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生命的意义丨《 信仰的产生 》

讲个美丽的故事吧,那是大约在公元前 375 年前,有一个叫 柏拉图 的青年,受自己的老师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的影响,善于思考,担心当时的国家会成为无政府状态,出于对人类阶层的贡献,写了一本书,叫 《 理想国 》 。

故事,从 柏拉图的《 理想国 》开始 ... ...

一  丨丨丨

都知道,人类在历史的长河里,有一个时期,十分重要,那就是石器时代。在几十万年间,从旧石器时代演变到新石器时代,我们会惊讶的发现,旧石器时代的结束,在生物界占有一席之地的人类文明萌芽的最初阶段开始形成,在经过漫长的中石器时代,到达新时期时代的人类,开始有各种各样的不满足。

不满足生活的简单需求,不满足仅仅只是一个石洞的温暖和庇护,打鱼,狩猎,吃饱穿暖这种最简单底层的生存层,已经不是人类所需求的。

人类,需要向前再迈进一步,随着对生活条件改善的追逐,人类文化构建开始形成,这包括对艺术的追求,物质之外精神上的追求,思想启蒙从这里开始,这也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区别于其他动物最显著的地方,那就是永无止息的不满足,欲望,思想,和不停的改变和突破。

看看在历史长河里的,其他动物的行为,基本没有任何改变,鸟天生便会筑巢,蜘蛛生下来就是织网高手,有科学家研究过,蜘蛛的网,就是最精密的仪器也未必像它们那么精准,蚂蚁是地下工程的创造者,它们的地下王国,甚至比诸葛亮的八卦阵和国际顶级的建筑师联手打造还高明许多,每一种动物可以存活至今,都有它得天独厚的生存密码,这些天性,始终优于人类,但是,由于没有更高的生活追求,只是为了单一的果腹,不需要艺术,不需要诗歌美术,不需要思想,只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存活着,现在的动物和千百年前的动物,没有太多变化。

人类之所以在看起来在条件最差的情况下赢,首先是有被迫生存的无奈,然后是称霸的野心和策略,以及有活得更好的欲望,和对 “ 美 ” 的永无止境的追求。看看现代革命史,没有任何胜算的共产党完胜国名党,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所以,从旧石器时代的只是可以吃饱到新时期时代可以造出艺术品,从只能满足身体的物质主义到构建理想的精神主义的起始,人类开始存在阶级幻想,这种幻想就是 ------

理想的乌托邦。

二  丨丨丨

从现在来看,让 柏拉图 声名狼藉的 《 理想国 》 充满了骇人听闻的血腥暴力,但是,作为从刚刚还未摆脱 “ 兽 ” 性的人类角度来看,那是推动历史和政治最关键的一步,也正是那血腥暴力,才使我们正确的认识了一下人类鼻祖的生活状态,还原了那个时代的真实性,也能确切了解到,人类一步步走向文明,到底经历了什么,走错了多少步,付出了多少代价。

只有这样,才能珍惜现在的生活,才能学习如何避免弯路。

跳过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站在老师 “ 共和 ” 理想理论的基础上( 虽然,杀戮不是苏格拉底本意。) ,不得不承认,柏拉图是第一个力图在俗世之上建立理想主义的人,他希望可以给人类编织一个组织良好,管理得当的社会典范, “ 将当时人们根本无法想象的一些东西呈现出来。”

看过 《 理想国 》的人都知道,《 理想国 》 里的理想是这样的:

...  建立阶级,开始奴隶制,奴隶是任意阶级的附属物。

...  最高统治者将自己的财务分给穷人,过着和大众一样简朴的生活。

...  女人参加和男人一样的劳作,承担男人一半的工作。

...  实施 “ 优生计划 ” ,只要是生下来不健康和有残疾的婴孩马上丢弃,抛弃荒野,      任其自己饿死,或者是被野兽吃掉。

...  统治者手中要掌握军队,行政,财团,最高发言权,以及治安维护。

...  完成在监控下的 “ 集体配偶 ” 。

...  孩子必须是在规定时间内出生,否则将被杀死,而孩子的父母将被降级处                理。

...  一旦生病或者不能劳作的 “ 民众 ” ,任其自生自灭。

...  年轻的男性需要的只是 “ 听话 ” ,随时用来军事活动。

...  女人没有任何特权,一生都处在劳作生子的循环当中。

...  文字性的记载,或者诗歌,只能用来讴歌统治者 ... ...

