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国学】无为而无不为——《道德经》里的成长之道3

【实用国学】无为而无不为——《道德经》里的成长之道3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王弼本)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美女叫夏姬,是春秋时期四大美女之一,为了争夺它,几个国家发动战争,夏姬先后做过三次王后,嫁过七个丈夫,最终国破家亡,“杀三夫一君一臣,亡一国两卿”。

无疑,夏姬是美的,但美到极点,最终悲惨结局。正是美之为美,恶已。老子对立统一的辩证法,影响着中华数千年来的文明历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是面对事情的最好方法,所以,第三部分,老子讲“无为”,什么叫无为?并非无所作为,也非不做事,老子的无为是无为而无不为,就是说,什么也不做,却什么都做了。所以,老子无为的原意,是顺道而行,也就是顺其自然发展的规律,不加干涉,那么这样的成功的功劳也不属于自己,即是不居功。

那么看到企业发展中的漏洞就不去管理了嘛?不是的,老子也不是这个意思,因为漏洞需要修正,才是自然的规律所在,用顺其自然的方法去修正漏洞,不刻意,不强制,才是“无为”之所在。


所以,所谓成功,不过是顺其自然的结果,失败,即是自己对规律更加干涉的结果,那么成功时,何必夸大自己的功劳呢?

老子说: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成功了不居功,虽然不居功,但功劳却抹不去。

归根结底,无为要求我们低调、懂得感恩,顺势,不去刻意强求。

平定辽东,曹操把功劳归结给去世的郭嘉,赤壁失败,曹操把过失归结给自己,这是一位领袖需要具备的气质,。


一个人曾经在一个学校工作,当他提出离开的时候,校长并没有像其他企业一样百般挽留,甚至克扣工资,而是马上同意了,并且听取他的计划之后,提出很多建设性的意见,最终,这位员工在外面失败之后,再回到原来的学校,死心塌地。诸葛亮对孟获是这么做的,曹操对张绣也是这么做的,可见,顺势而为是一个领导者之所以成功的地方——顺其自然,虽无为而无不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