返工的機率極高,而且很容易需求出現偏差,對整體的節奏會產生不好的影響。

同樣交互或者UX設計師也需要和相關人員確認輸出的顆粒度,如果是演示線框圖則不需要對細節的交互做說明,如果是後續有研發或前端人員投入則需要輸出一份完整的交互文檔。

三、輸出時要隨時關注需求方的反饋意見

終於到了輸出的環節,這時候設計師需要把需求最關注的主要頁面優先設計。先出主要的頁面設計,讓需求先期就參與到評審的環節中,可以隨時反饋意見,設計師根據反饋的意見進行修正,有疑問的需要及時溝通,這樣可以最大限度的減少偏差。

另外,由於前線市場情況瞬息萬變,很有可能之前的需求需要變更,這時如果溝通不頻繁或者沒有關注需求方的反饋,則可能產生極大的資源浪費的情況。設計師的輸出也不會得到保障。

在設計時多關注變化並且針對變化在設計中作相應的調整和改變,是設計師成長中必不可少的一個技能點。

四、評審時最好有整體設計的說明,並且設計師要表達清晰

好了,我們的設計輸出物終於完成了, 無論是UI還是交互,我們都希望評審時一次過。那麼前期的準備一定要非常充分,設計師需要給自己的設計一個完整的說明,告訴評審的同事設計的原因是什麼?並且要清楚的告訴大家你是針對什麼需求設計了這樣的輸出,你的前期溝通結果是什麼都需要在設計說明中表達出來。 這樣可以在短時間內讓大家瞭解你的作品避免認知上的偏差。

如果時間允許可以生成演示文稿的形式來給大家說明,這樣你的邏輯和調理都會非常清楚。 講述時也有的放矢,但更多的情況是沒有時間完善ppt,我們可以採用xmind的形式,來講述你的設計,如果時間倉促需要口述的情況,設計師需要先打一個草稿,把邏輯大綱梳理出來,按照邏輯條理逐步展開自己的觀點,表述時語速要慢,保持自己的節奏,先要完整的表達自己的設計思路,儘可能避免被打亂,不讓大家太過發散。

五、放平心態不怕修改

既然評審就不可避免的出現修改, 即使做了及其充分的準備,也會因爲大家對需求的理解以及當時業務的情況等,會對設計師的輸出作品提出修改的意見或者建議,這個意見有小的細節也會有大的變更,這時候每一個需要設計師修改的變更都會是經過大家評判得出的,因爲設計師也會參與到其中的討論,設計師這時候就需要站在一個“產品人”的角度來看到自己的作品,和大家討論變更的細節和需求。幫助大家一起確定和明確變更需求,完成最後的輸出任務。

六、瞭解行業知識,將設計融入場景

如果設計師所在的領域專業性極強,並且客戶不是大衆C端客戶,那麼瞭解業務知識是對設計師一個額外的必須要求。設計師需要了解業務流程,瞭解業務的場景,瞭解領域的從業者,這些都需要在平日的工作中不斷積累和沉澱。只有這樣纔可以在設計中把握細節,更好的輸出真正好用的產品。 

因爲在專業性很強的領域,一旦脫離了對場景的把握,設計出的東西就會變成“看着很好”的尷尬情況。所以儘可能的掌握場景,瞭解場景,細化場景,是非常必要而且是極其重要的事情。

零零碎碎說了很多,但這些都是實際的經驗總結,希望對新人設計師有所幫助,因爲大家在設計師的道路上還要走很久,設計師要學會不斷成長不斷適應,即便你的環境很艱難但,只要大家不放棄對自己的要求無論在哪裏你都是出色的設計師。

希望每一名設計師都可以實現自己的價值,輸出的產品會得到大家的認可,希望設計師不再被人們誤認爲“美工”,希望人們可以認知設計的工作量和含金量。因爲雖然人人都是設計師,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夠成爲一名合格的設計師,爲所有設計打call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