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12孫鏘鳴與南京鐘山書院 作者 張小宇

原載於2017年11月6日《瑞安日報》

南京鐘山書院位於江蘇省江寧府(今南京,俗稱金陵),以南京東郊鐘山而得名。清代雍正二年(1724),由兩江總督查弼納創建,1864年太平天國戰後,由兩江總督曾國藩重建,1903年,改爲江南高等學堂,1912年在學堂舊址設立江蘇省立第四師範學校,1927年改爲江蘇省立南京中學。晚清人士馮煦稱之“魁然爲海內四書院之冠”,柳詒徵贊稱“省會書院首推江寧之鐘山",雍正二年(1724)閏四月,雍正帝恩賜書院額名並御書匾額“敦崇實學”四字。

孫鏘鳴曾二次出任南京鐘山書院山長(校長),第一次是光緒四年(1878)正月至五年(1879)三月,第二次是光緒十二年(1886)八月至十五年(1889)年底。據孟義昭《清代江寧鐘山書院研究》介紹,鐘山書院山長選拔極爲嚴格,山長要具備“文望、品望,年高而精明強固,足以誨人者爲之”,“乾隆帝以後,鐘山書院山長聘任等重要事項,兩江總督都會向皇帝奏明,或請旨辦理”。孫鏘鳴二度長鐘山書院,實屬不易。


初長鐘山 選刻課藝


光緒三年(1877)二月,“調孫衣言爲江寧布政使”,孫鏘鳴“復相隨至金陵”。光緒四年(1878)正月,擔任了14年之久的鐘山書院原山長(校長)李聯琇去世,鐘山書院山長缺位,“戊寅正月,膺鐘山講席之聘”,十一月,李鴻章“爲其師任鐘山書院山長”,孫鏘鳴正月就職鐘山講席,過了10個月任山長。孫鏘鳴“既入院,諸生以故事選刻課藝請”,“餘以所選,其途徑不必盡與大理同,而理必清真,調必溫雅,要斯足以發明聖賢之蘊,而無悖於先正之軌範,州旨歸無弗一也。必更有進於此者,而我國家創設書院之意,尤在培養賢俊,使之勵名義,通古今,務求爲有體有用之學,以備他日棟樑柱石之選” ,歷經一年時間,光緒五年(1879)正月《鐘山書院課藝》付梓刊刻。

光緒五年(1879)三月,“因其兄孫衣言和兩江總督沈葆楨間多有齟齬,居中難以爲人,故先歸”(胡珠生語),其實,孫鏘鳴就職鐘山書院時,心情頗爲複雜“自惟衰惰,又以吾兄官於此土,在嫌疑之際,辭之弗獲”,不是如履薄冰也是處處小心,在職僅一年多,就離開金陵回到老家瑞安。

 

又領鐘山 直壟斷耳

光緒十二年(1886),孫鏘鳴正在上海主講龍門書院,八月,“鐘山(書院)院長虛席,荃相電至沅帥(兩江總督曾國荃),屬聘家大人”(孫詒績日記),孫鏘鳴“允從、約明春到館”。光緒十三年(1887),四月廿八日,孫鏘鳴偕女婿宋恕坐鈞和船赴南京,三十日抵鐘山書院。這次就職鐘山書院與光緒四年就職時心情迥然不同,不但心情愉快而且霸氣十足,一首《戲爲雜詩寄遜學翁》詼諧輕鬆“今又領江寧之鐘山,直壟斷耳,思之一笑”,“遠道臨歧屬付多,故將豪語壓驪歌”;派頭不小“鐘山舊學聞餘至,多欲住院。乃有候補丞停借肄業爲名先期移入者。豈以書院中有仕宦捷徑乎?殊不可解。此去擬書《客座四約》揭於廳事,“禁請託”其一也。”。閏四月十九日,“下午三點鐘往謁荃相,坐談逾時。細溯家常,縱談時務。相度雍容,令人心折”,與地方長官相處也和諧、融洽。遊覽《煙雨樓》,訪友張士珩。而相隨至鐘山書院的女婿宋恕在南京期間,幾乎全部遊覽了南京名勝古蹟,孝陵、雨花臺、元武湖、秦淮、靈谷寺、莫愁湖,及雞鳴寺、曾文正祠、謝公墩。八月十六日,孫鏘鳴離鐘山書院返上海,在院近四個半月。

光緒十四年(1888)春,於鐘山書院作《春日金陵胡氏愚園會飲詩》,光緒十五年後,孫鏘鳴遂不出裏,基本不到書院現場教學,而是遠程出題批改課卷。五月初一,“昨鐘山卷箱由航船寄去”,廿六日,“鐘山四月課纔來,春夏修繕鈞送(張)又堂處收”。十月廿七,“(張)又堂金陵信來,言秋季(鐘山書院)修繕已送”。

孫鏘鳴在鐘山書院期間,把上海龍門書院“倡西學、購西書、學西語”教學經驗運用教學上,“因質施術,不強一途”,類似於孔子的“因材施教"。尤其重要的是,他在教學內容上不僅強調經世致用之學,還增加了西學成分。孫鏗鳴“仰承黃、萬,旁及顏、李,不襲理學之陳言,不蹈訓詁之剿說。至其爲教,並及西書。而種痘、繼足之積習,喻閭閻,風俗爲之小變。仍是永嘉之學派,小用則小效也"(繆荃孫語),開創了鐘山書院變革時代,在孫鏘鳴影響下,繼任山長繆荃孫親赴日本考察學務,仿照日本學制“酌定課程,編輯課本,一切草創,中西之學兼重。”成功轉型爲“江南高等學堂”,張之洞對繆荃孫評價甚高。光緒二十八(1902),張之洞在《保薦經濟特科人才折》中評價他說:“學問博雅,識趣端凝,講求時務,其人品堅定,不染時俗躁競之習,尤爲可貴”。孫鏘鳴逝世後,繆荃孫在《清故侍郎銜翰林院侍讀學士孫先生墓碑》贊稱”先生尋往哲之墜緒質當代之通儒,以史學爲己任而充之於事功,卓乎不及已”,“永嘉學術,百世所師”。


兼長惜陰書院兄長相助

光緒四年(1878),孫鏘鳴除主鐘山書院外,兼長金陵惜陰書院。孫鏘鳴在《惜陰書院課藝序》一文介紹,“金陵之有惜陰書院,道光中陶文毅公督兩江時仿浙之詁經精舍、粵之學海堂而爲之也”。“金陵自粵寇蕩平,前制軍曾文正公孜孜于振起人文,首復鐘山、尊經兩書院。逾年,今相國合肥李公至,又復惜陰書院,月一課焉,而以兩院長分主之”。“前院長李小湖大理,邃於經,蔚於文,主此席者十有三年,陶冶所成”。金陵惜陰書院創辦於道光年間,太平天國之後復建,復建後,由鐘山、尊經兩書院山長兼任,惜陰書院前任山長由鐘山書院李聯琇(字小湖,曾官大理寺)兼任。按照慣例,所以鐘山書院現山長孫鏘鳴也兼任惜陰書院山長。因惜陰書院以兩院(鐘山、尊經)長分主之”,所以在輯編《惜陰書院課藝》時“商之尊經院長薛慰農觀察。各擇其尤雅者錄之”。      

同治《上江兩縣誌》卷一二《藝文考》載,孫鏘鳴兄孫衣言曾爲惜陰書院藏書幫過忙:“同治十年,分巡江寧鹽法道孫公衣言上議都府,取湖北、浙江、蘇州、江寧四書局新刊經籍,藏於惜陰書院。而達官寓公又各出善本益之,統名曰勸學官書"。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