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30 也談瑞安務農支會 張小宇

2018-11-1 《溫州讀書報》

        近期,筆者爲收集晚清瑞安務農支會史料,查閱了上海《農學報》、《時務報》、澳門的《知新報》及《清末浙江的“瑞安務農會”》( 洪震寰1985年)《孫衣言孫詒讓父子年譜》(周立人 徐和雍編,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3年)《洪炳文集》(沈不沉編2004年)《孫延釗集》(周立人 徐和雍編,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6年)《陳虯集》(胡珠生編,中華書局,2015年)等書刊資料。發現《近代溫州農會研究》(劉建國 陳傳銀著,廈門大學出版社,2017年)一書中有關瑞安務農支會引用的史料與諸多文獻資料不一致,現特地進行梳理,希與《近代溫州農會研究》作者討論商榷,還原歷史客觀記載。

陳虯與上海務農會

(一)陳虯是否加入上海務農會。《近代溫州農會研究》稱:“當時在上海的很多瑞安人也加入務農會成爲會員,如黃紹箕、黃紹第、周拱藻、楊世環”(《近代溫州農會研究》第16頁,以下只註明頁數)沒有提及陳虯。筆者在其他相關文獻資料中發現都提到陳虯,《清末浙江的“瑞安務農會”》載“例如陳虯就是熱情的贊助者與最早的會員”,《陳虯集》年譜中“瑞安人士若二黃先生(紹箕、紹第)及陳志三虯……先後加入滬會爲會員”,《孫延釗集》“陳虯首先加入爲會員……相繼入會的瑞安人士有黃紹箕、黃紹第、林調梅、周拱藻等”,明確了陳虯是上海務農會會員。

《農學報》第一冊(1897年)刊登上海務農會首批會員名單《農會題名》,前十位有“蔣黼、羅振玉、汪康年、梁啓超、徐樹蘭、朱祖榮、邱憲、馬良、馬建忠、陳虯”。《農會題名》是以入會先後爲次序,統計刊登,陳虯第十位入會,在前十位會員中“蔣黼、羅振玉、徐樹蘭、朱祖榮”四位是上海務農會的發起人,汪康年是上海務農會的支持者及發起平臺的提供者,梁啓超是維新先進人物。陳虯是最早加入上海務農會會員之一,也是最早加入上海務農會的溫州人。

(二)陳虯是否撰寫《<務農會試辦章程>擬稿》。《近代溫州農會研究》說“陳虯爲務農會撰寫了《<務農會試辦章程>擬稿》,介紹了務農會的宗旨、職責、會員入會條件和會議形式等內容”(第25頁)。 筆者發現,《<務農會試辦章程>擬稿》不是陳虯撰寫的。《清末浙江的“瑞安務農會”》提到“陳虯……並曾爲之草擬章程”,《陳虯集》收入了《<務農會試辦章程>擬稿》全文,但在文後註解“是否即此,尚難確定,現錄以備考”,筆者又查閱了《農學報》(第十五冊)刊登的《務農會試辦章程擬稿》一文,可惜沒有署名,內容與《<務農會試辦章程>擬稿》相同。但在《農學報》第三冊、第九冊查到了《陳志三擬務農會章程》(分二冊連載),從文章內容及結構看,此文不是“章程”而是“章程修改建議稿”,如,第一條“原會 首原創會宗旨,如馬君所擬第一條例;第二條“正名 如馬擬第二條例”,是對馬先生起草的章程提出的修改建議。其實,《陳虯集》年譜部分中,沒有提及《<務農會試辦章程>擬稿》,只提及《(陳志三)擬務農會章程》(並註明了刊登在《農學報》第三、九冊),當提到務農會職責時,引用是《陳志三擬務農會章程》“原會、正名、擇地、聘師、分董、購器、設學、創報、估本、集資、賽會、紀事”,而不是《務農會試辦章程擬稿》“曰立農報,譯農書,曰延農師,開學堂,曰儲售嘉種,曰試種,曰制肥料,及防蟲除蟲藥,制農具,曰賽會,曰墾荒”。陳虯是否撰寫《<務農會試辦章程>擬稿》,《清末浙江的“瑞安務農會”》只是籠統提及沒有具體文章題目,《陳虯集》雖然收入了該文,但從文後註解及年譜部分引用內容來看,傾向於陳虯不是《<務農會試辦章程>擬稿》的作者。只有 《近代溫州農會研究》直接明確了“陳虯爲務農會撰寫了《<務農會試辦章程>擬稿》”。筆者也傾向於陳虯不是《<務農會試辦章程>擬稿》的作者,但有待進一步考證。

