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 讓人類保持理智是一種奢望,不理智未必沒有好結果

大年初一的時候,中國第一部科幻電影《流浪地球》上映,當日即獲得了令人滿意的成績,至今爲止,則已然超過了40億。

從《戰狼》大賣開始,吳京成了大熱門,一個以愛國作爲代表的熱門,引來了無數好評的同時也引來了不少的非議,其中大量的言論直指《戰狼》YY成分頗高,實在值不上那麼高的評價,而《流浪星球》亦是如此。

聽說了這部很久,卻因爲影片劇場太滿,排位幾乎售空的緣故,拖了很久纔去刷了一遍。 其中,《流浪地球》的特效組真的不是一般的棒,之前看過流出來的影視原畫,可謂做工精細,當真可以稱得上是製作精良。

這是一部硬科幻電影,但作爲一個外行的文科生而言,實在無辦法從理科的角度闡述,只好從劇情與感情與感想方面寫出自己的一點小小的觀影感想,還請大家多多包涵。

      ①那個年代是像寶石一樣珍貴的年代

劉培強是一個宇航員,正準備參加流浪地球計劃,這個時候的地球仍然保持着他原本應有的模樣,有陽光、空氣、水、沙灘等等一切能讓大家感到舒適的因素。

地上的生存條件急劇惡化,而地下城的入住名額則通過抽籤決定,即便是作爲爲國奉獻額高幹工作人員,也只是提前得到了一個入住名額,一個孩子只能有一位監護人陪同。

一心爲着孩子着想的劉培強忍痛做了一個非常重大的決定,放棄了身患絕症但尚未死亡的妻子的治療,選擇了讓妻子死亡。

劉培強對孩子說,自己會變成星星,兒子只要一擡頭,就能看見自己,當時的兒子便信以爲真了。

鏡頭一轉,韓朵朵正在上課,窗外是陽光和綠樹,好不舒服。

在班主任的帶領下,班長認真地用播音腔讀到:

那個年代是像寶石一樣珍貴的年代。

來到地下城,轉眼已經過了十多年,當年在沙灘邊上安營紮寨、看星星的劉啓已經長大成人,而唯一的那張全家福合照裏,爸爸的樣子已經被抹掉了。

不知道沒有獲得地下城入住資格的公民百姓最終都以什麼方式結束了自己的一生,或者...仍艱難地活在早已不適合居住的地上。

電影裏韓朵朵跟着劉啓來到地面,只是因爲想看看外面的世界,但有評論說,其真正的原因是韓朵朵想到地面上尋找自己從未見過面的父母的屍體。

雖然作爲觀者的我,同樣也覺得這兄妹貿貿然的混進工作人員的隊伍來到地上的行爲是一種非常沒有必要的危險行爲,但作爲劇情推動,我們暫時理解爲是兩個不懂地面上生存環境險惡的初生牛犢,毫不猶豫地憑着一時的衝動來到了地面。

②錢已經成爲了虛無,而食物也變成了蚯蚓幹

一但來到了地下城,就代表很難再有機會回到地面,更再也沒有機會看到從前人人嚮往的鑽石年代。

在地下城住了幾十年,連最基本的食物也無法得到保證,而他們之所以能夠存活,依靠的僅僅只是極其好養活,只要有土就能存活的高蛋白質生物——蚯蚓。

錢這個概念,已經不復存在了,生活在地下城裏的百姓們也無需再爲錢發愁,雖說生活依舊有滋有味,卻再也見不到往昔明亮的天空。

地球停止了自轉,一半地球陷入了永夜而另一半陷入了永晝,適合人類生存的卻僅僅只有一半地球。

雖然年味還在,人們依舊生活得快樂富足,但活動範圍與能支配的資源大大減少,遠遠不如從前的十分之一。

地面上建造了許多用以帶着地球流浪的站點,需要靠火石來點燃,所以地面上只剩下爲數不多的地面站點以及補給站和進行搬運工作的工作人員。

此時的地面早已不適合居住,想必沒有獲得地下城入住資格的百姓早已成了炮灰,而不顧危險溜到地面的韓朵朵在凍結的冰面上清楚地看到了冰面下早已被凍僵的正在努力往上游的百姓,不禁感到觸目驚心。