这些条款,有一些,到了今天来看,也还是熟悉的吧?

这便是柏拉图的 《 理想国 》 ,这个理想的乌托邦的国家里,是由一群 “ 没有大脑的人在一个独裁的,极有性格魅力的领袖领导下过着不循惯例的生活。”

没有爱,没有友情,没有爱情,没有感情,没有道德约束,只有阶层和机械性的生活之外的,听从和服从。

不难想象,作为有感情的哺乳类的人类,度过了一段如何漫长而煎熬的时期,杀子,乱伦,不劳作就死,生病就死的人类,是如何的活在黑暗绝望里。

信仰是什么?有时候,信仰,就是乌托邦的幻想,我们不得不说,那个时期的信仰,是统治者。

当然,我们今天不讲信仰的意义,人应不应该有信仰,只是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信仰的产生和由来。

对天灾人祸的恐惧,对无法解释的生存死亡,对泯灭的人性,人类,都需要一个幻想,通过这个幻想,来支撑自己,指引自己,甚至是麻痹自己,欺骗自己的存活下去。

《 理想国 》 从现在的角度看是让人恐惧和不可思议的,但是这种令人骇人听闻的观点,成为了理性思想的启蒙先声。

所有的东西,都是从不合理开始,逐步变成合理。

政治,从这个时代和思想启蒙开始产生,并且顺利被推出。

任何一样事物的存在,都会有人攻击,有人拿来引用,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和用处不同罢了。

三  丨丨丨

当时的人类处在对世界一无所知的状态里,基于对季节气候的不了解,对生老病死的不了解,时时处在恐惧当中,人类相信有鬼神的存在,敬畏天神,产生了许许多多的宗教和祭祀活动,现在的 “ 年 ” ,也是一种流传下来的古老的祭祀活动之一。

公元 5 世纪前,有一个叫 奥古斯丁 的基督徒,十分聪明,借着 《 理想国 》 阶级和统治者的描述,和当时的民众状况,完成了一部 《 上帝之城 》。

上帝之城把阶级留下,把统治者的权杖交给了 “ 上帝 ” ,不同于 《 理想国 》 的是,《 上帝之城 》 给了人类一个美丽而虚无缥缈的梦,这个梦,就是人死之后可以上天堂,而天堂是美好祥和梦幻的,那里的人不需要劳动,不会生病,不用挨打,受饿,到了天堂的人再也不会死去,得到 “ 永生 ” ,甚至没有严寒和酷暑,在那里,事事美好顺利,人的心情永远愉悦,那是日光照耀到的无尽头的诗和远方,一切,都美的不可思议和不可想象。

《 上帝之城 》 里有两座城,一座城在尘世间,给人间的人住,另一座城在天上,给神住。两座城千百年来战争不断,人类饱受疾苦。

属世这座城的罪和诱惑来自 《 圣经 》 中亚当和夏娃的大儿子 该隐,他把人类的身体带向了折磨和苦难,而天上的那个住所里的神灵和上帝,却可以得到精神上的平安。

《 上帝之城 》 的神奇之处在于,人类是可以去天上住的,但是必须远离 ” 罪 “ 作为交换条件。

如果说,《 理想国 》 建立了一个统治者趋于朴素主义的梦,那么,《 天空之城 》 给了这个梦送了一丝温暖的光明和道德约束。

” 奥古斯丁宣称,在地上原本相互对立的身体与灵魂在天堂里将达到和谐的统一,身体随时随地与灵魂同在,灵魂如果与其自身或者与身体不相称,它将不存在。 “ 这是继柏拉图之后关于身心二元论的奥古斯丁的解答。

