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達多》‖他曾近乎完美

一起讀書的羣友說,每一個人讀到《悉達多》的感觸可能都不一樣,也是,就我和朋友來說,體會到的,也是完全不同。

在我看來,《悉達多》更像是一種追尋之旅,就像是我們在問,我們生存的意義是什麼。

青年時期的悉達多擁有別人羨慕的一切,面貌,身材甚至走路姿勢。悉達多可以使一切人開心,自己卻無法得到心靈的安寧。於是他開始了求道之旅。

青年悉達多的旅程可謂是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幾乎每一個階段,都會引發出許多共鳴

01  佛陀喬答摩

最初他遇見了被稱爲得到真道的佛陀喬答摩,佛陀喬答摩擁有衆多弟子,四處傳道。悉達多的弟子也拜入門下,那時的悉達多,最讓我感觸深刻的是悉達多那時所理解的教義。

即一個人無法通過學習得到任何東西。悉達多說他相信在萬物的本質之中存在着某種我們不能稱之爲學識的祕密,它無處不在,它存在於你存在於我存在於每一種造物之中。

這讓我想起《道德經》的。無處不在,很難說明。更感嘆即使是不同國家不同時期,兩個人的思想是何其相似。

曾在《道德經心釋》中看到過,人們執着於追求各種各樣的知識,但有時候得到的越多反而會越讓人迷失自我。其實自我纔是最大的寶藏。

(略跑題一下)這裏深有感觸,曾經我很樂於學習各種各樣的食物,覺得掌握在手中的感覺會很充實,可是我總有種無力感,時間不允許我什麼都碰一碰,什麼都會一點點但沒有一個愛到深處的感覺着實不妙。後來,專一一點,也收穫了自己獨有的快樂,就像是一種酒,不斷挖掘,越久越動人。


您並不能從教義學會任何東西,所以我認爲,世尊任何人也無法通過教義而得到救贖。希有世尊,您不可能以言辭和教義向任何人傳達您在覺醒的那一刻所體驗的事件。 (小聲bb:很多事情,非要自己經歷不可。就像韓寒的聽過很多道理,卻依然好不過這一生。)                                                ——悉達多


02  伽摩拉

悉達多認識了名妓伽摩拉,爲了得到伽摩拉情愛的傳授成爲一名富商,最初只把生意作爲遊戲的悉達多開始慢慢的沉溺,慢慢的變成了自己曾鄙夷的那種俗人。最後幡然醒悟時,對自己厭惡到極點。

剛開始一直找不到共鳴的我在此刻卻覺得感同身受,那物質情慾的體驗像極了我們普通人的生活,不甘於自己的平凡,或者說心靈的不安寧開始追尋,期間曾固執的照着自己認爲的死理走下去,譬如我曾堅信只要學業好的話就可以過上好的生活,遇見更好的人。

但在世間有太多的誘惑會讓我們迷失自己,對於我,可能是電視劇,可能是遊戲。可能一點點的就把時間一點點的貢獻了,忘記了自己最初的目標,雖然一直想追求一種更好的狀態,卻不自覺的就沉溺,或者說像是一種逃避。

這個時候我挺羨慕悉達多,他有一種勇氣,拋下所有物質與榮譽,追求內心的安寧,在近乎一種極致的狀態下體驗,然後拋棄那種狀態,可謂是脫離的徹底。

我渴望着有一天,可以像悉達多一樣,體驗,然後拋棄。

03  河水

悉達多提到他向水學會了很多東西,這又讓我想起了老子,他說柔弱勝剛強,他說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

其實這裏我體會的並不是太多,但我覺得,傾聽是本書想要表達的事物之一。對應於之前的教義無用說,更能體會到作者對於自我的重視,對於現代人浮躁心理的“反對”,其實我不敢說作者在反對些什麼,但,傾聽,不浮躁,也算是比較喜歡的吧。(說的沒底氣)


04  兒子

面對兒子的悉達多變得和我們的父母一樣,他們已經經歷過可能是各種各樣的人生,他想告訴我們呢,這裏是彎路,那裏不能走。

可是,又有誰能抵擋我們去經歷呢?正如開篇悉達多的父親沒能阻止悉達多去尋求自我,悉達多同樣也不能阻止自己的兒子。

最終,不一樣的事情,一樣的輪迴。來來回回,一遍一遍。每個人都在追尋。

05  感觸

在我心裏,悉達多並不能算是比我們高明多少,我更願意把他作爲一個和我們相似的普通人,只是他,提前走完了這些路,而我們,正在走完的路上,也許有些人,一輩子就停留在悉達多的某一階段上,也許是近乎完美的生活,也許是受苦,也許是沉淪於物質。

有的人沒有悉達多的條件,他究其一生都沒有想到過要改變,要追求,可是我們無權苛責,因爲不是所有人都有悉達多的環境,不是所有人都那麼的幸運。

不知道作者最終想歸結到哪裏,我的歸結還是在於生活,在於愛,很多人想逃離,逃離我們看起來百無聊賴的生活,我卻一天比一天愛我們的生活,看到的越多,包容的越多,就越發覺得什麼這個世界溫暖絢麗。

而那些最簡單的詞彙,卻構成了我們最美的生活,比如朋友,親人,家庭,事業。

也許我和作者最終想要表達的東西南轅北轍,我也可以理解,畢竟我是在自己的心境閱歷之裏來看這本書,所以,書友們若是有不同見解,歡迎討論分享,打開新世界,走出我的眼界之外。

06  簡介(源自豆瓣)

古印度貴族青年悉達多英俊聰慧,擁有人們羨慕的一切。爲了追求心靈的安寧,他孤身一人展開了求道之旅。他在舍衛城聆聽佛陀喬答摩宣講教義,在繁華的大城中結識了名妓伽摩拉,併成爲一名富商。心靈與肉體的享受達到頂峯,卻讓他對自己厭倦、鄙棄到極點。在與伽摩拉最後一次歡愛之後,他拋棄了自己所有世俗的一切,來到那河邊,想結束自己的生命。在那最絕望的一剎那,他突然聽到了生命之河永恆的聲音……經過幾乎一生的追求,悉達多終於體驗到萬事萬物的圓融統一,所有生命的不可摧毀的本性,並最終將自我融入了瞬間的永恆之中。

《悉達多》是黑塞的第九部作品,1922年在德國出版,直到1951年在亨利·米勒的再三說服下,纔有出版商出版了該書的英譯本,此後逐漸在60年代的美國形成黑塞熱潮,據說那時的大學生幾乎人手一本。 這部作品不僅是亨利·米勒的最愛,更是影響了各類毫不相關的音樂人,從60年代到00年代,從尼克·德雷克到電臺司令,從深沉悲傷到搖滾妄想,《悉達多》是他們靈感的來源。 《悉達多》是黑塞最經典的作品之一,此次特別增補保羅·科埃略的最新導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