即便是獲得了地下城居住資格的現存百姓,也不過只是暫時保住了性命,而非永無危機。

地球準備靠近木星時,被木星吸引,導致了大面積的地震,杭州城的地下城一夕之間化作灰飛,從此不復存在。 

當剛子爲了救姥爺犧牲掉自己的時候,不少觀衆都因此淚目了,然而更叫人扎心的是,姥爺也不過只是多活了幾秒而已。

本以爲只要兄妹倆不出地下城,一直留在那,姥爺也不會因爲他們的緣故凍死在地面。但令我沒想到的是,在姥爺凍死後的下幾個鏡頭裏,地下城地震了,整座地下城都沒了,而此時,卻只剩下了唏噓,又不禁感慨,幸好他們出來了,或許這就是主角光環吧。

對於生命,這是一個根本無法握緊,稍縱即逝的物件,任誰也無法徹底把握,即便是生命之源——地球。

地下城的百姓面對忽如其來的地震,哄搶物資、驚慌失措,可是這又有什麼用呢? 他們根本沒有路可以往外逃,地下城儼然一座無法開啓大門的囚牢,百姓們只能眼睜睜地看着自己和親人經歷這場事故,無法逃離。

③希望是一顆渴望回家的心,是一顆想體會從前過往的期盼之心

引人觸動的是,當地球已經陷入絕境時,一個日本工作人員嘴裏說的話竟然是

我希望還能再吃一口白米飯。

不知道這樣的生活維持了多久,竟然連吃一口白米飯,都成了一種奢望,成爲了一種臨終前的祈願。

當主角團任務失敗,又重新參與幫助其他國家搬運火石,幾近再一次陷入失敗時,一個詞又出現在了大家的面前。

飽和式救援

主角團們以爲自己即將失敗,沒想到竟然收到了別國救援隊的完成任務的消息,一問之下才知,竟是飽和式救援。

這一詞一出,讓大家感受到,原來實施救人的並不只有主角團一夥。

而後煽情的呼籲,使得百姓們奮而轉向,同行參與脫離木星的行動時,這個背景再一次被催動,無數臺正準備離去的救援車輛,忽然集體轉頭,駛向主角團。

雖然大家返回參與救援的最根本原因,是空間站機器人及聯合國說出還有最後一個方案的原因,而並非由於被觀衆們無比吐槽的煽情演講,但全世界的救援人員都折返參與救援的場面,依舊叫人無比動容。

他們甘願承受不能與親人話別最後一面的風險,也願意爲救援添一份力,將自己的希望投注在救援行動上,這當然是因爲他們看到了自己期待已久的希望,而不是陷入更深的絕望。

④讓人類保持理智是一種奢望,但不理智未免沒有好結果

劉培強駕駛空間站撞向木星,將空間站上的三十萬噸燃料當作了地球遠離木星的最後希望,最終地球終於遠離了木星。

很多觀衆忍不住吐槽劉培強的行爲簡直是失去了理智,與他多年的資深宇航員身份多有不符,因此有部分觀衆認爲這是影片產生的BUG,是一個不該存在的尿點。但正是因爲這樣的失智,才更能現實出人類對希望的渴求,不是嗎?

作爲“火種計劃”的空間站上收藏了大量的糧食種子、物種基因、人類受精卵,可謂是一個巨大的儲藏庫,只要空間站在無盡的歲月裏找到一個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空間站的儲存量,足以令人類獲得重生。

但劉培強的一句話,既引起了劇中高層以及劇外觀衆的情緒。

沒有文明的人類,沒有存在的意義。

這是劉培強自己的想法,但或許也是劇中不少人的想法。

在面對一個冷冰冰的儲藏室與活生生的35億人類的性命相比,到底哪一個才更重要呢?

到底應該如何做出抉擇? 大家可以不妨各自探討一番。

機器人說

果然要求人類保持理智,是一種奢望。

若空間站的資源落到一個適宜生存的星球,重新生長、繁衍生息,重塑一個地球應該是一件十分有把握的百分百事件。

將空間站作爲最終手段,達成讓地球遠離木星的做法卻是孤注一擲,成功率幾乎爲零。

所幸劇中讓地球遠離木星的計劃最終得以實現,但若沒有實現呢? 那也的確是將人類的所有生機,一併付諸東流的行爲。

在面對難以抉擇的重大事件面前,到底應該怎麼選擇呢? 雖然各人自有自己的答案,但無論如何選擇,沒有被選擇的一方依然會將代價付諸在自己的身上。

用未來賭了現在,犧牲了萬千資源,卻救回了35億居住在地球的百姓,到底值不值呢? 

或許是值當的吧,畢竟空間站裏的只是資源,而地球上的卻是活生生的人,不是麼?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