奥古斯丁是虔诚的基督徒,站在柏拉图 《 理想国 》精神匮乏的基础之上,把精神应该有喜乐的这种人能够进入永生的天堂的论调推向了高峰,他让这一切都看起来是理性而不是具有欺骗性的,也把这一切从罪中解放出来的恩赦和计划都归结于上帝。

人类出于对上帝的感谢,” 或许我们还模糊地记得我们曾经遭受的疾病和痛苦,但对于身受患难时期的确切感受,我们就如同得了奇妙的健忘症一样彻底不再记起。“ 这种精神的安慰成功转移了苦难群众的视线,或者,《 天空之城 》 的伟大之处,就是让人在苦难里相信有美好的存在和去处。

基督教的完全奠定和当时历经一个世纪战乱的古罗马息息相关,对于常年战争遗留症所留下的贫穷和痛苦,具有骑士精神的罗马大帝可能是真的疲累了,居然 ”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整个古罗马都开始信仰上帝,把基督精神推向了巅峰。

看看时代背景,那个时代的人,太需要一个没有恐惧,没有悲痛的世界了,比起柏拉图噩梦一样的理想国,对美丽,宁静,舒适的生活的憧憬使人得到了极大限度的满足,人们十分需要这样的精神慰籍。

顺应时代,应运而生,《 圣经 》 和 《 上帝之城 》 的想象力,成就了一个伟大的理论成果,拯救了天下苍生的心灵。

给精神一个安置的地方。这,便是信仰。

” 安息且要敬拜上帝,敬拜且要爱上帝,爱上帝且要赞美上帝。“

奥古斯丁把赞美统治者换成了上帝,奥古斯丁乌托邦里的上帝区别于统治者的是,人死以后可以得永恒,这样,人在活着时候所受的苦,似乎就没有那么苦了,因为有一个天堂的好去处。

信仰,就这样种植在每一个阶层的心里。

四  丨丨丨

1000 年以后,英国会议员托马斯 . 莫尔 融合了《 理想国 》 和 《 上帝之城 》的基本观点,在他们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乌托邦这个概念,那是一份理想,也是一份幻想,少年时期的莫尔就提出来 ”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 的观点,人要工作六小时,去田地里种庄稼,不工作的人不能够接受事物,要穿着统一的工作服,吃 ” 大锅饭 “ ,莫尔综合了 《 理想国 》 和 《 上帝之城 》,将上帝再一次搬回了人间,只是,统治者将服务于劳苦大众,莫尔希望动乱的年代彻底终止,人类的命运不要再末世的黑夜里结束,他希望人类把永恒的时间去做自己希望做的事,后来,莫尔的社会主义的思想理论影响了一个人 ------ 马克思。

在莫尔乌托邦的世界里,有田园的宁静,明亮的小溪,成群的牛羊,甘甜的葡萄汁,人人载歌载舞,歌颂美好,那就是天堂在人间了,道德和相互帮助的模式开始启动。

迄今为止,就是在现在的时刻,人类的思想仍然有一部分人还停留在远古时代的天问时期,那时候的人信仰孕育,到了新时期时代末期,就变成了信仰统治者,基督和奥古斯丁在特别的战乱时期送给了人类一个上帝,上帝的存在影响了一个又一个世纪,当生活越来越科学化,知识成了人类的主题,我们慢慢回归理性,开始信仰社会主义。

下一个信仰,不知道在何时何地?

