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國學】無中生有——《道德經》裏的企業之道2

道,可道,非恆道;名,可名,非恆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衆妙之門。


文明給人類帶來物質利益的同時,也給人類的精神帶來了極爲沉重的壓抑。這是文明的弊端之一,現代社會,有很多人習慣或者順從了燈紅酒綠、車水馬龍、歌舞嘈雜、滄海橫流的生活,然而在這精彩與繁華之下,難以掩飾的是我們心靈上巨大的空虛,你是否曾經在飯桌上觥籌交錯之際,突然會生出一種孤獨感?你是否在看到年邁的雙親時,精神倍感壓抑和窘迫?面對這些迷茫和壓力,我們又該如何去做?

我想,如何對待這些問題,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思考的問題,唯有想通了,才能從迷茫和壓力中找到方向,想通什麼呢?

但是:道,可道,非恆道。正如佛曰:不可說一樣,我們如何去想通這些原本就虛無的道呢?


道是虛無的,但通往“道”的路卻是真實的。對於我們來說,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有道的:生老病死的規律、道德法律、規章制度乃至我們心中所謂的做人底線,都有道可循,修身之道、齊家之道、管理之道、治國之道、人生之道,這些道就是用來展現、發揮不可言說的大道的作用的方法,大道是無,小道是有,我們只能從有中感悟無的力量,孔子言“仁義禮智信”就是對人的要求,這些也就是對追求大道的一種指引,在堅守這些道的過程中,我們才能慢慢地感悟到大道的真諦,正所謂有和無,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衆妙之門。


做人的準則和底線是道,公司企業的規章制度同樣是道,“向好”是所有小道的共同之處,只不過發起人利益角度各有不同,導致了道的五花八門,“向好”也變成了“向發起人好”。所以,在制定規章制度的時候,從公司戰略層面出發的同時,也需要兼顧執行人的道,相互結合,謂之共贏,但當兩者出現衝突時該如何呢?強權壓制會使人心不一,一味順從則會喧賓奪主。我建議這時可以“求大同,存小異”也就是說在制度制定方面,一定以企業爲主,但是在執行方面,會有彈性空間的操作。這就是我們經常說的“人性化管理”,但人性化管理不是隨意化管理,人性化管理一定是建立在嚴格的規章制度以及堅決的執行力上面的,規矩和人性化是相輔相成,並非自相矛盾,兩者的權衡使用,則是企業領導者能力所在。三國時期的曹操就是這方面的高手。總結一下,人性化管理是人道,規章制度是法道,而道的背後一定是有共同之處的,只不過同出而異名而已,那人道和法道如何同存?有一個詞:認同

下一節我們說一說:認同和服從。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