瑞安務農支會與《農學報》

《近代溫州農會研究》稱“光發表在《農學報》上的文章就有十多篇……洪炳文撰寫成《瑞安農事述》《瑞安土產述》《溫州茶述》《水產雜說》《瑞邑土產雜說》和《瑞安土產表述》等文章。另外,總司種植吳詒壽總結自己多年科學養蠶經驗,撰寫了《蠶桑驗要》一書。”(第30頁)

筆者查閱了《農學報》,據不完全統計,與溫州相關文章有15篇,內容涉及瑞安務農支會組織章程、溫州農業介紹及研究、有關農業信息報道等。組織章程有:《瑞安務農支會敘》《瑞安務農支會請官立案稟》《瑞安務農支會試辦章程》《陳志三擬務農會章程》(上海務農會);溫州農業介紹及研究有:《甌越茶述》《甌漿志略》《甌茶利病條陳》《瑞安會員洪炳文述》《瑞安土產表》《溫州蜜柑盆栽法問答》《永嘉樹桑》《溫州種蔗情形報告》《甌柑情形報告》等。有關農業信息報道有:《甌設支會》《瑞安務農支會題名》《害蟲傷稼》《機器製茶》等。

其中,《甌越茶述》被《近代溫州農會研究》引用時,錯爲《溫州茶述》,《瑞安土產表》錯爲《瑞安土產表述》,《瑞安會員洪炳文述》錯爲《瑞邑土產雜說》。

《瑞安土產表》是以表格形式介紹了溫州的農副產品,在表格之前有一段文字說明,與表格一並發表的。《瑞安會員洪炳文述》是《瑞安土產史譚》的內容選摘,內容基本與《洪炳文集》中《瑞邑土產雜說》一致,其中,有一則與《水產雜說》的《蓄蟹》一致。

《害蟲傷稼》被《近代溫州農會研究》引用時,文章來源分別註解爲《瑞安務農支會試辦章程》(第30頁)及《溫州近代史》(第35頁),筆者查閱了《瑞安務農支會試辦章程》,根本沒有這方面內容。《害蟲傷稼》是一則類似新聞報道的文章,“溫州之瑞安,稻田極多……今年自正月迄六月初旬,天氣極冷,七月上浣,炎風轉馭,稻蟲齊發……瑞邑同會諸君,寄來害蟲三種,屬爲考驗,本會爲購東洋除蟲肥料,及防蟲液,一經購到,即寄瑞試驗矣。”

瑞安算學書院發起人與瑞安務農支會

《近代溫州農會研究》說:“創辦瑞安學計館的九人,有六人蔘與創建了瑞安務農支會”(第28頁)。筆者查閱了《孫延釗集》,試辦瑞安算學書院(後改爲學計館)有九位發起人,分別是:孫詒讓、黃紹箕、黃紹第、項芳蘭、周拱藻、楊世環、王恩植、鮑錦江、洪錦標。《瑞安務農支會會友題名》三十九人分別爲:孫詒讓、黃紹箕、黃紹第、項芳蘭、周拱藻、楊世環、王恩植、鮑錦江、沈鳳鏘、許黼宸、孫詒澤、孫詒諶、孫詒揆、洪炳文、洪炳樞、洪炳鏘、洪錦淮、洪錦濂、項方蒨、項方良、項方昕、項方綱、陳範、戴慶良、王鏡澄、王鏡江、王鏡壽、黃紹裘、章明申、吳詒善、吳詒訓、林向藜、周屏翰、林調梅、黃式瑩、陳兆熊、胡贊元、金緘、吳冠藻(爲了比對方便,排名次序有所調整)。通過比對,瑞安算學書院發起人九人中只有洪錦標一人沒有參加瑞安務農支會,參與創建了瑞安務農支會是八人而不是六人。

2018-11-1 也談瑞安務農支會 張小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