所以,经历了漫长的几十个世纪,每一段信仰的产生,在当时文化历史里,都有它特定的存在意义。我一直不主张我们单一的用现代角度去看问题,而是要清晰了解当时那个时期所处于一种怎样的状态和文化背景里,才能客观解读那个时代所产生的文化理念,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可能是错的,但是在特殊的背景之下,那就是那个时代的产物,这个产物不是用来证明错对,而是告诉人们一个时期的真相,我们只有了解了那个真相,并且理解了它的存在,才能公平客观的认知今天,今天的一切,都是从昨天来,我们没有任何资格用今天的角度去品评什么,《 理想国 》 是错的,上帝是错的,我们应该换种思维方式,我们是从不停的论证里的得来的今天,只能说,前人为我们今天美好的生活尝试了种种代价,而今天的我们,也会留下好的东西给后人,也会有让后人诟病的地方,所以,公平公正又客观的态度,是最关键的传承,而这个态度,来自对曾经的了解和理解,而不是我认为那个是错的就大肆诋毁,我认为那个是对的就无限夸大。

承认它的存在,承认它的历史意义,才是今天一个宽容的心态。

所以,所谓信仰就是心中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的精神幻想,一旦这个幻想被戳破,人还会回到内心苦难的状态,与其说人需要信仰,不如说人需要幻想,需要一个乌托邦。

我想,每个人还是有一点信仰好,这个信仰可能只是我想把每一天都过到精彩,不虚度华年,当然,人各有志,只要不违背道德底线的不同的信仰都应该被尊重支持,必定,生活,是自己的。

我们只是要知道,信仰的产生,在一个时期里所具有的历史意义就可以,这样,我们总应该知道自己信的是什么,为什么要信,值不值得信,不是吗?

------------

尾声,讲一个小故事,希望可以在新的一年里,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

这是一个科学实验,说,科学家将一群猴子关在一个牢笼里,在牢笼最高的地方放上食物,饿的不成样子的猴子想方设法爬到最高,冒着被摔死的危险也要拿到食物,几次实验,终于,它们成功了。

后来,食物挂的越来越高,猴子也越来越有本事,直到有一天,在冰冷的冬天,人类在食物上设下了机关,只要有猴子够到食物,触碰机关,就会从四面八方射出水柱,冰冷的冬天,为了吃一点东西,会冒着被活活冻死的危险。

这样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一群猴子开始发现规律,同样挨饿,但是只要不触碰头顶的食物,一段时间之后会吃到一点食物,但是只要去抢房梁上食物就会挨饿的同时还受冻,于是,只要有猴子忍不住跳上去抢食物,另外一群猴子就扑上去撕咬去拿食物的猴子,直到把那猴子打到屈服为止。

被打服的猴子也加入了打的阵营里,一段时间相安无事,人类放新的猴子进去,新的猴子看见高高的墙上挂着吃的,不知道曾经发生过什么事,忍不住跳起来去够,就被那些老猴子围上来群殴,新猴子势力单薄,不知道原因,只知道会挨打,于是不敢再动。

新猴子变成了老猴子,再放进来新猴子,重复循环之前的结果,新来的猴子只要跳起来够食物就会被挨打成为了一个传承和不成文的习惯,慢慢的,一个规矩就形成了,虽然,后来的猴子都不知道为什么会被挨打,但是它们也不再关心被挨打的原因,只关心会不会被挨打,所以,依照规矩它们也去打别的猴子,到了最后,人类把机关撤下来,也再也没有猴子去碰食物了。

不挨打的小美好,就成了猴子的信仰,虽然,它们根本不知道,为什么会挨打。

信仰是一个美丽的词,带着一份朦胧的忧伤,有时候坚定,有时候随风摇摆,有时候迷幻,有时候只是一个乌托邦的空想象,这也只能说明,我们太渴望美好,渴望内心坚定的力量,但是,有时候,这种力量,如果不依幻于一场美丽的梦,而是只是一个自我的小理想,那么,我想,信仰的力量才会无坚不摧吧。

这篇作为读书笔记吧,讲一点个人的小想法。

只是故事,祝大家新年快乐!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