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着地球去流浪

說在前頭:

昨天發送推送的時候已經答應大家要出個關於《流浪地球》的影評了,發完推送我就直接購票了,先不說我們家這邊的票價居然比青島貴了塊還多,更重要的是我忘記看天氣預報了。

今天一起牀,我看臥室外面是這樣的。

小區裏是這樣的。

出樓道門一看雪還在下,路上的雪還沒化,幸好沒結冰。我在去電影院的路上感覺都自帶《一剪梅》的bgm了。

在看這部電影之前我看了不少人的評價,大家褒貶不一。我覺得寫影評最關鍵的就是“客觀”,雖然評價是主觀類的文章,但我還是希望我可以儘量客觀,不給大家一個誤導性的指引,所以我在看電影之前對這部電影是沒有預估的,以免觀影落差造成我的主觀評判。

下面我來全方位的評價一下這部電影,個人拙見,如有異議,那很正常。

先說我覺得十分震撼的幾個方面:

一特效方面。說真的我沒想到這部電影的特效部分可以做的這麼好,這部影片的特效很大氣。我見慣了災難來臨時的紐約、洛杉磯、巴黎、倫敦……很少見到災難來臨時的北京、上海、杭州等等。當冰封的北京、上海展現在我的面前時,這對我的衝擊力更大。而且當救援隊在中國版圖上運送“火石”時,提到的救援站都是我們熟悉的地名,這樣的設定會使觀衆更加有代入感。無論是地球上的災難特效,還是航天站向外望去的太空特效,都可以說是非常不錯了。

冰凍的地球上只有推進器的淡藍色的光在跳躍。

當木星開始牽拉地球時,木星與地球大氣交纏的那個畫面,既唯美又絕望。

當引燃木星,衝擊波到達地球時,星星之火已到燎原之勢。

二、格局方面。這部電影的格局十分宏大,“流浪地球”計劃並不是一個國家制定實施的,而是全人類。這個時候人們已經沒有了國家地域之分,都來爲拯救人類、拯救地球做出一份貢獻。見多了以一個國家爲主體的科幻電影,看到這樣一個使全人類都爲一個方向共同奮鬥的影片還是十分震撼的。

特別是影片接近尾聲時,不同國家的救援隊加入“撞針”大業時,我真的很感動。太多的科幻電影或者超級英雄系列習慣讓一個人拯救世界、拯救人類,《流浪地球》表達出的是集體力量,是“儘管我們都十分渺小,但我們願意爲了共同目標團結起來,共同努力”的信念。

這很中國。

三、情感方面。這部電影中有許多感情線的衝突,有大家和小家之間的,有任務和人之間的,有父子、爺孫、戰友等等。我覺得這部電影在情感方面的處理已經不錯了。情感始終是人們的一個導向,無論是親情、愛情還是友情。

劉培強和老馬的情意是戰友情,他們雖然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但他們都爲着一個共同目標前進着,他們暢想着地球到達新的星系後的美好願景,他們渴望等貝加爾湖的冰化了,他們一起去釣鮭魚……

劉培強和劉啓是父子情,劉啓責怪劉培強間接殺死了自己的母親,他們像世間千萬對父子一樣,有濃濃的愛,卻不善於表達,以爲總有機會再見,卻想不到一別就是永遠。

這部電影也有許多不足,但我覺得瑕不掩瑜,這些不足並不足以成爲豆瓣中給這部電影無腦打一星的原因。

一、《流浪地球》的設想就是一個大bug,這也成爲許多人吐槽的原因,說根本沒有科學理論支撐。這個問題在於地球相當於一個雞蛋,而地殼就相當於蛋殼,地殼根本承受不住這麼大的推力,這個問題的本質是出在小說上。但是科幻電影畢竟是科幻電影,它不是科學紀錄片,也不是科學論文,它不要必須的嚴謹性,它的設定只要可以推動故事進一步發展,並且可以自圓其說就可以了。其實《流浪地球》在拍攝時,導演爲了讓影片符合科學理論已經請了許多名專家學者進行學術上的指導。大家觀看電影時可以忽略一下關於學術方面的漏洞。

二、設定方面。我覺得人設方面讓我有點不舒服的是李一一、老何等人的前後反差有些太大,沒有一個合適的轉變突破口。設定方面是空間站中的宇航員們,精英那麼多,只有劉培強一個人意識到情況不對了嗎?還有聯合政府的態度轉變,以及開始說計劃成功機率爲0,最後卻成功了。有點太過主角光環了。

但是無論是小說還是電影,巧合是一定存在的,主角光環也是一定要有的,但如何把主角光環應用得恰到好處,是無數編劇、寫作工作者都應該學習的。

雖然這部影片有許多小bug,但是我還是要給他打四星半以上的分。中國科幻電影能夠邁出這一步已經是非常了不起。這部電影充滿了中國味道,它有着許多中國人才能想出的點子,其他國家都是去外星球殖民,但我們就是要帶着我們的小破球去流浪。

儘管它千不好萬不好,但在浩瀚的宇宙、數不清的星球中,只有它是我們的家。



歡迎關注個人公衆號:春風拂林綠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