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HCE学习笔记:RH133 2.4-管理文件系统(1)

RHCE是Red Hat Certified Engineer的简称——红帽认证工程师 始于1999年3月。

Red Hat是全世界Linux厂商中的龙头老大,其市场占有率从1999年起就已超过了50%。并在业界得到广泛应用。而红帽认证工程师也是业界公认的最权威的Linux认证之一。RHCE 是世界上第一个面向Linux 的认证考试,它不是一个普通的认证测试,和其他操作系统认证考试相比,它没有笔试,全部是现场实际操作,所以RHCE成了业界公认的最难的认证考试之一。Red Hat在北京举行的RHCE十年庆典中统计表明,截至2009年6月,中国大陆通过人数为2037人。

RH133 是讲红帽Linux系统管理:涵盖了红帽认证技师需掌握的技能。

本笔记基于培亚RHCE教学视频,学习的目的是系统的了解Red Hat Enterprise Linux,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笔记每周发布一章,时间暂定于每周5下午18时0分,本章是RHCE中RH133中的第4章-管理文件系统,RH133前面三章和RH033的内容会陆续补齐,感谢大家的关注。

本章目录:

2.4.1、系统初始时如何辨别硬碟设备

2.4.2、磁碟分割的相关事项

2.4.3、管理磁碟分割区

2.4.4、建立文件系统(格式化磁碟分割区)

2.4.5、将ext2的格式转成ext3和两者的异同

2.4.6、设定磁碟分割区的Labels

2.4.7、挂载(mount)磁碟分割区

2.4.8、挂载(mount)的参数

2.4.9、如何卸载(umount)文件系统

2.4.10、挂载文件系统范例

2.4.11、挂载共享目录

2.4.12 /etc/fstab 开机执行的挂载文件

2.4.13、自动挂载程序Auto-Mounter

2.4.14、ext2/ext3文件系统的属性设置

2.4.15、虚拟内存设置(Swap)

2.4.16、维护文件系统的工具和重要的相关事项

2.4.17、增加新硬碟

2.4.1、系统初始时如何辨别硬碟设备

根据MBR来识别,MBR共分为512Bytes

446Bytes

16x4Byte

2

Boot Loader

Partition table1

 

1Partition包含以下三个部分

1)、Partition ID  5:延申  82Swap   83Linux   8eLVM     fdRAID

2)、Partition起始磁柱          3)、Partition的磁柱数量

综述:Linux在初始时通过Partition table的信息识别硬碟设备。

2.4.2、磁碟分割的相关事项

IDE63Partition       SCSI15Partition

为何要分多个Partition

1)、便于控制,分为多个Partition可以将应用程序、用户资料、保密信息分别存放;

2)、效率,硬碟在便用一段时间后,会发生区块不连续的情况,搜索范围太大,太慢;

3)、Quotas,磁盘限额,仅能用于Partition

4)、资料恢复,便于备份,只备份一个Partition,如/home

2.4.3、管理磁碟分割区

#fdisk –l /dev/sda/       #列出sdaPartition tables

#fdisk /dev/sda/     #管理Partition

指令说明:m帮助    d删除   n建立   p显示   q离开   tID   w保存并退出

建立步骤:输入n >> 起始磁柱编号>> 最后磁柱编号(每个磁柱8M)或增加容量大小(+100M+1000K >> 回车

删除步骤:输入d >> Partition编号 >> 回车

保存修改后,必须使用partprobe指令初始化Partition table或者重新启动系统才能生效。

2.4.4、建立文件系统(格式化磁碟分割区)

格式化(Format)是指把Partition切割成block(资料存放的最小单位),指定有多少inodes,每多个block会组成block group

除了boot sector外,第一个blockSuper block,存放这个Partition中有多少个blockinode,已经用了多少个blockinode。如果Super block损坏,则Partition无法使用,所以每隔多个block会备份一个Super block

#dumpe2fs /dev/sda1 | more         #查看Partition资讯并一页一页的显示

#mke2fs –options device

参数说明:

-b每个blocksize是多少bytes,最大为4096

-c 格式化前先检查Partition里有没有损坏的block

-i每个inodesize是多少bytes

-N inode的总数量

-m保留多少空间给super-user,即root,默认为5%

-L 设定label(可以理解为标签)

-j 设置ext3的格式,包含journal的功能

2.4.5、将ext2的格式转成ext3和两者的异同

ext2ext3的异同:

基本一模一样,只是ext3会在最后拿出一块空间留给journal

ext2写入数据时,先写入buffer里,buffer写满了再写入到硬碟。

ext3写入数据时,先写入buffer里,buufer写满要写入硬碟时,先通知journal,写入完成后,再通知journal

解释:如果非正常关机,ext2的格式开机后检查所有文件,而ext3只检查journal,时间快很多。

转换操作说明:

#tune2fs –j /dev/sda1

ext3有三种journal模式:

·ordered,默认的,只会记录mate-data,也就是inode table里的资讯

·journaled,记录资料本身的资讯,需要很大的空间

·writeback,不会记录inode table和资料本身的资讯,但会提供较好的效果

2.4.6、设定磁碟分割区的Labels

#e2label /dev/sda1       #查看Partitionlabel名称

#e2label /dev/sda1 data     #设定/dev/sda1label名称为data

2.4.7、挂载(mount)磁碟分割区

在读取光碟或软碟时,必须把它们对应到某个目录上,这个目录就叫做mount_point(挂载点)

#mkdir /data                     #建立/data目录

#mount /dev/sda1 /data    #/dev/sda1挂载到/data目录上

#umount /data                  #卸载/data目录

#mount –L /data /data       #/data/dev/sda1label)挂载到/data目录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