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路固然崎嶇漫長,但我們並不放棄希望——論“流浪地球”的意義

不知道爲什麼,在“流浪地球”上映前我就預感到它將會是一部好電影並因此對其報以莫名的期望 。老實說中國過去在科幻片領域做得實在很差,要麼就是不敢拍,要麼就是拍出來不倫不類的,情 節小兒科,特效跟鬧着玩兒似的。乃至很長一段時間科幻片於我而言就是外國電影,彷彿洋人面孔主導的這種類型片就是順理成章再自然不過的了。

但是“流浪地球”並沒有這種違和感,這點不得不說是一大進步。而這必須要歸功於導演明朗的敘事風格,近未來的背景設定與逼真的特效。人物所處的環境不至於完全跳脫出熟悉的範圍,甚至因爲高度的文化歸屬,地下城的氛圍在些微陌生之餘更多的是親切,中國元素滿滿,且是中國人自己所熟悉的中國味道,這可不是國外電影人可以拍出來的感覺,因此也讓身爲觀衆的我能夠迅速毫無 突兀地跟着投入這個流浪世界。

導演節奏的把握也很好,開場幾分鐘兩線並進,父與子的依依惜別,抒情緩慢;交代背景的新聞片段,迅速閃回,這人物感情刻畫的慢與局勢迫在眉睫的快搭配得相得益彰,導演剪輯的功力可見一 斑。緊接着一個“十七年後”立刻展開主線劇情,完全沒有囉裏囉嗦拖沓感,整個劇情推進得非常乾脆利落,諸如收養朵朵的片段穿插在外公過世前的走馬燈回憶中,這種蒙太奇手法能夠恰到好處地擊中觀衆的淚點,凡此種種處理可謂漂亮。

正因爲有着如此張弛有度的節奏,整部電影在兩個小時的篇幅中幾乎沒有尿點,基本都是在走劇情 ,後半段更是用熱血至極感人至深,煽情也煽得恰到好處。

你會爲那些普通人的英雄壯舉與無私犧牲落下眼淚,也會爲人類始終不放棄希望團結在一起共同對抗宿命而感動。但我們在接受好萊塢式孤膽英雄救世思想的多年洗禮之後,再來看東方集體主義所 迸發出的力量,會發現或許在虛幻的銀幕世界裏,這纔是不真實中的真實。

在整個人類歷史長河中,可怕的從來不是臆想出來的妖魔鬼怪,也不是尚未出現的外星人。人類要戰勝的對象只有兩個:自我與自然。“流浪星球”的故事裏探討了這兩個主題,逃離膨脹的太陽, 擺脫木星引力,以及與完全冷靜的AI的博弈。或許誠如MOSS所言,人類總是不理智的。我們見識過多少因爲這種不理智所引發的狂熱製造的悲劇,但同時我們也看到人們因這一腔熱情創造出了多少奇蹟。

“流浪地球”的計劃本身是面臨生死存亡危機下的孤注一擲,向木星開火更是絕地反擊。東方式思維的慣性在於我們永遠無法拋棄自己的家園,根是文化的重要主旨,家更是每一個人的香格里拉, 所以纔會誕生出這種拖着地球走的故事。

於是當我看完電影走出影院重新回顧劇情,不禁覺得這樣的想法何其瘋狂,但同時又忍不住爲這奇思妙想心馳神蕩。

流浪,帶着我們的家園去流浪。

這是特屬於我們的浪漫。

集體主義的另一個體現是不同於美國人拯救世界的好萊塢套路,“流浪地球”中的故園並不是靠主角團乃至中國這一個國家所拯救的。事實上光靠主角團的計劃並不能完全起作用,拯救全世界人類 的是人類自己,是所有救援隊的及時增援,是無數推進器共同射向木星的火焰,是聯合政府對空間站兩個計劃所作的最後選擇,這種末世狂歡般的熱血激昂絕不是那些孤膽英雄電影所能激發出來的,這種所有人爲了一個目標而奮鬥的情緒太強烈了,試問又有幾位觀衆不被這種熱情所感染,甚至萌生了身爲人類一員的自豪感。

值得注意的細節是向木星噴火的計劃並非主角團單獨提出,早在七小時前已有以色列科學家建議, 只是因爲成功可能性極低而被否定,事實證明單靠地球推進器的發射確實行不通,只有讓空間站放 棄火種計劃撞向火星纔有可能保住地球。處於地球的聯合政府做出的犧牲自己留存人類希望的決定,從某種角度而言也是非常無私感人的壯舉。

關於整部電影,總的來說,我是非常欽佩劉慈欣那大膽又有趣的腦洞的。世界觀設定得如此龐大,以後要開多少續集與衍生都不足爲奇,編劇完全可以在此背景下創作出一個“流浪地球”宇宙。事實上這次能夠從短短的原著中截取一段擴充到現在這麼豐滿的程度也已經非常厲害了。我十分期待這部電影的後續之作。

毫不誇張的說,“流浪地球”註定成爲中國科幻電影史的一座里程碑,它在我心中完全達到了世界級的頂尖水準,故事、人物、特效、音樂乃至傳達出的內核精神,在在擊中我的心。感謝主創團隊誠意十足的製作,帶給了我非常棒的體驗,讓我對中國科幻電影燃起了熱情。

記得電影中曾經描述道“流浪地球”整個計劃將延續100代,耗時將近2500年。你看,這不正是星際版的“愚公移山”,這不正是中國人的頑強與韌勁嗎?前路固然崎嶇漫長,但我們並不放棄希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